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大河 《学会》2002,(10):35-37
前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全球变暖已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并将继续造成长远而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在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湿地碳汇功能有所减弱。污泥干化芦苇床是将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污泥处理技术,其结构是由浅层床体中的填料和芦苇等湿地植物组成。本文探讨了芦苇床的碳汇与碳释放受到温度、污泥、阳光等的影响情况,并针对芦苇床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过去的46亿年里慢慢演化着,并且日益受到人类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在不断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致使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自然资源破坏,同时化石燃料的无节制燃烧,使得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快速增加,由CO2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京都议定书》认可通过增加森林碳汇来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因此,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加以细致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益彰显。  相似文献   

5.
芬兰北卡雷利亚地区的沼泽、森林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1992年,在沿芬兰、俄罗斯边界的芬兰领土上建立一处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繁衍着一种只有在地球北部生态系统中才能发现的泥炭苔藓,正是这种苔藓不断积累,沼泽才变成了泥炭塘,而泥炭塘有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碳吸收器”。这就是说,泥潭沼泽有可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逐渐变暖人类不寒而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发表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28):32-33
目前,除去工业、汽车排放等人类活动,全球主要温室气体约有30%来源于农业.温室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会导致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灾害频发.甲烷是位于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20%,其中稻田排放的甲烷约占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11%.另外,稻田还是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氧化亚氮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6% ~ 8%.这些数据表明,水稻或多或少与气候变暖有关,但是以水稻产生的温室气体分量来看,又未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兴 《百科知识》2012,(1):38-39
正联合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11年11月21日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指出,现在全球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量已达到了史上最高,浓度比1750年工业化时代开始以来高出了29%,其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长了39%。尽管世界各国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排放量是不一样的。那么,谁排放得最多,谁又可能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10名排行榜德班气候会议期间,一些媒体报道了根据英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前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CO_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的成因在全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从主流科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科学文章中得知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种种威胁,如物种减少或灭绝,粮食歉收,海平面上升,人类因气候变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4,(4):53-53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正肥胖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吗根据环境学家的研究,肥胖不仅威胁个人健康,也是毁坏生态环境的凶手。研究人员表示,粮食生产增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吃得越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肥胖的人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元凶。据统计,全球大约20%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3.
环境工程     
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气候强迫的贡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本纲研究组最新评估表明,中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不足美国的40%。相关成果发表于PNAS。气候强迫分为正辐射强迫(致暖)和负辐射强迫(制冷),在气候强迫的构成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显著。其中,发达国家主要以其排放的温室气体的致暖效应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短生命周期大气污染物的制冷效应则会抵消大部分温室气体的致暖效应。  相似文献   

14.
应对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已经成为气候与环境领域国际外交的焦点,面向2012年后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阐述了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框架谈判的形势和斗争焦点;分析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与减排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0月9日至15日,在奥地利ViIlach,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气候组织(WMO)、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V)联合召开会议。与会的科学家来自2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的是评价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具有幅射作用的其它成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影响。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将对下世纪上半期发生重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使全球平均温度的增长幅度超过人类历史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全球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无疑会对农业造成影响,气候变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导致高温伏旱和海平面上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为此。我国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加强科技开发、促进全球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全球不同结构建筑的生命周期中都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造成过多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为了使地球温室效应得到有效控制,了解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以及不同结构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较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贝贝 《今日科苑》2006,(10):38-39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冰川明显退缩。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_(1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的热点话题——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三个疑问:气候真的在异常变暖吗?气候变暖真的有害吗?即便气候真的在异常变暖,主要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所致吗?经论证分析,本文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科学前沿问题,和政治、经济有关,但应该和公众无关。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2005年,《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造林再造林方法学运用起来较复杂,方法学和碳交易是目前碳汇项目面临的较大障碍。文章通过对我国森林碳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使大家对我国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获得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相关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