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一句,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把它当作老妇之语,因而注释为:“我家里再没有别的人了。”现行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第四册仍然采用这种说法。我们对此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句话并不是老妇人的诉苦之声,而是石壕吏的追问之辞。“室中更无人”的意思是:“你家里难道没有别的人了吗?”从诗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述了悍吏之凶与老妇之惨,以  相似文献   

2.
周远喜 《湖南教育》2007,(10):39-39
杜甫的《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共24句120字,这首叙事诗刻画了一个凶暴蛮横、不可一世的封建差吏形象,课文除了“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正面刻画差吏的凶残,其他无一处是直接写差吏,细细品味,却无一处不是在刻画差吏的。这归功于《石壕吏》侧面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诗人耳闻目睹之事为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一句拉开了帷幕,紧接着,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组速写。通过这一组速写,诗人写到了老翁、老妇、吏等人物,但笔触只勾划老妇,并重点揭示她复杂的心态。这一组速写,不仅展示了唐代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灾难,给百姓带来撕肝裂胆的心灵痛苦,而且凝固了历史的画卷。   作为一组白描速写,诗人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也没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叹惋,它在“不着一字”中展示诗人沉郁的情怀。特别是“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可…  相似文献   

4.
《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一共才24句,120字,而内容十分丰富。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并且蕴涵着作者强烈鲜明的感情。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指的就是诗歌表现上的这一特色。稍作分析可见,这首诗之所以能做到言简意丰,主要就在于借助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精练的叙述和描写渲染差吏捉人的气势。首句“暮投石壕村”,画面上虽只…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编辑同志: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十三课杜诗《石壕吏》中,“老妇出门看”。一句,韵脚为什么和前几句的“村”“人”不同?我们在有关介绍本诗的资料里,看到过将“老妇出门看”“变成“老妇出看门”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老妇出门迎”。对二解,我们均以为不妥。是否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6.
《三吏》是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名篇,是以安史之乱为题材的组诗。在解释上历来存在着争议。《石壕吏》诗第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老妇出门看”,有的本子作“出看门”。清代学者仇兆鳌、查慎行、浦起龙以至现代郭沫若等人,都从“老妇出看门”。他们的理由都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诗以洗练著称,藏问于答就是其中一种。请看诗圣杜甫《石壕吏》的第二部分:“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是老妇针对差吏第一次逼问啼诉的,悲痛之情充满字里行间。老妇之所以这  相似文献   

8.
杜甫《石壕吏》“如闻泣幽咽”一句,肖涤非先生在《阅读和欣赏》第四集中队为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所以那个媳妇就抱着孩子呜呜咽咽地哭起来了。……因为声音不大,所以说‘如闻’。”在《杜甫研究》(下集)中,他还认为“也许因为有客人(杜甫)在家中,不便放声大哭”。程云青先生的《杜甫诗选讲》,也认为这句诗是“事后诗人听到的被害者家人的哀诉”。一些《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书,也认为是“老妇被抓走后,她的儿媳悲痛的哭泣声”(如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语文》参考书第五册)。  相似文献   

9.
杜甫作为一个“穷年忧元黎,叹息肠内热”的高尚诗人,他在《石壕吏》一诗中,叙写了自己“暮投石壕村”,目击“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所投宿的东家老太太的字字血泪的苦诉,但诗人却一言不发,保持缄默;到了第二天,诗人“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议论感慨。这一夜令人惊心动魄的见闻,令人唏嘘欲绝,感痛万千,不免一洒“千秋之泪”。  相似文献   

10.
我上常识课“认识燕子”,当我讲了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以后总结说:“燕子会捉害虫,保护庄稼,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喜爱小燕子,更要爱护小燕子。“老师,坏人也喜欢燕子吗?”突然,一个叫森辉的男孩子这样问。我愣了一下,随即反问他一句:“你说呢?”他回答说:“不喜欢!我又问他为什么,他答得头头是道:“因为燕子会捉害虫,保护庄稼,没有燕子,庄稼就会被害虫糟踏了,我们就会饿死。坏人整天想害好人,巴不得好人都饿死,所以坏人一定不喜欢燕子。”显然,孩子的思维是幼稚的。但是一个6岁的幼  相似文献   

11.
在杜诗“三吏”、“三别”中,《石壕吏》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然而不少论者对此诗的评论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吏”的分析、认识上。说到石壕吏时,“凶狠、残暴、狠毒”、“如狼似虎”、“叫嚣(?)突”、“既凶且奸”等等通常用来形容恶人的词语全都用上了。这哪里是在分析作品中石壕这个吏,分  相似文献   

12.
暮投石壕村     
暮投石壕村焦述[导眺者的话]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暮投石壕村”,看到的是“有吏夜捉人”的悲惨情景。那凶狠的“吏呼”,那凄切的“妇啼”,使诗人一夜未眠,于是写下了《石壕吏》(见初中第四册)这一纪实性的催人泪下的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石壕吏》这类经典叙事诗,难点是如何通过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品析语言表达,感悟诗人的复杂情感。教学《石壕吏》,以“苦”为核心,以“苦命—苦差—苦心”为主线,以情境化任务“撰改征兵令—演绎捉人吏—书写独白语”为驱动,可以帮助学生品析小人物的“苦”外之味,理解诗人的复杂情感,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少而精”的突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唐王朝政治腐败的名诗。《石壕吏》是反映唐肃宗乾元年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悍吏捉人的不满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则是揭露了唐皇室“宫市”扰民害民的罪恶,表明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宫市”这一弊政。两诗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诗人艾青曾三次谈到杜甫的《石壕吏》。对这首文学史上的名作,虽然肯定了它的思想性,说“由于它表现的是压迫者的苦难和作者真实的感受,仍然是很感人的。”但他并不认为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多么高明。他说:“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整个是叙述的,是押韵的散文,象前面提到过的《藏枪  相似文献   

16.
开心QQ糖     
孙子的疑问孙子同爷爷一起去参观古生物博物馆。在巨大的陈列厅里,孙子指着一架恐龙的骨架说:“爷爷,当这个怪物很小的时候,您看见它害怕吗?”过失在谁母亲:“你是怎么搞的?看你身上到处都是泥!”儿子:“谁叫你没有好好看管我呢!”  相似文献   

17.
《石壕吏》是《三吏》中流传最广的一篇,一直是中学课本中必学的一篇课文。诗中通过有吏夜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诗中的夜久语声  相似文献   

18.
儿子到韩国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时,不但带回了一个会讲汉语的韩国媳妇朴恩贞,还给我带回一个可爱的胖孙子永泰,我乐得嘴都合不拢。我对儿媳说:“把永泰交给我们老夫妇来带。”没想到恩贞却说:“你们天天很辛苦不说,也没有养隔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现实主义名篇《石壕吏》全诗只有一百二十字,但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较多的人物,容量很大。诗人所以能用这样短小的篇幅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是因为诗中除了写实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虚写手法。诗中的虚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渲染差役捉人的声势。“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描写的是诗人夜投石壕村后,适逢官府差役抓丁拉夫。不用说,这些差役来村后必然是“叫嚣乎东西”,整个村庄人声嘈杂,鸡犬不宁。但诗人在勾勒一笔之后并没有去正面描写差役  相似文献   

20.
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上,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所写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