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赛珍珠研究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后,这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由于赛珍珠及其创作在全球化时代越发显现出其现实意义外,还得益于多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还可以而且应该更为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并开发利用更多更新的批评方法,俾使我们的赛珍珠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充分地利用赛珍珠留下的文化遗产,汲取她在跨文化领域的智慧,为21世纪人类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郭英剑认为当今中国大陆赛珍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赛珍珠众多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因此赛珍珠的文学价值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是贬低了,因此,应该加强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研究。姚君伟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已经在赛珍珠非小说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从而促成了赛珍珠研究“从小说到非小说”的转向。但是,我们亟须加强对其非小说的研究,因为赛珍珠的这类作品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更直接地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异质文化差异共存和互相尊敬的文化精神。张志强对当下赛珍珠研究进行反思后,认为应该增强元批评意识,注重批评方法的多元和综合,提高批评的对话意识。徐清认为对赛珍珠的文化边际性进行阐释,是比较贴近其思想境界和作品实际的。在赛珍珠研究中,我们应该既“不虚美”,又“不隐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其一个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中国赛珍珠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相对于赛珍珠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已有的研究还很不够。目前中国的赛珍珠研究可以围绕文学批评的四要素即作品、作者、世界和读者来进行下去,对已有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拓展,对至今尚是空白或成果较少的部分则须加强,以全面完整地把握这位伟大作家及其作品,使其作品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历时地看,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显然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去认识赛珍珠,通过引入“文化边缘人”的概念去解读赛珍珠,我们可以找到赛珍珠及其作品被排斥在经典之外的原因。作为文化边缘人,赛珍珠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她被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视角切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赛珍珠在当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从小就接触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这种文化的热爱。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走向提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思考。作为一个作家,赛珍珠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她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在描写中国的作品上取得了比20世纪其他西方作家更高的成就和声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纪念文集》收录了2002年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及文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世纪中国的赛珍珠研究正向纵深推进。该文集主要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即资料性、学术性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19日,“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专家们的发言和提交研讨会的论文涵盖了赛珍珠研究的诸多方面,对其文学作品的文本研究;对其创作中的辩证思想的研究;对其创作从语言学,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对其生平资料的研究;对赛珍珠研究在当代意义的探讨等等。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了赛珍珠研究;将成为赛珍珠研究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因身处中美文化边缘,因思想独特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遇不公正评价。今天重新审视赛珍珠的思想,可以发现她的特别贡献。赛珍珠最早探究"中西文化共融"的文化观,她的双焦透视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提出了颇具远见的进步观点。她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宣扬其平等博爱的理念,更是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实践。她以异化方式翻译《水浒》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期间,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取得了新的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史料的挖掘与历史的考察、文本的阐释与比较意识的增强、对赛珍珠思想的探究与文化精神的凝练诸方面,并由此将赛珍珠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2006,(12):55-57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迭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到老年在美国也生活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是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着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并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最后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赛珍珠1975年逝世,享年83岁,而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81岁。这里似乎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可比性,从中亦可见出二人的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拥有跨文化身份和多元文化观,与后殖民理论家有着诸多异同。她从积极的意义上言说中国,解构殖民话语霸权对它的歪曲和丑化;在与明恩溥的个案比较中可见,她和殖民主义文化立场有着巨大差别。这一切证明赛珍珠有鲜明的后殖民性,对她的研究可以和后殖民主义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赛珍珠研究,如置于全球化语境之中,就能更现实,更前瞻性地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点之下,我们对赛珍珠从文本作品的评论鉴赏到文化精神的审视估量,将会取得新认识,新收获;赛珍珠不偏袒与执著某一国,某一民族,某一文化与阶层,正体现了当前经济一体化所须有的全球意识;赛珍珠追求的理想,正是世界人民为之奋斗的未来的目标,它需要若干代的努力;赛珍珠通过各种方式来介绍与表现各自国家与人民的文化差异与误解,使人们“学会相互了解”。我们设想通过赛珍珠研究会与相关组织的筹建,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联动以及弘扬她所提出的“民俗精神”等文化产业操作,以便再现,再创与扩大赛珍珠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在1932年2月所作的两场报告中,通过比较中西方小说的异同,试图证明在西方人眼里缺乏形式的中国小说其实具有独特的、和西方小说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且试图从中国文化里挖掘这种形式的“渊源”。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是她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和思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尽管赛珍珠的主张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她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也有简单化理想化之嫌,但是今天重读赛珍珠的这两篇讲话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赛珍珠的真理观入手,阐明了辩证观的在场对赛珍珠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辩证观对于研究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并通过对赛氏具体作品批评的探讨,论述了如何以批评的多元和对话来实现赛珍珠研究的综合辩证。  相似文献   

18.
臧杨柳 《文教资料》2009,(34):12-13
在赛珍珠的文艺创作中,中西文化因素跨过异域,交融共存。由于赛珍珠深入研究并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她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人民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同时,在社会史诗题材的选择、对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浪漫传奇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赛珍珠又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人们对美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毁誉参半。赛珍珠的一生与美国传教事业的关系错综复杂,她为了挣脱孩提时期宗教信仰的束缚进行了艰难的斗争。赛珍珠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人对传教活动的醒悟,人们开始质疑“向非基督教文化传播基督教是否有道德可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潮流迅猛发展的时代,处在这一潮流中的人们关心和思考的是人类在新世纪应当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如何自处,又如何与异文化中的人们相处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我们想到了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应该被我们承认为朋友的赛珍珠并对她进行认真的研究。她提倡对异文化作历史的考察,认识对方的传统,寻找价值观上的共同点,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虚心学习的精神。因此赛珍珠及其创作在跨文化对话的时代是一个足资参考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并好好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