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争鸣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家争鸣实质上是我国古代各种学派因政治思想上的分歧而展开的学术争论和思想斗争。人们过去对百家争鸣的认识存在着一系列的偏差或错误。百家应以政治思想上的分歧为标准来划分,主要包括儒、孝、德、礼、法、墨、术等家,《五经》也不完全是儒家经典。争鸣的性质不是封建领主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反映,争鸣始于春秋孔子创办私学,终于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自从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以来,"百家争鸣"四个字几乎家喻户晓.一般认为"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多种学术派别竞起、异说纷呈的形容,但这与<史记>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的说法有何关系,还有待说清楚,据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双百方针和文化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的翻译批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要走出翻译批评的现状和困境,就必须改变传统批评的观念,重新认识批评的主体和客体,打破传统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的束缚,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改善批评的氛围,扭转翻译批评的现状,重现翻译批评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晋国公室内乱频繁,造成卿大夫中大批非姬姓的新贵族或军功贵族出现。“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所受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影响较少,他们对旧制度有强烈的冲击力,容易滋生法治的萌芽。在春秋时即有“铸刑书”、“铸刑鼎”的重大举措,战国初魏文侯的礼贤变法,更为法家产生创造子条件,是促使儒家向法家完成转化的楔机。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讲学,成为西河之学的首领,是儒家向法家转化的过渡性人物,子夏的弟子李悝则是法家的始祖。三晋不仅是法家的摇篮,而且也是名家和纵横家产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求教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江苏省在新课改中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教材,如何在“一标多本”条件下合理使用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广大中学一线教师来说,仍然是最大的挑战。当我们刚接触人教版教材时就被告知应兼顾人民版,目前新课改后的高考历史怎么考还不明朗,再加上受近几年江苏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影响,基于对以后高考的某些担忧,有的老师就把两种教材中不同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补充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如“百家争鸣”,人教版只是简单地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形成、影响,着重介绍了孔子、孟子、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其他各家只是点了一下代表人物,而他们的思想主张只字不提;人民版对儒、道、法、墨各家思想主张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于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就补充了诸子思想。这种做法是否恰当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百家争鸣,学术界一般都从阶级关系、政治倾向进行研究。本文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和当时华夏文化圈内部存在着不同文化特征的区域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诸子百家的争鸣是不同区域文化在接触后的冲突,而争鸣中各家的相互吸收则表明不同区域文化在冲突中逐渐走向融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家争鸣不仅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西汉中期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8.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树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10-16,34
作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根本问题,性质研究的内涵与外延足以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全部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就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本身。该文力图全面综述国内外数十年来各个学术流派和众多学者的不同论点与视角,在比较中考察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得失。笔者认为,目前在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的研究中不必先忙于定性,而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允许百花齐放,共同发展,并根据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和最新动态,展望性质问题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民版教材对“百家争鸣”下了极为精辟的定义:“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本文简要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以及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评价:美国大学的一种理论模式——以贝勒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贝勒大学教育学院研制的《教师学术评价指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大学教师对“学术”的基本定义与评价,不失为一种学术评价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对我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评价工作的改进与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始和不断扩大,“百家争鸣”变为“两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原初理论设想以及毛泽东与知识分子的认识分歧是从“百家争鸣”转变为“两家争鸣”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就《山海经》的文化定位问题与叶舒宪等三位先生进行平等的讨论,目的是说明:在学术研究中,要“百家争鸣”,不要“一花独放”。  相似文献   

16.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在谈到我国古代商业的时候,“重农抑商”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词语。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凡在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国家的商业总是繁荣兴盛。而对于分裂时期,人们则更多的把视线集中在了频繁的战乱对于社会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之上,以致片面地认为,分裂政权的存在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但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战国是我国  相似文献   

17.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特点,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奔放、学术繁荣的伟大时代。毫无疑问,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着厂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外,我以为发掘诸子百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想的成熟,是更重要的教学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史的教学实践中.史料的充分运用尤为重要.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荆济 《成才之路》2013,(10):I0003-I0003
去年出台的《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署,对于优化人才结构和布局,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教走廊·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法。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学习……”人教走廊”应是多姿多彩的.编、读、教、学诸方同仁。漫步其中。撰稿参与。阅读思考。交流协商,互动互助。广益教学。对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服务生活发生积极作用。乃专栏之最大愿望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