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是"衤"部小精豆总是将"被"字写成"礻"部。要知道"被"字不能是"礻"部,这是为什么呢?用"被"字组个词语,你就明白了。棉被,夹被,毛巾被……现在,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被"字的意思了——被子。被子,一般是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装上棉花或丝绸,所以"被"是"衤"部。"嗽"字的右边是"欠"小精豆提醒小朋友,"咳嗽"的"嗽",它的右边是个"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一咳嗽,欠吃药了。这样记,很简单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能"字不是如今"能力"、"才能"、"能源"的"能",它是动物"熊"的意思。所以我说,古代"熊"字是真"能"。甲骨文的"能"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就是一只竖画着的"熊"样。到金文时把"熊"横了过来,左上方是"熊"的耳朵和头,左下方是"熊"嘴里叼的一块肉(月),肉(月)的后面是前腿;右边是"熊"的尾巴和后腿。小篆把"熊"变成了上下结构,重点突出了"熊"的头部,下面是叼着的肉和它的前后腿。楷书完全线条化了,已看不出多少原来的"熊"样。  相似文献   

3.
"NP+了"表过程,是针对于"VP+了"表完整而言的,二者是相对的,而"完整"和"过程"恰好是两个相对范畴。本文从观察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现象,提出了"NP+了"表顺序的观点,同时从认知理论出发,辨析了"VP+了"、"NP+了"、"V着"之间的区别。本文意在阐述"完整"与"过程"是基于观察的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结果,这个结果对句法意义和句法结构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都是月亮惹的祸"、"都是手机惹的祸"、"都是车票惹的祸"……呵呵,没想到它们竟然跑进了小学生的生活,成了小学生的口头禅。你听,"都是分数惹的祸"、"都是电视惹的祸"、"都是零食惹的祸"……看来,各种"祸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越来越多了。其实,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件件"祸事",我们的作文才变得多姿多彩。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芸香 《教书育人》2012,(13):59-60
穿越是眼下网络上的"热门"词汇,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今年,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九册17课的《长城》。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被"时尚"了一回,玩了两次"穿越"——从"现代"穿越到了"传统",又从"传统"回归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6.
动结式和"了1"的句法语义特征均含有[+完成]。在某些句法条件下,动结式之后加或不加"了1"都是合格的,所表达的意义也是相同的。本文通过实例中"了1"设计的问卷发现,在篇章中:有的动结式后必须加"了1";有的动结式加不加"了1"均可,但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以上两点的共同规律是,表示句法上的"完成体"只是"了1"出现的必要条件,而其出现的充分条件是语用的:"了1"加在动结式之后是为了标记作者所设定的篇章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玩斗三叶草     
"呀,我的三叶草怎么断了?"一阵尖叫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同学们正在"斗草"呢!"斗草"是一种古代民间游戏,在唐朝和宋朝就已经非常流行了。"斗草"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文斗",一种是"武斗"。由于"文斗"需要有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玩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今天我们选择了"武斗"。那"武斗"又怎么斗呢?这就得请你往下看了。  相似文献   

8.
正"思维碰撞"课堂的"学业纸"是学生的任务单和活动路线图,是承载学生产出"学习成果"的媒介之一。"学业纸"与"导学案"有本质的不同。"导学案"是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集教案、学案、作业于一体,师生可以二次开发的学习载体。当今"导学案"的弊端:一是试题化倾向严重,成为了"题海战术"的翻版和应试教育的帮凶;二是栏目、内容繁杂,试图承担课堂需要的一切资源,且不注重活动设计;三是师生都变成了"学案"的奴隶,口语灌变成了文本灌;四是把课后练变成了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韩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15-116
针对"要是"这一假设连词的产生进行了探究,发现"要"与"是"在最初使用时"要"表假设,"是"则为判断动词,二者独立使用。随后"是"发展为焦点标记,进而成为词内成分与"要"结合构成假设连词。"要是"的"重要的是、主要的是"意义在特定句法结构中的进一步发展对其转变为连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很多时候,"朗读"教学沦为"矫正字音"的手段。本文从传统语文和"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指出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确立了"朗读者"就是"创造者"的观念,并从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具体提出了两点:一是"捕捉朗读者的写作视点";二是进行"读·悟"的写作迁移。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当丰富,在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理念的世界"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贯穿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线。柏拉图在其"理念的世界"中构建了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人的存在状况,表征了人的存在是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而关于"善"、"灵魂不朽"、"美德"等问题的探讨则回答了人应当如何从"是"走向"应当是"的问题。柏拉图奠定了关于独立的有思想的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世界的人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胖叔叔的茶座里,来喝茶的女生中,曾经都是"淑女",曾几何时,来茶座的女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假小子"了。以至于胖叔叔经常认错人,将那些"刺猬头"甚至是"小平头"的"假小子",误认为是男生。今天,胖叔叔又犯错误,重重地拍了一个"男生"的肩膀。  相似文献   

14.
康德从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人是目的"的伦理思想,并对"人是目的"的命题进行了深刻地论述。"人是目的"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是理性存在的;二是人是主体的;三是人是自由的。康德主要从以上三方面去论述"人是目的"的哲学思想,这也是对"人是什么"的历史之谜的一个解答。同时,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论述对我们理解当前正在讨论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课文后     
小娜 《新作文》2014,(10):3-3
<正>在《小粗心区分"己"和"已"》一课中,小粗心终于能分清"己"和"已"了,我也为小粗心感到高兴。我呢,也会区分下面几组字:"悄"和"梢"——有心是悄悄,有木是树梢。"纺"和"仿"——有线是纺织,有人是仿照。"篮"和"蓝"——有竹子,是篮子;有青草,是蓝色。"爪"和"瓜"——爪子尖尖的,西瓜大大的。学习了《添"口"歌》,我也试着编了几句:"木"字添"口"爱发呆,"向"字添"口"声响亮,"又"字添"口"感叹号,"户"字添"口"受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本不存在"厶"这样的字眼,看到这个字,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么"差了一撇,是"私"又差了一边。不管怎么看,"厶"都不像是一个字。其实"厶"是"私"的本字,在先秦文字里,只有"厶"而无"私","厶"也读sī,平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礼记.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出发,对其作了简扼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道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教育就是文化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是"率性",是素质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文化育人,是"修道",是文化教育;特别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裂。最后,论述了"性"、素质,讨论了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个人主观因素三者的关系;讨论了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认为当前必须坚持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从"如何认识图书馆定义"出发,论述了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定义就是回答"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有什么用"、"图书馆的工作对象是什么"、"图书馆是干什么的"的问题,并以此给出了图书馆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流行以来,很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往往是"翻转"了课堂内容,却"翻转"不了学习效率。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更多关注了翻转之外在形式,而未深入翻转之内在核心。"翻转课堂"本质上是要实现课堂的创生,即实现"创生课堂"。"创生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提出新问题,发  相似文献   

20.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