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观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绝大部分流露出悲痛、感伤的情调,历代的词评家对这鲜明的特征都有过论述。清人冯煦将他与晏几道相提并论,而称之曰"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秦观的感伤词一方面原因有自身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是对时事的无奈。他在写词时喜欢运用独特的手法、优雅、哀婉的语言来抒发鲜明新颖的形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秦观,江苏高邮人,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北宋词坛上有才华的作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他长于诗、文、赋,但这些又都为他的词名所掩。他一生写了约九十首词,集婉约之大成,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正>一、少年志向与北宋科举制度秦观,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主要经历了神宗、哲宗两朝,而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此间正是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科举等方面制度,处于大改革大变更的时期。秦观的生活道路,必然受到这个时代诸方面特征的制约和影响。秦观的家世,不详记载。他有《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写道:“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黍词客。”由此可知,秦观的祖籍原在江南一带,后来迁徙淮海(即淮河,流经高邮湖)。他的远祖曾  相似文献   

5.
感伤美与淮海词风朱苏权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楚辞》以来,感伤一脉,绵绵不绝。直到宋代,由于社会心理,作者身世遭遇,以及词体本身特别适合于表现感伤、凄怨之美等因素的影响,宋词塑造和表现感伤美,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中,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表...  相似文献   

6.
陈霭生 《新读写》2010,(12):42-45
【探源】出自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释疑】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相似文献   

7.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晚年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屡遭贬谪.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相似文献   

8.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词坛,秦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但他的词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究其原因,个性与时势使然。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豪宕不羁。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  相似文献   

10.
秦观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甚高且备受推崇.今传《淮海词》中恋情词约占半数,本文根据描写对象以及风格的不同,将《淮海词》的恋情词分为三类:清新活泼的常人恋情词、咏他人恋情之词、文人歌妓之艳词,并分析其写作特色,以求从整体上把握秦观的恋情词.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词章法跌宕疏朗,语言含蓄柔婉,为词体艺术的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秦观为北宋后期的一位婉约词人,词坛的新旧交替、词家的纷纷涌现,为秦观提供了博取各家之长特别是婉约派各家之长的可能。秦观在集婉约大成的基础上,寓身世之悲、抒真挚之情,形成独特词风,被推为“婉约之宗”。一、承继超越集大成秦词善博取,早期词风格委婉缠绵有似于柳永,《满  相似文献   

14.
《淮海词》的成功,标志着词在发展过程中,词家审美意识的一次解放和审美个性的自觉.《淮海词》所表现的,是作者心中的真情实感——纯洁执着的爱,对生活的寻求,在大自然的陶冶中的欢乐,在政治倾轧中的忧郁和悲愤。秦观的艺术实践,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从而让自己在审美领域中能自由驰骋.《淮海词》的艺术的成就启迪人们,作家必须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才  相似文献   

15.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观(1049—1100)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他初字太虚,改字少游,扬州高邮人。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传》及《淮海集》所附其二十八世孙秦瀛重编的年谱。 秦观的一生是潦倒坎坷的一生。早年,他力求有所作为,饱含对生活的热切期望和对功业的渴慕追求,但二十年滞留场屋,中年及第后又仕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愤慨便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秦观的《调笑转踏》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观的《淮海词》中有一组《调笑转踏》,共十首,每首均以一诗一曲相间,诗为七古,曲为调笑,诗句与曲词内容相同,诗末二字和曲子开头二字相叠,诗是供朗诵的,曲是演唱的,这是宋代一种小型歌舞曲。  相似文献   

18.
秦观 ,字太虚 ,后改字少游 ,别号邗沟居士 ,学者称淮海先生 ,江苏高邮人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以“苏门四学士”著称于世。秦观一生仕途不畅 ,用儒家标准来看 ,可算事业不成 ,既未能兼济天下 ,也没有辞官归隐。在贬贬谪谪中沉浮 ,在些些小官中立命 ,可谓悲矣。可正是他悲剧性的人生经历 ,造就了这位婉约派大家 ,多情、敏感的秦观把人生事业无成的感伤 ,情爱离别 ,伤时叹己的感情 ,用词表达得委婉凄楚 ,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秦词佳句迭出。细审其词的抒情特色 ,我以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 ,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产生一种空灵绵邈的…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能够确定为秦观所作的八十多首词中,就内容看,大致可分四类:一是怀古;二是恋情;三是迁离之苦;四是追忆往事。而寄慨身世,则是作为秦观全部词作的情感贯穿线。就数量看:第一类中,只有调寄《望海潮》之《广陵怀古》、《越州怀古》、《洛阳怀古》等三、四首。三、四类合在一起,共计三十余首。其余四十多首,即第二类,都是写恋情的。可能正是这一原因,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有影响的文学史的编著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淮海词》依然停留在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圈子里,走的是晏、欧一派的旧路。这种看法虽然不能说是毫无根据,但至少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婉约派词人。词作备受推崇,有评说"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