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在长篇小说《河岸》中,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描写了这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的孤独感,跨越父母的影响以及性意识萌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在成人眼中显得不足为奇。"河岸"对少年与成人来说都是彼岸,如何连通彼此,苏童没有给出答案,但他提出的问题却不仅关注现实,也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2.
走吧,自行车     
明前茶 《课外阅读》2011,(22):56-57
英国小伙大卫在旧书摊上买了一本张爱玲的散文集,对其中的一个比喻念念不忘。张爱玲说,人生最得意处不在于升官发财,而是你在少年时,骑一辆脚踏车,转弯时小撒把,在人家的惊叫声中溅起一地的水花,扬扬自得地远去了。大卫简直要认张爱玲这位中文老师为人生知己。大卫今年28岁了,到了他这个年纪,中国的同龄人都在为如何贷款买房、装修房屋以应付丈母娘的盘问发愁,都在为将来谁来带小孩儿发愁,而这位英国人,心性就像那位骑脚踏车的少年一般,只有14岁。  相似文献   

3.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是一组表现少年生活的小说。《故乡》中少年闰土堪称表现童年回忆的经典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从少年若瑟夫的视角认识亲情、人生和社会;《孤独之旅》是一个男孩在孤独的牧鸭旅途中成长的故事;《心声》细腻刻画一个敏感的小学生面对当前学校教育某些问题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中主人公杜小康在经受了少年成长的痛苦与煎熬后,体会到了成长后的幸福,那是一种能将成长中的伤口解读为一朵美丽的花的勇气与豁达,是承受了人生第一次磨难后的成长的觉悟和孤独的苏醒。从此,责任担在肩上,生命变得坚韧,人生渐趋丰饶。  相似文献   

5.
Sam 《科技文萃》2014,(6):96-99
一个天才的养成,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1957年3月F.P.JouHle出生于法国马赛。小时候的.Journe就表现出了性格中特立独行的一面。存学校他是老师眼中调皮捣蛋的差生。读到中学就被迫退学。对于这位少年而言,退学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马晨 《初中生》2005,(15):4-7
忧郁的眼神,孤独的气质,水瓶座男孩陈坤总给人一种说不清的深沉与落寞,他这种如同古希腊美少年般的独特风情令很多同学倾心不已.可是你知道吗?这位大众喜爱的活力新偶像的成长历程却是那样的坎坷.  相似文献   

7.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面前,人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在一次又一次的险象中,人,究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其文学作品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作品中充满了本土与外省的矛盾与对立。虽然这位孤独的知识分子行走于当时主流文学创作之外,但是他坚守着灵魂的归属地。从沈从文的身份以及外省与本土对立冲突的角度,再次解析沈从文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人生难免悲欢离合,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个人的选择。独自埋葬痛苦才能深觉其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蜕变获得重生。在沉寂的地坛里,史铁生觉其孤独更觉其宽容,在超脱痛苦后,他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味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提起书包走出校门,消失在一片粉色的晚霞之中。独步街头,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然而父母都不在身边,失望和孤独一时间涌上心头。天气很冷,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感觉更孤独了。回到家,看蛋糕上闪烁着的微弱的烛光,在孤独的苦涩中,我想了很多很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中,孤独常常不请自来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广阔的田野上,在“行人欲断魂”的街头,在幽静的校园里,在深夜黑暗的房间中,你都能隐约感受到孤独的灵魂。孤独仿佛一个拥有天使品质的小精灵,他常常隐藏在你心灵的深处。很多人认为孤独是可怕的,其实不然,孤独是一种神圣的…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自始至终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性格。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对人生、社会、人类未来出路的探索与迷惘,造成了哈姆莱特性格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文章从孤独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悲剧,阐释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而独特的孤独性格。  相似文献   

12.
程爽  矫威 《海外英语》2013,(13):17-19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明了,充满田园风光,其实饱蘸孤独。这孤独缘于他生活的动荡年代,缘于他居住的荒芜地区(新英格兰地区),更缘于他人生的厄运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隐喻及其它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构成了"暗隐的孤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品尝艰难     
天空蔚蓝 ,艳阳暖照 ,旷野坦荡 ,鸟儿啼叫 ,清风吹拂 ,孤独的少年正在田野里弯腰俯向大地 ,寻找金灿灿的果实、拾起沉甸甸的穗子。拾穗的少年 ,是追逐梦想的少年 ,是实现希望的少年 ,是品尝艰难中的快乐的少年。他在旷野里孤独地走着、寻觅着、希望着、沉思着 ,拾起前辈遗失丢落的遗愿和梦想 ,品尝前辈留下的辛酸和快乐。一串串谷穗的拾起、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个遗愿的完成 ,在艰难的寻觅中 ,品尝到了快乐的滋味。在孤独中 ,在寻觅中 ,在拾起中 ,少年的思想和情感渐渐破土抽芽 ,在轻风吹拂下 ,在阳光暖照下 ,变绿、长高 ,在经历了这段拾…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听到《光》这首歌时,是在天娱公司的上海演唱会上,用2个字来形容是"惊艳",就像第一次听到王栎鑫的声音一样。这位如光一般的少年,正全力以赴用光的速度,冲刺他的19岁人生。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明了,充满田园风光,其实饱蘸孤独。这孤独缘于他生活的动荡年代,缘于他居住的荒芜地区(新英格兰地区),更缘于他人生的厄运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隐喻及其它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构成了“暗隐的孤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他独独只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  相似文献   

17.
文学和孤独的关系血浓于水。对于一个真正追求真、善、美理想的人生的人来说,孤独使他更加深刻,是更加明智地体验美好的人生的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既关注作品本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重视文学对人生的教育意义。与“孤独”有关的课文不胜枚举。当感受孤独,并因此而烦恼时,别忘记用心体会语文教材中众多的浸染了“孤独”色彩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孤独之旅》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虽是节选,但是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它讲述了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的故事。这个倔强、内向而又十分敏感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忍受着孤独,昔日母亲的叮咛、朋友的欢笑都随着小船的飘荡,离他越来越远,离开了油麻地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9.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相似文献   

20.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