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23):10-10
2010年冬天,加拿大北极的部分地区变暖的纪录被再次打破。哈德逊湾珊瑚港,一月份中连续几天的气温有记录以来首次上升到零度以上。整个北极地区,极端气候条件已正成为常态。自1979年开始北极卫星观测以来,九月份海冰的覆盖面积以每十年12%的速度递减。尤其是过去的五年,覆盖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值。海冰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这使得其对气温上升更敏感、更脆弱。气象模型预测,在本世纪下半叶,夏季海冰将大范围消失。然而,目前冰层的消失速度已超过了模型预测,这表明海冰消失将更快出现。  相似文献   

2.
海阔天空     
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照片观测数据,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这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在北极地区的夏季,也就是北冰洋冰层覆盖率最低的季节,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1.22℃;海洋冰层覆盖面积逐渐缩小,海洋冰层温度每10年平均上升0.33℃。过去的100年当中,北极地区每年春天都要提前,秋天延长,北冰洋冰面的融化时间多出了10~18天。目前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尤为突出。你所在的学校有塑胶跑道吗?你知道漂亮的塑胶跑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吗?在第二届中国…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9)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关注。由于气温低,北极地区的海洋上常年覆盖着海冰,并随着季节的变化,海冰呈现周期性消长。北极海冰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其物理属性分不开,海冰的融化和冻结所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强烈影响大气的能量收支。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海冰的消融有加速作用,海冰的消融反过来作用于全球气候,这种循环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极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1.给北极熊以喘息之机 2010年,对北极熊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估计,虽然北极气候变暖,但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冰不会消融。科学家还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抑制,海冰将不会面对一去不归的“临界点”。海冰构成了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2010年,美国还将阿拉斯加州北部一片近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划为“关键栖息地”,使北极熊免受航运和石油钻探活动的侵扰。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10,(7):28-28
世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权威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所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2010年将会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之一,北极海冰范围将创最低记录.而全球陆地气温将可能再攀新高。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07,(9)
随着全球的变暖,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5至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作为地球最后的宝库,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周边各国有着致命吸引力。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穿过北冰洋、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将形成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哪个国家若能控制北极地区,不仅控制了战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7.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4):10-15
来自卫星的全年海冰厚度记录《自然》封面:2018年8月期间融化的北极海冰,由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的机载海冰测量系统“冰鸟”拍摄。《自然》杂志第7927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北极海冰厚度的全年估算数据。气候变化正在使北极海冰以千年未见的速度减少,但在每年的5月至9月,在这一关键融冰期测绘海冰厚度一直没有现成的方法。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及对欧洲空间局的卫星观测数据的数值模拟,生成了他们的融冰期数据集,并用“冰鸟”的机载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团队希望这份全年海冰厚度记录将增进大家对北极气候反馈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31日报告说,由于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其上空的云层正随之减少。研究人员认为,这将加剧北极地区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极地区海上正在开发油田或编制规划的项目中,钻井模式主要采用深水抗冰浮式平台钻井、浅水抗冰固定式平台钻井、极浅水人工岛和海冰人工岛低温钻机等,钻井技术主要针对克服冰层、冻土层及天然气水合物等作出适应性改进。未来钻井模式将向全封闭和全水下方向发展,包括全封闭生产平台、圆形半潜式可升降钻井平台、水下钻井等模式。笔者研究总结了各种钻井模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展望未来钻井模式发展趋势及方向,希望对北极海上钻井方案制定和优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给北极和南极造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北极的海冰在融化,南极的气温在降低。科学家在5月6日发表一份极地气候研究报告中说,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都受到太阳辐射和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变暖正在加剧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楚。2007年IPCC第4次评估报告更加肯定了全球持续变暖的事实及其成因。例如,通过对北极2000~200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表明,北极永久海冰层正以每10年7%~10%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球学家巴伯预测,北极已存在100万年的冰盖,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加剧,大约6年后将消失。  相似文献   

