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心理矛盾冲突交织增多,心理负担压力不断加大,心理适应调节能力不强,心理价值判断迷失错位,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引导的"空场"、社会生活环境的"异化"及职校教育管理的"模糊".职校教师要坚持平等相待,积极思维,做人格和谐的"麻辣"型教师;坚持理解宽容,积极悦纳,做精神成熟的阳光型教师;坚持育人至上,积极引导,做因材施教的"双师"型教师;坚持教学相长,积极反思,做富有智慧的专家型教师.职校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大力实施积极职业教育,与90后职校生携手共同成长,以自身专业化追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化引导问题学生,是职校教育管理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本文对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状态与成因进行探析,提出有效转化和积极引导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职校问题学生心态,理性认识职校生的行为问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智慧,倡导和谐的心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探讨谈恋爱、上网、人际交往和实践经历等常见课外经历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谈恋爱对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没有影响;日均上网1-2小时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最高,而日均上网4小时以上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最低;人际交往较少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显著低于交往频度"经常"或"一般"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和兼职经历对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都有正向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不阻止或干涉学生谈恋爱;引导学生适当上网从事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适当与人交往;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包括担任学生干部、从事社会兼职等。  相似文献   

4.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是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要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职业学校心理教育重在引导职校生学会心理自助,提高心理修养.  相似文献   

5.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起始目标、成长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对于提升职校生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增强自我效能感,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积极归因,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抗挫力,能促进学生积极成长;激发积极动机,能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职校生相对于大、中专学生来说,文化、道德素质较低。对职校生的教育与管理要着眼于时代的特点去观察、分析、引导,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普高的扩招,职校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职校生素质差、学习能力低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厌学、打架斗殴、顶撞教师、不服管教等现象相当普遍,违法乱纪事例也时有耳闻.如何来积极引导这些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已经成为职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庆华 《教育与职业》2008,(14):128-129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应关注职校生心灵的净化与生命的润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注重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两种生命的相互激发与和谐共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存在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是积极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践行积极职业教育,需要科学认识职校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规律,自觉维护职校生心理权益,以着力创造和实现最优化的最近心理发展区。积极职业教育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心理策略有:倡导开展心理健康自助,指导保持心理和谐状态,引导发掘心理发展潜能,辅导认识心理成长问题,教导建构心理资本资源,督导提升职业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社会、学校等给予了职校生很多关注.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国家助学金,条件的改善,就业渠道等.可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诸多因素,职校生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一直以来的偏见,我们的职校生很难找到荣誉和成就感,某种程度上,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在普教系统中被淘汰出来的.所以,本人认为让职校生尽情地表现自我,保持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职校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在职校生将来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如今职校生普遍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甚至面对作文题心生畏惧。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位学生能顺利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是让每一位职校基层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近年来在写作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途径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布置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联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是特殊的一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普高生相比存在差距。这些不足是职校生发展中的"短板",错位发展在学生教育中的提出就是针对职校生"短板"而提出的一种以重点培养学生长处、发展学生特色的教育理念。在职校生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职校生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着眼于培养融合"基础性学力"与"发展性学力"的综合学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为背景,调查显示,中职生整体满意度较低,影响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职生满意度,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加大中职生企业实习实训力度;优化职校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密切职校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有特色的职校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创新理念:职校德育工作的时代内涵(一)为了职校生的成才和发展须强化服务工作。职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培养和造就学生。职校德育工作必须适时为职校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先进优质的真诚服务,始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的教育服务中追求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二)和职校生一起优化教育工作的职校德育工  相似文献   

15.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起始目标、成长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对于提升职校生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增强自我效能感,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积极归因,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抗挫力,能促进学生积极成长;激发积极动机,能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挫折心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陈旧和僵化、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直接导致职校生学习动机不足乃至缺失。因此,教师应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习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职校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7.
走进职校的理由可能会有很多种版本:相比普高而言,觉得职校的生活更充实、更自由;为了学一门手艺,而不是为了考大学而背大量的理论知识;中考分数不理想,不得不走进职校;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了更早就业……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这群初中毕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学校。随着政策的引导和职校毕业生在社会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大家对职校、对职校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对于职校的眼光逐渐发生着转变,而这些职校学生在职校的生活中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18.
梁春阳  魏燃 《考试周刊》2013,(91):168-168
近年来,部分职校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流生现象,分析原因,主要和四个方面因素有关: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思潮影响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动摇学生的学习信心,教育质量低下影响了就业竞争能力,校园管理混乱提高了学生的辍学率。针对这样的状况,校方要强化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减职校流生现象:一要强化正确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二要拓宽就业输送渠道,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三要注重教学改革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四要狠抓校园常规管理,树立校园正气,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有效控减流生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职校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对其心理问题归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0):181-183
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应对方式与网络使用不同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职校生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网龄、上网次数、网络使用群体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差异;每次上网时间较短的职校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使用成瘾的群体、网龄比较长的、每周上网次数比较多的、每次上网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网络成瘾与职校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越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