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多种利益群体,同时社会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利益关系复杂化,收入差距拉大,利益矛盾两极化.因此,必须采取建立容纳利益表达机制,创设利益均衡制度,领导者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民思想等措施,在工作方法上抓主要矛盾,并运用不同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发展变化,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结构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也有很大差异。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阶层分化加剧,其中的普通工人阶层在经济、社会地位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要正视这一现象,采取有效措施,确立和维护这部分工人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民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由此带来阶层分化,给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我们新时期开展农村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演变表明,农村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调整农村阶层利益格局,淡化阶层边界、控制阶层贫富分化,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当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两汉之际爆发了波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社会动乱.小农、豪族、士人、刘氏宗室成为参与社会动乱的主要群体,由于这些社会群体中的成员社会身份、利益取向、行动目标、行动方式等的不同,他们的行动对社会动乱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各类利益群体的变化。改革开放了,在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利益、利益分配格局,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使得我们国家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发生了迅速的分化、变化和新的组合。大量新的从事体力劳动和知识阶层劳动的人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农民阶级的变化也很大,一部分农民成了私人企业主,自由劳动者等,还有一部分涌进城市成了农民工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批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刘彦军 《天中学刊》2006,21(3):137-138
高校学生群体逐渐出现了分化,形成了大学生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两个阶层。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主要从占有的资源、社会地位和分享的权利三方面来界定。两群体在学习、生活、情绪、人际交往、人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阶层分化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以党的政策为引导,以市场机制为动力逐步形成的,这对农村政治发展来说。则面临着政治参与、利益整合和政治稳定的挑战。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力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对农村阶层分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发生在农村中的一次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调整过程,因此,土地流转必然影响着农村的阶层分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土地流转影响着农村的职业分层、经济分层和主观分层;其次,土地流转重塑了农村阶层结构,丰富了农村阶层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由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并采取理性的方式处置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和谐社会结构的根本特征在于各利益群体自觉维持的利益均衡格局以及中间阶层的兴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封闭性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本的不同导致了获取资源的机会的不平等.创新体制,弱化社会资本的作用,建立交易成本更低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中形成利益均衡格局和利益协调机制,促进阶层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劳动者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阶层,出现了明显的利益、观念的分化,给社会整合和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认识当前劳动者群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劳动者群体结构的构成发生变化,新的成分、阶层出现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群体结构基本上分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工…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首先从关系式分层和等级式分层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既简单又封闭,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僵化密切相关。其次,文章重点探讨了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认为其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阶层内部的分化,如工人阶层在体制和收入方面的分化、农民阶层在职业和地域方面的分化等;另一方面是阶层之间或之外的分化,即边缘化(边缘群体的出现)和异质化(新兴群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丁百仁  王毅杰 《中学教育》2020,17(5):89-101
家庭教养具有鲜明的阶层特质,农民工内部分化导致该群体的教养选择不同,进而影响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以家庭教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不同阶层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首先,随迁子女在校表现总体良好,但梯度性和跳跃性并存,中上层者的在校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次,随迁子女家庭教养伴随其阶层地位提高而愈好,表现为高阶层者的教育期望较大、生活管教较严和情感沟通较多;最后,随迁子女家庭教养选择不仅对其在校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充分解释了该群体在校表现的阶层差异,构成完全中介变项。因此,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阶层分化带来的教养选择,需要通过提升和优化农民工整体地位,以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贫富分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贫富分化的阶层化,章通过对农业劳动和失业两个低收入阶层的现状及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双重挑战的分析,指出贫富分化的阶层化阻碍了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出现,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利益表达途径和处理矛盾的手段以及方式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我国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部分地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区域分化与领域分化等等。鉴于新疆地区多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可以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通过价值观念整合、制度组织整合、礼仪规范整合等实现对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同群体的整合,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利益的分化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存在人类社会的利益分化是社会历史演进的客观产物,生产力发展推动着社会分工,以及由此造成不同群体和个体的贡献差异,是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由于农村社会利益分化、控制类型分化、群体分化、人们思想观念分化,导致了农村社会组织分化。分化了的和正在分化的农村社会组织在整体上呈现出发展程度低、多元化、长期共存和功能上等特征。分析这些,有助于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转型期的整合功能,更好地整合农村社会,使其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趋向于多样化的巨大变化,分化和组合出了许多新的社会利益群体。这一分化突出表现为工人阶级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农民阶级的变化,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解体,表现为乡镇企业职工、民工等新兴阶层和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复新阶层的出现与壮大。这一分化是中国社会进步进程中的一部分,是同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必然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的家庭亲子关系存在差异,同一时代的亲子关系也有显著的城乡和阶层差别,并突出体现在教养方式上.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或低阶层家庭更可能采取放纵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而城市或高阶层的家庭更倾向于使用权威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1]当代对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持续关注反映了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和儿童被"...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嬗变。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儿童群体明显地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三种类型,他们各自的具体处境不同,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儿童是农村德育的研究对象,农村儿童群体的分化急需农村德育模式的创新,相应地,可以构建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模式、城乡儿童相互融合德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模式以致力于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