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淮南子》成书出于汉景帝末年或汉武帝初年,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今存二十一卷。《淮南子》一书是汉初六十余年实行“黄老之治”政策的总结,也是刘安向汉武帝进献的治国大纲。刘安召集数千门客,著书立说,为了什么?他是为新兴的西汉王朝治国安邦提供理论根据。他提出的治国方案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2.
徐复观先生在解释<淮南子>时多有创见:(1)刘安在帝室中是"二世含冤"的一系,他的"谋反"实是朝廷的诬陷;(2)刘安及其宾客是在危惧深迫的心态下同著<淮南子>,他们以浮夸瑰玮的语言,表达其烦冤悲愤之情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心愿;(3)<淮南子>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的"杂家",道家并不是汉初的黄老新道家,而是老庄的原始道家,<庄子>思想尤占有突出的地位.徐先生的解释表现出两个基本的性格:一是从解释的内容来看,他突出了西汉大一统的专制政治对刘安及其宾客的压制和打击;二是在解释方法上,他把抽象的思想与活生生的时代以及具体的生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刘安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前元元年),死于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长的儿子。后袭封为淮南王。刘安为人好书,尤好道家之言,招致门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现存的人《淮南子》一书,即《汉书》所说的《内书》。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一部总结历史经验,兼蓄各家学术、探求治国之道的著作。刘安在该书《要略》中,开宗明义提出:他编作此书的目的,并非只为个人修身养性,而是为着探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始终矣。”  相似文献   

5.
刘安是西汉初期向中期转折过渡中的牺牲品。随着武帝治国方略的转换,削藩力度的加大,作为地方藩王、才高名重的刘安.受到猜忌和打击是必然的,加之刘安养士达数千人,以藩王身份谋划天下,有与朝廷不合拍、不合作之处.又交结王侯。威胁皇权,触犯忌讳,其命运悲剧在所难免,这也是《淮南子》浓烈的福祸无常、祸患不可抗拒意识产生的根源。应正确看待刘安的悲剧及其《淮南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刘安及其门客而言,《淮南子》是一部道家生存方式的理想寄寓之作。在身体美学的视野下,《淮南子》试图从时空本源、时空规律与时空意义等立场对身体时空缘起于一、归之无形、依存道德进行理论阐释,以期从道德与权力、虚构与真实、自然与自我、无为与游世等维度完成《淮南子》宏大的诗学构成。这种叙事构成反映了刘安的政治身体与道家身体在现实层面发生对峙后的一种觉醒,也反映出刘安身处西汉语境中的自我身体与政治身体之间的碰撞和抉择。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一部著作,其中论述礼乐文化的文字虽然散见于不同的篇章,但认识独到,论证全面,运用灵活,值得加以研究。本文主要从礼乐的产生及其社会功能、礼乐之"情"与礼乐之"和"、礼乐应因时因地而制宜等方面,集中论述了《淮南子》中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牛奶PK豆浆     
邵昂 《初中生辅导》2012,(28):39-41
据我所知,豆浆应当是中国第一饮品.传说豆浆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所以说豆浆距今已经近2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当时刘安是怎么想到制作现磨豆浆的呢?相传刘安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在患病期间,刘安每天都会用泡好的黄豆磨成的豆浆给母亲喝,于是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以后,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所以,千百年来,豆浆一直都是中国老百姓所钟爱的健康饮品.  相似文献   

