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让许多独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出席,诸如项羽和刘邦、范增和张良、项庄和樊哙,卓立于其中者当推樊哙。诚然,别说同项羽、刘邦,即便同范增、张良相比,樊哙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仅是刘邦麾下区区“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角色而已。然而,由于他,鸿门宴上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紧张形势才得以缓和。事实证明,刘邦与项羽的强弱胜败正是以此宴会为转折点的。所以,说樊哙身系刘邦及其军事集团的祸福安危、生死存亡,盖不算溢美。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随着斗争或张或弛愈来愈饱满,以至光彩照人。灭秦之后,项、刘两大对峙着的军事…  相似文献   

3.
刘邦能在楚汉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实有赖于刘邦阵营内部两个强大的实力集团却封侯者集团和诸侯王集团。封侯集团由丰沛故人集团与归依集团构成。其中,丰沛集团对刘邦集团势力起着凝聚作用,是其实力核心,而归依集团是刘邦势力的谋略层,与丰沛集团归合,结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团结的作战和谋略核心,它是刘邦立于不败之地的智力基础和西汉初期政权的支撑力量。诸侯王集团的形成是刘邦在敌强我弱形势下迫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是双纯粹的利益目的结成的联盟,刘邦在起初对他们是重在利用,兼有防备,直至项羽破亡,双方反目,诸侯王遭到屠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刘邦赢得了大汉天下的原引,自古以来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研读有关刘邦打天下的一些史书时,笔者对刘邦的谋上在政治、军事、外交的一系列关键点对刘邦的点化效应和高瞻远瞩的谋略,感叹万千,唏嘘不己,不由拾笔涂鸦而成此文。  相似文献   

5.
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人才济济,而项羽集团与之相反,且人才不断流向刘邦。本文结合当时历史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中项羽将一手好牌打成烂牌,坐失斩杀刘邦良机,实力弱小的刘邦则化险为夷,全身而退。比较分析刘项集团的主帅、谋臣与主帅亲近之人的性格特征,刘项集团的斗争结果显而易见。人物性格是探秘《鸿门宴》刘项集团胜负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期间,早先追随刘邦起兵的丰沛籍子弟成为一支政治军事力量——"丰沛集团"。丰沛集团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核心力量,是汉初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兴衰与汉武帝内外政策的转变、新兴军功地主的崛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最终惨败给刘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慨。综合分析,项羽的失败、刘邦的胜利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双方性格方面的不同特点,是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刘邦废太子的主要力量是吕氏家族和以张良等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商山四皓"只是他们为显示实力打出来给刘邦看的招牌。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有多处文字涉及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事件,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事件的始末和真正原因。刘邦废太子之举,并不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只是纯粹的爱屋及乌,是情感的选择,最终放弃废太子则是看清形势后理智战胜情感的决定。实质上,能够阻止刘邦废太子的主要力量是吕氏家族和以张良等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商山四皓"只是他们为显示实力打出来给刘邦看的招牌。  相似文献   

11.
项羽的仇秦与刘邦的抚秦,缘于两人出身的不同、家族际遇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不同、政治理想的不同,并因此决定了两人对秦人的行为态度——即灭秦战略的不同。当然,仇秦与抚秦,带给二人的政治影响也存在巨大的区别——刘邦最终走向成功,而项羽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学校干预计划的制定、家长对话平台的建立、分层处理方式的运用、心理辅导的实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灵活多样、多方合作共同治理、家长参与内外协同、处理方式以法为主以及心理辅导预防为主的特点。政策实施后成效显著,以色列国家教育测量与评估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色列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明显下降。然而就反欺凌政策本身而言,仍然存在政策覆盖率低、部分学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借鉴以色列经验,我国应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政府主导、加大处罚力度、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等方式有效治理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3.
晚年刘大櫆为生活所迫,跋涉徽州。在徽州期间与徽州文人孙维龙、程瑶田、方矩、汪梧凤、吴定、金榜、郑牧、汪肇龙等交游,相互探讨写诗、作文,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或师徒情谊。文章通过刘大櫆在徽州的经历,进一步阐释刘大櫆的古文观,从而阐明刘大櫆古文观在徽州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遗传学教学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减数分裂与三大遗传规律、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畸变等四个疑难点的教学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解析,以供遗传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萧何、曹参同为跟随高祖刘邦创立西汉王朝之重臣,萧何一直镇守后方,筹集兵员粮秣;曹参在前线出生入死,屡建功勋。天下平定后,萧、曹二人为争夺丞相之权位曾有一场激烈辩论,刘邦不顾众功臣反对而采纳张良的建议,给予没有战功的文吏萧何以功劳、位次两项第一,并委以开国丞相的要职。刘邦此举对有着浓厚军功传统的汉初国家领导层而言极具深意,不仅妥当地缓和了功臣群体与吕后的紧张关系,而且将行政人员的位次安排在功臣之上、承认文吏之"劳"亦是"功",实际上使战国以来主要为兼并战争服务的军事型国家机器平稳地转向以和平时期的日常行政为要务的管理型国家权力。对曹参的任用亦体现了刘邦处置朝廷中各派利害关系时的良苦用心。对萧、曹的职务安排确保了汉初的政治稳定与法制规范,并为其后的国家政治运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 ,经历了定都洛阳 ,建都关中的过程 ,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 ,后命名长安 ,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 ,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者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项羽乌江自刎肯定是一种失败;盖世英雄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肯定会让人惋惜;而且他还是败在常打败仗而又有些流氓无赖习气的刘邦手下,这更是让人扼腕痛惜。但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项羽乌江自刎倒不失为是英雄人生的一种完美谢幕,因为这既表现了英雄的刚烈性格、侠义精神和仁爱情怀,又在客观上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侯公以纳策鸿沟闻名,划定楚河汉界,功劳甚著而记述甚少。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所载"侯公"事逐一句解,并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提出文本中存在的空白、空缺和否定性疑问,在此基础上解读刘邦与项羽的性格特征,管窥楚汉之际的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19.
张良字子房,汉初名臣,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政权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获侯功者凡一百四十三人,并列以次序,以彰元功之臣,凡最著者一十八人。而张良虽获侯功,却不在十八功臣之列。这与汉初实行的军功爵制,功次制度,汉高祖刘邦的用人观及其与丰沛集团的密切关系等诸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