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六、写意人物小品画 小品画,一般是指画幅较小、表现物象少、内容单纯、笔墨简练的画.此类画画起来轻松愉快,并具有特殊的情趣,最能体现孔子"游于艺"的学说.因而,它不仅是画家自娱自乐的形式,也是观者在茶余饭后把玩、观赏、陶冶性情的好形式. 人物小品画虽不复杂,但画起来并不简单.它对人物形象、神态、结构、动作,甚至环境、道具等造型要求都较高.人物小品画的笔墨架构不复杂,常常是"逸笔草草"、信手涂抹.但正因为小品画的"简",稍有败笔就显露无遗.所以,小品画要求笔精墨妙,须反复练习方能进入佳境.因此,它也成为许多画家训练笔墨、造型、构思和构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是指国画中的线条,同时又是一幅画的骨架。用墨实为用水,一幅画中墨色用水的好坏,决定着墨色的变化。中国画笔墨语言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笔墨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的主要承载者,具有独立的生命力及审美趣味,是画家自身修养品质的体现。只有解决好了笔墨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国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小品画,顾名思义用在中国画上,就是指尺幅较小、笔墨简练的作品。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无小品画一说。只是到了现代,美术的功能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创作反映时代反映历史的大型主题性题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笔墨游戏——青蛙》一课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理念的推进、落实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它是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方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基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青蛙,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2.过程与方法(1)在开放式的笔墨游戏中体验、感受笔墨变化,学习青蛙的画法。(2)在…  相似文献   

7.
“老师,教师节快乐!”一位同学学别出心裁的“大礼”让班主任大声称好。它并不名贵,也不华丽,它只是一幅朴实的画。一幅画?是的,就是一幅画!上面画着茁壮成长的青青小苗。而照耀它们成长的是空中那火红的太阳。那不正是我们亲爱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中国画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山水画小品”一课为例,提出运用“五步”教学法——提趣、观察、探究、体悟、创作开展中国画教学的步骤:创意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物观察,感知山石造型;自主探究,领悟笔墨技法;互动评赏,体悟画家心境;表现创作,传达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这样描写:“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私塾先生为何要挂一幅梅花鹿的画呢?在封建社会里,学生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做官就有俸禄。而“鹿”与“禄”谐音,“树”与“书”谐音。“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其含义是“丰厚的俸禄就在古书中”。意即高官厚禄要读书。“三味书屋”里为何有幅梅花鹿画@陈汉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探讨问题,请先看看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在教中班幼儿学讲“非常”一词中,是怎样进行教学的。(一)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两幅画,一幅是叔叔画的汽车,一幅是姐姐画的汽车,你们比比看,谁画的汽车最好? 幼儿:叔叔画的汽车最好(还有的用“很好”、“好得不得了”、“顶顶好”等词语描述叔叔的画)。老师:对了,现在听老师讲:叔叔画的汽车非常好。你们说说看,叔叔画的汽车怎么样?(评:“非常”用在比较之中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11.
笔墨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魅力特点之所在,也是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中国画上的形象,大都以墨线为主体,所以笔墨技巧是衡量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息神情、风韵格趣四者俱全,以笔为骨骼,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志。笔墨协调一致,笔中见墨,墨中见笔,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墨以笔出,笔止墨中,笔墨气韵格趣融会贯通,浑然天成。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其笔墨特点和成就,可概括为一下两点。  相似文献   

12.
一幅山水画,无论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除了要在立意布局上下功夫外,在笔墨上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艺概》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为本。”有诗云:“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书法或绘画,笔墨功夫是不可忽视的。我现在就山水画的“笔墨”谈谈浅见。山水画首先必须讲求“笔墨真”。只有笔墨真,才会见精神,才能动人。明代吴伟的《溪山渔艇图》,这幅画笔法老辣熟练,形象真实动人,不愧为佳作。究其特点,其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首要问题是物体的“形”,对“形”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透视规律观察“形”是正确把握物象的前提,而对于“结构”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则是画好画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形”与“结构”的关系,因为它们是画好一幅素描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岱,是晚明小品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的创作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白并用,意趣深远。《湖心亭看雪》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小品。其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画的神韵。如果拿诗来做比。它就像唐人绝句,短小隽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无捉襟见肘的窘迫;如果拿画来做比,它就像是一幅宁静淡远的山水画,虽寄情于画,但却意在画外,有身临其境之感。有自然天成之趣。  相似文献   

15.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不在字面,而在“弦外之音”——“无字句处有华意”。因此,教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通过点拨,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国画对于“笔墨”的选择与运用 ,“笔墨”与书法的关系、“笔墨”对精神的表现功能等方面探讨“笔墨”的书写性 ;认为“笔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变形态 ,“笔墨”以符合东方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的形式 ,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与精神风貌 ,形成中国画“写意”的独特面目。  相似文献   

17.
水墨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老一辈艺术家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与西洋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 ,到底是作画“第一论笔墨”还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呢 ?从历史角度看 ,古典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原则是“以形写神” ,而宋以后文人画的审美原则是“第一论笔墨”。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审美原则 ,是以写生的结构素描为造型基础 ,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通过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深刻地揭示这个时代人的本质特征 ,真情地反映社会 ,塑造人物形象。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过程是一种在个性形象的刻画中寻求普遍精神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绘画优良传统的特点,其组成部分是多方面的。古人视书、画同源,善画者即善书,故自苏、米以后,多题诗于画面,以传画外之意,画因题而益奇。又诗、书、画兼擅,谓之三绝。为书法妙逸,诗词隽雅,足以共济其美,更增重画的声色。因此,一幅画,除了运用笔墨表现物象外,益以诗题,则更能把笔墨所不能表现者,概括无遗的把它形容出来;倘画有诗意(即画从诗出),也能使画面生动。如写当前工、农、兵的生活,可以充分反映其真挚的思想情感。这是画与诗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妙处。此即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可重此忽彼,执一偏而不求其通。今将“诗与画”及“书与画”的关系分别梗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国画对于“笔墨”的选择与运用,“笔墨”与书法的关系、“笔墨”对精神的表现功能等方面探讨“笔墨”的书写性;认为“笔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变形态,“笔墨”以符合东方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的形式,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与精神风貌,形成中国画“写意”的独特面目。  相似文献   

20.
有一幅名画《目送飞鸿图》,画面上没有一只飞翔的鸿雁,只有草坡上伫立的一位雅士,正在凝视远方缥缈的云天。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有幅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画的是水面上漂浮着一叶扁舟,舟上有一渔翁独坐,垂钓于江中,扁舟四周,只有用淡淡的笔墨轻轻勾勒出的几道寒波。明代唐伯虎有幅《川上图》,画的是一个人牵驴过桥,桥下溪水叮咚,小毛驴害怕,不肯上桥,牵驴人用力拉它。据说,此画在画铺拍卖,被一有识之士相中,以一百两银子定购,约好次日取画,画铺老板非常高兴。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