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穷人》一课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有两个“得”字,这两个“得”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
曾在不同场合听两位老师教学“聪明”这一词语 ,听后颇有感触 ,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如下 :A师 :聪明是什么意思?生 :聪明就是会动脑筋。师 :对。那我们怎么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生 :“聪”字左边是个“耳” ,右边是个“总” ,合起来是个“聪” ,聪 ,聪 ,聪明的“聪”。生 :“明”字左边是个“日” ,右边是个“月” ,合起来是个“明” ,明 ,明 ,聪明的“明”。师 :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一起照他们的方法来记一记。(学生齐声说。)B师 :你们知道 ,历史上哪些小朋友很聪明?生 :司马光很聪明。一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 ,司马光举起一…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4.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哇,跳舞毯怎么嵌在地上了?”“闹钟身上居然长满了刺?”“钞票也能用水洗?”呵呵,生活中的小惊喜,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相似文献   

6.
刘嘉雯 《作文》2023,(Z2):26-27
<正>“嘿!你好!我叫李子,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每当想到她时,这句话就会在我脑海里响起,这是李子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李子,本名李雨涵,有一对柳叶细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和她坐同桌。我们形影不离,干什么都在一起。有一次,我和李子在球场上打羽毛球,打得正起劲儿时,几个大哥哥走过来,笑着说:“哟!小同学,干吗呢?”“打羽毛球呢。大哥哥,你们要玩吗?”“好呀!给我们玩玩吧!”我们把球拍递给他们,  相似文献   

7.
惜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咦?谁在朗诵这么伤情的诗句啊?噢,原来是“纪晓岚”在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诗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瞿佳卓!耿……哎哟!”“你怎么了,没事吧!”“没事,没事,你们看这是什么?”王丽丽一边揉着刚才的伤口,一边说。“耿妍琳来信了!”还是陈伟反应快,一把抢过信读了起来,而我只能听王丽丽说了:“耿妍琳说,她在美国过得很好,这次她知道我们快放假了,所以邀请我们三个好友去她家做客。”“去美国?”我和陈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也就是说我们四个人又能在一起了!”王丽丽握紧…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过路人很有礼貌地向小儿问路 ,小孩子为什么连连摆手 ,不让靠近”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想想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生 :(自读讨论后纷纷作答)怕。师 :对“怕” ,同学们有哪些问题?生 :谁怕?师 :他怕什么?生 :他怕得怎么样?生 :他为什么会这么怕?师 :诗中是怎么具体写的?生 :(齐读三、四句诗)师 :谁怕?生 :小孩儿怕。师 :他怕什么?生 :小儿怕鱼儿吓跑。师 :他怕得怎么样?生 :小孩子怕得“遥招手”。师 :对!你能说说“遥招手”的意思吗?生 :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摆手。师 :你是怎么知…  相似文献   

10.
师 :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课文4———8自然段。(生读 ,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挺认真。通过读书 ,你体会到小兔子当时的心情了吗?生 :体会到了。小兔子当时很生气。生 :很着急。生 :很气愤。师 :说得很对。那么 ,我们应该怎么读出小兔子的这种心情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练读小兔子的三句话。(生练读 ,师巡视。出示 :“你们毁掉了树林 ,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谁愿意来读这句话?(生读 ,语调平淡)师 :大家听出小兔子很气愤了吗?生 :没有。师 :大家曾经因为某种事情而气愤吗?想一想 ,气愤时 ,说话的语气会怎样?美丽清澈的…  相似文献   

11.
课堂话笑     
1NO1大虾:这书真是越读越郁闷。美眉:不如我们一个人讲一个笑话吧。NO2大虾:有个老师,让同学们听写“与”字,哪个“与”呀?有人问。美眉:老师怎么说?﹃是巴金﹄!﹃18斤﹄?﹃几斤﹄456NO4美眉:有个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家巴金”,“巴”字没写好,看起来像个“己”字。大虾:结果怎样?NO5美眉:同学们不明白,就问老师“己金”啦?大虾:老师怎么回答?NO6美眉:什么几斤几两的?是巴金!大虾:18斤?那么瘦?课堂话笑@张一文 @毛一山  相似文献   

12.
赵明萍 《家庭教育》2006,(7X):28-29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 “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 “别跑别跑,要摔倒的”。[编按]  相似文献   

13.
课本岂可偏废!石建光考试过后,初一班各科成绩都不理想。教师不说,学生也愤愤不己.“‘学习指导’书里那些条条太难背了,记得了头记不了尾。”“试卷中有好几题,怎么“学习指导”中没有列出来?真是的!”“问答题中,我背得两句话,老师给4分。嘻嘻!”……从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在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二单元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的“支支吾吾”应当怎么读?“吾”是二声,但在这里这么读觉得别扭,两个“吾”都变读轻声行不行?  相似文献   

16.
娱乐逗秀场     
一位老师正在填写学生登记卡,她问一名学生:“你生于公元多少年?”学生说:“老师,前面的同学都生于公园,您以为我也生于公园吗?告诉您,我妈妈跟我说过,我是生在医院里的。”“考试得了几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的三下鞋底子。“下次再考,得几分?”“一分都不要了!”适得其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足”字,叫大胖读。大胖想了半天。同桌伸出脚提醒他,他就大声说:“鞋。”老师摇头。于是同桌脱了鞋,大胖又读:“袜。”老师又摇头。为了使大胖能正确地理解,同桌又脱了袜子。大胖大声读:“脚丫子…  相似文献   

17.
我们班有些小朋友的字写得很差(chà),赵老师就把他们称(chēn)做“导演”。就说杨宜青吧,他可是个名符(fù)其实的“导演”,一会儿让字“唱歌”,一会儿让字“跳舞”,真是太好笑了。那些字写得好的同学就问“导演”们:“你们能做‘导演’,我们怎么连个配(pèi)角(jué)也当不上呢?”大家听了这句话,都笑得前俯(fǔ)后仰(yǎn)。可不知“导演”们是高兴呢?还是生气?我希望他们还是快快把字练好,别再当“导演”了!“导演”的滋味不好受!我们别再笑话这些字写得不好的小朋友了,还是帮他们一把吧!对,先给他们上一堂课,就叫“汉字多美妙”!胖胖插…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初读,学生表达了初步感受后:师:会读书的人,读一字句能形成一幅幅画面。通过“烧”字,就会仿佛看见侵略者肆意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痛心场面。读吧。生朗读“1860年10月6日……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师: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得非常精彩,概括得非常好,是哪一句?生“: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我仿佛看到了浓烟滚滚、大火冲天的惨状。师:(范读,反复引导读“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句)圆明园究竟怎么好?请大家回过头来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写了什…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20.
历岗 《小学语文》2010,(3):56-56
问:“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在这句话中的“倒”字应当读上声还是去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