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科目5年变4次,这让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委员对近几年内地一些地方频繁变更高考科目的做法提出质疑。许敖敖委员在南京大学任教30年,去年3月才受聘为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他说,几年来,社会影响面极大的高考科目一直摇摆不定,对教育事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他举例说,江苏省1998年以前的高考分文、理两科,语文、数学、外语为共同科目,文科加政治、历史,理科加物理、化学;1999年改成“3+X”,即语文、数学、外语3科加上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两年后,文、理科不分家了,“X”…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4,(11):4-8
2014年6月7日,中国内地有900余万考生走进高考开场。与此同时,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来自中国内地的近万名考生参加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高考都实行了“3 X”考试。至此,我国内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完成了从“3 2”向“3 X”的转变。新的考试模式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综合考试的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复习和教学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对文综试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高考都实行了"3+X"考试.至此,我国内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完成了从"3+2"向"3+X"的转变.新的考试模式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综合考试的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复习和教学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对文综试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高考成绩并不是港大录取参考的最重要指标,反而考生的英文素养很被看重。考生面试成绩的高低则与考生现场发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性格有关系。对港大来说,内地的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学术能力的一个参考指标。对报考港大的学生来说,高考结束后,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英语笔试。今年与高考英语试卷相比,港…  相似文献   

6.
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内地学生而言,最热门的大学不再是北大、清华。而是香港的8所高校。随着今年香港本地大学正式进入内地的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系统,内地学生中再次掀起一股香港求学热。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10,(6):18-18
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计划招收内地应届高考生230名,名额与去年相若.学校会根据报考本校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其它学术领域的出色表现情况对录取名额作出调整,对于内地的各省市学校不设名额分配,个别专业则设有招生名额上限。  相似文献   

8.
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初步招收了250名优秀学生,其中包括7名来自不同省市的高考“状元”,比去年多了2人。港大内地事务处总监黄依倩表示,今年录取的内地学生除高考成绩优异外,是否具备突出的综合素质也是考虑录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蔡天津 《化学教学》2011,(10):50-53
本文从香港、台湾和内地2010年高考试卷中化学实验题出发,对题目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分析两岸三地的化学实验题的呈现形式、要求及特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金燕 《教学与管理》2006,(11):103-104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 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  相似文献   

11.
《南昌教育》2004,(3):31-32
近一两年来,“高考移民”现象以及因“高考移民”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关注。随之而来的,高考分数线要不要统一的讨论,也愈来愈热。“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事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委员,请他们谈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考移民”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考移民”问题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有些考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他国国籍或者港澳台永久居民证,以留学生的身份到我国内地申请入学,或以港澳台学生身份参加港澳台联考、对台单考,以避开内地竞争激烈的统一高考,最终实现进入理想大学学习的目的。本文从分析“高考移民”国际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实“土壤”入手,解析此现象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相悖之处,并就此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仲文 《教育文汇》2004,(7):13-13
近一两年来,“高考移民”现象以及因“高考移民”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高考分数线要不要统一的讨论,也愈来愈热。今年“两会”期间,这个问题曾引起过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代表和委员认为,高考分数线不统一,甚至相差很大,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教学应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需要成长,如果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时刻关注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加强个别指导,就可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2013年9月—2016年6月笔者完成了一轮内地西藏班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两个班九十多位学生在高考中均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反思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利用望闻问切的中医理论积极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丽 《中学教育》2006,(11):44-45
2006年的高考硝烟已消散。对于中国内地950万考生来说,人生的一次大拼搏已告结束。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高考仍会成为一个道不尽的话题持续受到公众的评说——[编按]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中国考试》2004,(5):3-55
内地生明年可参加香港高考香港特区政府考评局修订条例后规定:2005年开始可以在境外举办香港资历认可的考试,与此同时,内地学生可参加被外国广泛认可的香港高考及高中会考公开试,并可凭考试成绩向海外大学申请就读学位,这项举措使内地生出国留学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春季高考招生人数不过400多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春季高考试卷对秋季高考的指引、对教学的提示似乎更为人关注一些。分析2010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这对我们提高高三本学期的教学效益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Q: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生多少人?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被录取? 辽宁 杜枫 A: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计划在内地25个省市招收250名本科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本科一批高校录取控制分数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在及格水平,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8月.江苏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喜事频频,继在全国内地西藏班(校)统一高考中取得100%录取一本的骄人成绩后,又在全国内地西藏班(校)统一中考中摘取总均分的桂冠,且已连续三届中考在全国名列前茅。学校的声誉鹊起,在雪域高原和内地广为传扬。这所民族中学的校长,就是西藏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