13.
气候日趋变暖,北极的冰层在不断融化。这会给全球的环境与气候带来灾难性影响。不过,一些科学家也在窃喜。因为冰层化了,北极地层下蕴藏的丰富的地质资源将容易开采。这一巨大宝藏吸引着人类贪婪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融化的北极     
北极将对未来全球变暖造成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那里温度上升的速度几乎达到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北极圈委员会是由美国、加拿大、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八国及几个当地组织组成的政府间机构。去年11月它发表了一份严肃的报告称:到本世纪晚期,北极地区陆地上冬天的平均气温将上升约4到5摄氏度,对海洋地区这一数字将达到7到10度,这将在世纪末带来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陈晓龙  王平 《资源科学》2021,43(6):1260-1274
北极地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北极升温速率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这一“极地放大现象”和海冰的快速消融不仅造成当地环境的剧烈变化,还深刻影响着中纬度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深入理解气候长期趋势的季节和地理分布特征,有助于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为未来开发北极资源服务。考虑到北极地区观测台站稀疏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多套格点化的观测分析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7年60°N以北陆地地表温度、降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及相关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各资料中气温变化的一致性很高,但对于降水在2008年之后的变化,不同资料差异较大,可能是金融危机下可用台站数量急剧下降造成的。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再现北极陆地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约(0.57±0.07) ℃/10 a和(0.10±0.05) mm/d/100 a。春、秋、冬季升温趋势强,而夏季升温趋势较弱。北冰洋沿岸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局地可超过1.0 ℃/10 a。③降水的增加趋势在秋季最大。西伯利亚降水的增加与局地升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秋季西伯利亚东部平均和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可达热力学约束的8 %/K。④夏季气温日较差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春季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他区域则以减小趋势为主。气温年较差在北欧、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呈减小趋势,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呈增加趋势。无论冬夏,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最大值更显著;冬季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夏季更显著。研究表明,地表升温是北极陆地局地降水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则可能与环流变化有关;观测台站数量的减少对降水趋势的监测有显著影响;ERA-Interim可作为北极地区观测分析资料的重要补充,特别在台站稀疏地区和台站数量减少的时段,ERA-Interim可提供一致和可信的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首曾经很流行的儿童歌曲叫《种太阳》,歌词中提到要将"一个(太阳)送给北冰洋"。如今,北冰洋恐怕已经无法承受如此厚礼,因为北极正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剧烈改变。据报道,北极地区格陵兰冰盖的总量已经降到自2002年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赤道地区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也面临着气候困境,日渐上升的海平面  相似文献   

17.
天下万象     
地震趣谈南北极从没发生过地震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从未发生过任何级别的地震,这一奇异的地质现象一直是地质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美国的科学家经过30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据多年观测统计,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雪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80%,且冰层厚度大。由于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融”状态,同时由于冰层面积大且份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强烈的压缩,而这种冰层形成的巨大压力,与地层构造的挤压力达到了平衡,因而不会发生倾斜和弯曲,所以分…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     
<正>北极放大现象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研究了北极地区由于海冰融化导致的海表热量的储存与释放的变化过程对AA现象的影响。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基于ERA-Interim观测资料以及CMIP 5中38个耦合模式集合分析了1979—2016年期间AA,海冰覆盖(SIC),辐射以及热量通量的历史趋势的季节性变化,发现强的AA效应只发生  相似文献   

19.
毛宗强 《百科知识》2009,(18):33-35
据2009年7月29日新浪网转引英国《卫报》网站的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近日曝光了过去10年由美国间谍卫星拍摄的大量反映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带来的灾害性影响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不过1年时间,2007年夏季消失的海冰就比2006年多100万平方千米,令人触目惊心!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都含有碳。使用的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上升、导致灾难性气候变化,使洪水、海啸、干旱、炎热、冰冻等愈发肆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9,(4):112-113
A:地球磁极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倒转。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预测下一次倒转将于何时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场的南北两极的确在运动。对过去400年地球磁场的研究显示,在加拿大以北的北极地区磁北极平均每年移动约9.7千米。而近10年来,这一运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最快的一年移动了40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