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
3.
对比是浪漫主义学的艺术原则之一。《巴黎圣母院》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手法,不仅源于雨果自己所阐明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还根植于许多启蒙主义、浪漫主义作家所奉行的自然-明二元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1雨果(1802—1885)出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军官家庭。母亲喜欢阅读,常常带着雨果去图书馆。很快,雨果也被书中的故事迷住了,经常趴在书堆里,一读就是几个小时,不管读不读得懂,都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名著《巴黎圣母院》旨在控诉“宗教的桎梏”。克洛德·浮罗洛在宗教境遇中的人生悲剧 ,深刻地表现了宗教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旨。而这一点在以往是未得到足够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雨果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  相似文献   

7.
人物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  相似文献   

8.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相似文献   

9.
爱茨堡遐思     
李莉 《神州学人》2009,(1):40-41
"有如森林敞开它巨大的窗扉,透过它,城堡跃然眼前,巍峨巨大陌生而威严。我还从未见过可与它相比的。"1863年8月,法国作家雨果游历德国莱茵河,登临爱茨山巅,伫足碧林,远眺耸立在翡翠般群峰间的爱茨堡(BurgEltz),禁不住这样惊叹。循着雨果的足迹,我们登上爱茨山,蓦然望见掩映在苍山翠林中秀挺的爱茨堡。它绰约的风姿,妙曼的身影,令我为之一惊。  相似文献   

10.
李疑然 《课外阅读》2012,(19):32-34
对于很多没去过巴黎的人,巴黎圣母院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书名和一个痛苦的故事,但它首先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每天吸引无数人去参观。法国作家雨果也不例外。在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序里,雨果道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若干年前,作者参观巴黎圣母院,在一座尖顶钟  相似文献   

11.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受副主教兼义父克罗德指派抢劫艾斯梅达拉,行动失败之后,卡西莫多不得不接受鞭刑。一场规模“宏大”、成果“辉煌”的示众便在混乱嘈杂中开演了。  相似文献   

12.
13.
当我拿起《水浒传》,我明白了义气;当我拿起《论语》,我认识到仁爱;当我拿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了解到珍惜与乐观;当我拿起《莎士比亚悲喜剧》,我感受到喜悦与怜悯。然而,唯有法国文豪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让我学会了沉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1):F0002-F000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浪漫主义小说。故事围绕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三个人物展开,艺术地再现了法国400多年前的真实历史,反映了宫廷与教会对人民的压迫以及人民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5.
从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创作功用和作家定位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和弗洛伊德的文论主张,认为关照和弘扬创作者的主体精神是两者的根本联系,两者同属作家中心论,而在无意识、非理性的探讨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6.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必须要坚守,并且矢志不渝地去奋争,去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之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穿的毛衣以外的其它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无可辩驳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在他83年的生命年华里,有长达6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他以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类无限的热爱与怜悯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女性作家通过书信写作的方式从"私人生活"走入"公共生活",表达她们的政治观点。基于此,主要探讨浪漫主义时期女性如何以信件作为工具,既可用来回应他人出版的作品,又为自己赢得公共舆论。通过对这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女性作家的政治思想,了解构成她们政治思想和革命性的作品的要素,以及了解浪漫主义早期的激进年代在逐渐转向更加保守的期间,女性作家如何将这样的写作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沈毅 《阅读与鉴赏》2007,(12):58-60,80
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的“美丑对照论”的实践结晶。  相似文献   

20.
1912年的一个夜晚,一个7岁的小女孩躺在黑暗中,听妈妈在客厅里给外婆读一本法国小说。她感受到了其中的惊心动魄。13岁那年,她终于意外地读到了这部名为《九三年》的小说。小说的作者雨果,从此成为她终生最喜爱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