9.
自西汉刘安及其宾客所著《淮南子》一出,许慎、高诱首发其微,分别为《淮南子》作注。尤其是高诱注,经时久远,杂许注流传至今,为今传《淮南子》最早的权威注本。其注总的来说既精且博,名物训诂,颇为通洽,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疏略失当之处。历代学者对高诱注陆续做了不少考订工作,以裨补缺漏,有供读者明旨达意之便。我在读《淮南子》的过程中,对高诱注失误之处,亦小有发现。今从三个方面举例献疑,以供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10.
汉淮南王刘安在位几十年间,多次图谋叛逆朝廷,篡夺最高皇权。刘安之所以谋反,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历史根源的。刘安谋反事件对当时的汉王朝,乃至对我国后世历代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汪春泓认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不是司马迁所作,而是参与治淮南狱的宗正刘受与刘德依据“定谳之词”而写,后经刘向、刘歆的修改而成。因为司马迁对刘安颇为欣赏和同情,且认为他的谋反被诛乃是冤案。笔者认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虽有嫌疑之处,但不足以否定此传的作者是司马迁。刘安在帝室中是二世含冤的一支,一方面祖母、父亲的冤死在他的心中种下复仇的种子;另一方面他因受到汉廷的窥伺、压制和逼迫,而负有沉重的压力感,不得不生谋反之心。强烈的复仇情绪有时遮蔽理性,故刘安的某些行为不合常情常理。司马迁基本上认定刘安因谋反被诛,也指出他有“谋反形”,即有谋反的动机和目的且为谋反暗地做了一些实际的准备工作,但并没有公然地举兵反叛。汉廷断淮南狱以《春秋》之义正之,深文周纳,穷究党羽,严刑酷罚。而司马迁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刘安之谋反被诛是有一定冤屈的。  相似文献   

12.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学”是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淮南学”就是要研究《淮南子》的文本内涵。围绕它而产生的文本流变,以及围绕《淮南子》作者刘安及其门客而产生的对淮南国历史及汉代历史的上下延伸。由于“淮南”本身的多义性、《淮南子》杂家著作的性质。“淮南学”的研究必须是多学科渗透参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正>欢迎来到本期“文化古今”栏目,我是主持人百里宁。今天我们请到一位从西汉来的神秘嘉宾,如果你听说过《淮南鸿烈》这部书,那你一定曾对他有所耳闻。他是镇守一方的亲王,求贤若渴,门客中人才济济;他是出了名有文采的文学家,传承道学的同时吸收其他杂家理论的思想家,也是产出颇为丰厚的著书者。他是出身高贵的皇亲国戚,汉高祖刘邦是他的祖父,汉武帝是他的侄儿。是的,今天来到本栏目做客的就是这位主持编写了《淮南子》的刘安,他是西汉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淮南王。  相似文献   

14.
驻华东腹地,扼淮海中游。境内三山鼎立,黛岳葱绵亘;左右五水分流,碧波瀑潺淙淙这就是淮南。这里自古有人杰地灵之气。殷周时淮夷就在这片土地上耕织传家。战国时楚人于此披星戴月,负锄出归。西汉刘安更是以“淮南王”声名大震,在此招贤纳士,所著《淮南子》零篇片简千古流传而成为不朽的存在。来到八公山,似乎能让人感受到湖水古战场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铁马嘶鸣。经过荣辱、成败、兴亡、悲欢、得失的风雨洗礼,这里丝毫没有荒野的苦寂,没有那种醉卧沙场的悲凉与生者的哀戚相反.驻足在这个现代化都市里的座座光者的雕塑前,更让人增…  相似文献   

15.
一、易混淆的作家①刘安、刘向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②司马迁、司马相如、司马光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  相似文献   

16.
刘安率门客编撰学术巨著《淮南子》,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其中养生学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之一,刘安“内修”养神,“外修”养形,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的养生之道,上承老庄的养生理论,下启魏晋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成为西汉以后中国养生学的主流,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全书博而不乱,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从外部因素入手,论述汉初时代背景,刘安自身的文学素质以及汉武帝对《淮南子》的态度对《淮南子》结构的影响,由侧面见出其结构严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杨文芳 《考试周刊》2008,(15):184-185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的一部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内容十分驳杂,集当时诸子百家之大成.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等,在艺术追求上也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西汉立国初年,积贫积弱,统治者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清净无为,与民休息。历经近70年的发展,到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淮南子》作为一部旨在提供治国思路的书籍,试图总结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轨迹,运用道家思想理念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它遭受了成书后的冷遇。但武帝末年重归黄老之治的历史证明,《淮南子》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它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巩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是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撰成于汉文帝末期,刘安根据该书的主题思想题名为《鸿烈》,因武帝禁锢未能流传开来。刘向整理国家图书时,校定为《淮南》,东汉人题名《淮南子》、《刘安子》,唐宋之际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自东汉末年以来,普遍认为除淮南王刘安外,有道家的苏飞等八公及儒家的大、小山。相关文献证明,作者尚有兵家赵贤、朱骄如和九位精通《易》学的无名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