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交流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基于略读课文重表达、重迁移、重读写应用的考虑,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深刻体会小男孩的表现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个性化、具体化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发现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呵!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这个小男孩肯定是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对这小男孩刮目相看。“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专家们极力倡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还要突显它的文学性,人文性。可翻开语文教参,教学目的与此又有些违背。仅以苏教版必修三第四板块的教学目的而言,它强调: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确定文言文中字的正确读音和词的含义;学生能正确诵读本专题所选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2006年暑假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集中探讨了文本解读的问题,而本次研讨活动中所作的研究课涉及了文本解读的延伸——教学目标的定位。陈晓秋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体现了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本课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体会到人与人要互相关心,生命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霓》是著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同时是丰子恺为他自己的同名漫画集子所作的序言。它既是一篇深具文学性的美文,又是我们得以窥见丰先生是如何为人为学的一面镜子。人教版教材把它选为选修课本研读散文,目的是提高学生欣赏散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幸福诗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浪漫.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11.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故事娓娓道来,浅显易懂:文章有很强的人文性,是一篇熏陶情感的好教材,现在很多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接受是理所应当,对于“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一知半解.如何利用文本召唤学生感知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应避免繁琐分析,空洞说教,避免上成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什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短文,共五个自然段。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以谜语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水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颇有情趣,可读性非常强。在教学处理上,我突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本中的《离骚》节选,我已执教三遍了,集教后之心得,对于《离骚》一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求教于语文界之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章。在以往教学中,学生重对知识的理解,轻对情感的投入,课堂反映比较理性化。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把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我在备这节课时,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生学习这篇课的兴趣点,带着学生人情入境地学习,努力使学生在课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教材: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设计意图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给予是快乐的》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  相似文献   

16.
给予是一个美丽的词,是个叫人心动的词,是世间最美好最无私的一种情感。将它定为我的教学主题,除了因为它来自教材的拓展,重要的还是作为教师真的想给予给学生学习成长中最需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课标本4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给予是快乐的>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情促情,以"爱"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自读自悟,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领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教材: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设计概说: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文章构思奇特,故事曲折生动。阅读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