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练习给课文分段。”因此,教学这组课文,要在第五册训练学生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分段方法,并通过分段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捞铁牛》是本组教材的首篇课文,肩负着训练学生领悟分段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文章紧扣题目,围绕“捞”字,写了捞铁牛的原因,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过程,最后点明捞铁牛的人的身份。文章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是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的好教材。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依据段意进行分段,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认真品词析句注重语言训练──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4课《捞铁牛》教例评析南宁市师范学校邹节华第二课时【教例】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捞铁牛》,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生:课文分为四段,分别写了怀丙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捞铁牛》(六年制第七册14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对同学加强思维训练,通过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教学过程是: 1·初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的是为什么要捞铁牛。理解重点;一个疑问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在前后联系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内容,这样训练才能扎实有效。下面我们通过《捞铁牛》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断来看看李平老师在这方面的做法。 师: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铁牛捞上来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4—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一下:捞铁牛是分几步去做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生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学科。学生实验是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发挥的实践性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与小学自然联系紧密 ,利用自然实验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 ,变枯燥的叙述说明为动手操作 ,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1 7课《捞铁牛》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其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 ,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从而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启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 ,一位教师教这篇课文 ,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8.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分为四段,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第二段(第3自然段)和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是写事情经过的,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理解的难点所在。“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篇课文,可抓住重点段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使学生受到“归纳段落大意”的初步训练。 片断一 指导步骤: 一、指导初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主要写什么?画出每句的重点词。[评析:先从内容入手,运用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将信息(文字符号)传入大脑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一般经过“直觉印象—深入理解—概括识记”这么几步。下面就《捞铁牛》一文重、难点的教学,谈谈如何使阅读教学与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相适应。《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全文共有七段,其中3—6段写捞铁牛的过程,是课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六册32课《捞铁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写的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从河里巧捞八只铁牛的故事。打捞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这篇课文,我深挖教材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按两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第九、十两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继续分段和概括段意。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有重点地记叙。讲读课文《捞铁牛》通过记叙宋朝怀丙  相似文献   

12.
《捞铁牛》(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六年制第七册)一文讲的是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怎样利用浮力去捞,这应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至于怎样利用浮力规律捞起铁牛,小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没有见过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这个教学重点又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从这两个“实际”着眼,灵活地安排课堂结构来指导阅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以故事激趣,初读全文.一开始上课,我就围绕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所叙述的内容,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你们最想知道的还有什么?生:和尚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生: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提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顺序写的,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下面大家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准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内容。(学生朗读后,同桌间相互练说)师:哪一位来试试?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他准备了两只大船,让船…  相似文献   

14.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根据《宋史·方技传下》的几十个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全文仅五百来字,记叙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八只大铁牛的事情。课文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下,以简约的文字,讲清了“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科学道理,记叙了八只铁牛捞起送回的全过程,读起来,令人兴味盎然。学生对这样课文的思想内容,只要认真地读一、二遍,是不难了然于心的。但是,对作者如何以通俗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捞铁牛》是五年制六册教材第二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练习给课文分段”,是小语教材中第一个明确出现的训练重点。它是五册教材“读懂自然段”的进一步拓展,又是“归纳段落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层次”的奠基性训练,还与“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按一定顺序写”等训练要求有一定联系。教学本组教材应紧扣这一重点扎实训练,为中高年级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捞铁牛》作为第一篇讲读课文在本组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以前面的学习为起点,在课文理解中向学生渗透给课文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捞铁牛》(S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回顾课文快速浏览课文,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大意。想一想:文章是分哪几部分讲述故事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一、基础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2 .学会生字词 ,理解重点句子。3.学会用重点词句概括文章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发展性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想像。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怀丙和尚是如何才把铁牛捞上来的。2 .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3.学会用重点词句概括重点段落。教学思路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激…  相似文献   

18.
《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的事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第二、三段是重点段 ,下面谈谈这两段的教学 :一、细读 ,明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二、三段 ,完成下列练习 :1 .怀丙捞铁牛 ,做了摸清位置、、和这四项准备工作。2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 ,把船上的泥沙都 (   )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 ,船身慢慢地 (   ) ,拴住铁牛的绳子 (   )。船靠着水的浮力 ,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   )。(先填空。想想所填词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14课《捞铁牛》是一篇将科学知识融于故事的课文,根据本课所渗透的“抓住事物重点”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巧妙打捞被洪水冲入水底的铁牛,了解水有浮力的科学知识,认识人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做很多事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  相似文献   

20.
《捞铁牛》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教材的第一课,在中年级段的训练中,处在由读懂自然段到划分意义段的连接点上,是给课文分段的开篇课文。课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年级段的训练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文的重要性。因此,搞好段的起步训练,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