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乃振 《上海教育》2007,(9A):22-23
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复旦二附中确立了“百年复旦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科研课题,动员全校员工共同研究开掘复旦资源的办法。我们是有优势的,第一,我们置身于复旦的怀抱,能比其他学校更多地获得复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滋养,更易于建成具有二附中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二,杨浦区的兴区方针是“依托大学、打造知识杨浦”,这样的氛围为我们研究与实践这们果题创设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河北自学考试》2011,(2):58-58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方立新 《教育》2007,(8S):20-20
复旦、交大今年在上海招生的文科分数线遭遇“跌停”——凡报了两校文科专业的考生,只要达到上海一本线即可被录取。对此,上海本地的高考“利益攸关方”心态各异:那些报志愿“胆大”的学子虽然考分不高,但复旦、交大上得堂堂正正,庆幸“冒险非常值得”;看傻了的考生、家长,则大叹“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复旦副校长蔡达峰感口义“现行高考制度下,  相似文献   

4.
当我听说复旦要第一个“吃螃蟹”时,很感兴奋!如北大再不改,过得几年,复旦的毕业生恐怕要压过北大的风头。  相似文献   

5.
对“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展模式的思考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社科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2月,通过半年不到的工作,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志今年6月曾经高度评价:复旦发展研究院的创立具有重大的模式意义。复旦发展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1905年9月4日,复旦公学开学。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本意是“恢复传承震旦公学”之意,后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之意,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周文 《现代教学》2009,(5):F0003-F0003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坐落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上,优雅梧桐、“千年法华”“百年复旦”的丰厚文化底蕴,使复旦初中在传统与现代、优雅与时尚、改革与创新的融合中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8.
王长芬 《人民教育》2023,(10):23-26
<正>复旦中学的马相伯纪念馆被誉为上海市十大校园文化新景观。马相伯先生是复旦中学的创始人,2010年在纪念马校长相伯先生诞生170周年之际,复旦中学筹建马相伯纪念馆,纪念馆的布展框架借鉴《史记》体例,以马校长为主体称为相伯“本纪”,以追随马校长创建复旦和帮助复旦发展的创校先贤为主体称为复旦“世家”,  相似文献   

9.
上海复旦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为复旦公学。“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5年5月18日“复旦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在上海市复旦中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复旦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移居上海》杂志社共同承办,由台湾复旦、重庆复旦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复旦大学教务处有关人士日前透露,复旦正在探讨“学期制”的改革。从明年开始,复旦可能拥有三个学期,在不影响春秋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一个“summerschool”,可理解为“夏季小学期”。据悉,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就实行了三学期制,一年分成三学期,每个学期12周。北大今年9月已实行“三学期”制:在“上学期”、“下学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小学期”。“上学期”9月开学,春节前半个月结束;“下学期”为春节后10天开学,6月30日结束;“小学期”的时间界定在7月初至9月中旬,为期两个半月。另悉,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也…  相似文献   

12.
刚走进复旦小学校长张虹丽的办公室,就看到一位教师正来应聘。张虹丽说,虽然不是招聘的季节,但是经常会有一些教师、应届毕业生来学校毛遂自荐。这些应聘者都是冲着“复旦”这块牌子来的。对于复旦小学来说,“地利”的优势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有幸参加了复旦大学网络学院和杨浦区、宝山区合作举办的数学高级研修班,我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走进复旦门,都是复旦人”,秉承复旦“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程学习中,充分汲取名校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陕西省高三学生孙见坤的事件,近日经过部分媒体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与热议。27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向新华社记者解释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表示,虽然复旦希望破格录取孙见坤确有其事,但复旦八位教授从未联名写请愿书,也从未称赞孙见坤是“国学天才”或“奇才”。复旦大学招生办认为,个别媒体对复旦大学录取孙见坤事件的报道有诸多不实之处。(新华网8月27日)  相似文献   

15.
戴群  周柳贞 《上海教育》2001,(11):49-50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关键学段。在薄弱学校的“硬件”改造达标之后,如何加强学校的“软件”建设,真正摘掉“薄弱学校”的牌子,“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学习的条件”,恐怕就是一个当务之急的事情了。1997年,长宁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将“长新中学”改名为“复旦中学长新分校”。挂牌后的“复旦中学长新分校”虽然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新的办学模式下,怎样有效利用复旦中学的  相似文献   

16.
文摘     
“复旦”之名,取之于《尚书大传·虞夏》“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其寓意是颇堪回味的;而“复旦”之名的直接来由,又意味着“复我震旦”之义.1903年,马相伯以徐家汇老天文台为校址建立了震旦学院,但学院创办未久,法国教会便攫夺校政,这使马相伯愤慨至极,他怒而辞职,同学们也搞下校牌,  相似文献   

17.
九州撷英     
复旦大学与中国易聘网日前在复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目的在于共同开发高校人才资源。 其合作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双方共同开发中国易聘网“复旦人就业专区”;双方共同成立“复旦大学中国易聘网HR培训基地”;共同开发“复旦大学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用于复旦学生就业信息查询;合作期间,中国易聘网将在资金与设备上给予复旦大学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周文 《现代教学》2009,(5):F0002-F0002
上海市复旦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学校经历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中学”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孙中山先生曾经是学校的首席校董,严复、于佑任、邵力子等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是复旦中学的创校先贤。多年来,复旦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名师,培养了十多位院士,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9.
凡是中国大学中有些名号的,其名字的得来似乎都大有渊源。例如“复旦”出自“旦复旦兮”,“清华”源自“水木清华”。而上海交通大学除了与一脉同宗的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台湾新竹交大以及焦州农业大学共同分享“交(焦)大”的简称外,仿佛很难用一些有文化底蕴的词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近日表示,作为国家教改中“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试点高校,复里正在制定《复旦大学章程》,相当于复旦“宪章”。以限制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