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清煤层含气性地质特征、摸清煤层气资源赋存储量是煤层气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河南省大规模瓦斯地质图编制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为契机,对焦作矿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编绘了矿区煤层气赋存等值线图,以生产矿井和规划井田为区块单位,在对区块内各瓦斯地质单元地质资源量精细测算的基础上,评价了主要区块可采资源量,研究成果为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21)
瓦斯一直作为一种灾害存在于煤矿开采领域,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对瓦斯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瓦斯已经从煤矿的一种灾害转变为重要资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出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煤矿开采领域重大的技术进步。煤与瓦斯共采的提出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给出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范畴,抛砖引玉的综述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促进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南二上采区存在多煤层,且地表赋存巨厚松散层,其上方分布着二道河、铁路、高压线塔,分别采用“移”、“填”、“垫”综合治理技术,成功解决了“三下”采煤难题,安全高效地采出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4.
荆草坪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主采6煤层因深部受F1断层截断,资源储量不明,因资源接替紧张,根据生产实践资料,结合原勘探报告,对F1断层特征及煤层赋存规律进行分析,提出该矿的探煤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压力大,煤壁前方支承压力集中程度高,为了研究特定煤层赋存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建立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力学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谭农耀 《科技风》2011,(12):175
结合矿井瓦斯抽采系统现状和高浓瓦斯资源分布情况,适当增设部分抽采系统,充分利用采空区高浓瓦斯资源,加以合理的系统调控与专用抽排巷进行混合抽采利用。既能消除采空区瓦斯涌出和自然发火威胁,同时充分利用采空区高浓瓦斯资源,实现煤与瓦斯共采。  相似文献   

7.
通过批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在归纳前人对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我国适合的瓦斯赋存条件下的常用井下瓦斯抽采方法,对我国的井下瓦斯利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最后,对井下瓦斯抽采和利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作面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选择合理的通风管理手段和先抽后采的瓦斯管理措施,解决首采工作面的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鸡西矿区煤层赋存和瓦斯抽采条件,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对瓦斯抽采方式和主要参数的确定进了研究和实践,通过采取采后卸压裂隙带瓦斯抽放工艺,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效果,矿井安全系数、抗灾能力大幅度增强,实现了矿区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然而开采煤炭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瓦斯的涌出,瓦斯严重威胁到井下正常安全生产,而我国几乎所有矿井均为瓦斯矿井,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绿色采矿概念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卸压开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的介绍了袁店一井煤矿3231工作面概况及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和实施情况,采取了相应的瓦斯治理措施,并进行了瓦斯抽采达标评价。  相似文献   

12.
底鼓是由于巷道围岩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巷道底板变形和破坏的现象,致使巷道有效断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矿井的通风能力和运输能力。由于巷道底鼓现象而出现的巷道整体垮塌的情况时有产生,制约着矿井安全生产。随着煤资源开采范围的增大,煤矿采深不断变深,复杂地质条件的赋存资源越来越多,矿山压力逐渐增大,深部开采采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巷道底鼓现象的制约。深部开采巷道鼓量可占到顶底板移近量的2/3以上。深部巷道底鼓导致巷道底板变形与破坏,并且对顶板和两帮稳定性产生影响,深部开采底鼓现象会加速围岩破坏进程。  相似文献   

13.
底鼓是由于巷道围岩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巷道底板变形和破坏的现象,致使巷道有效断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矿井的通风能力和运输能力。由于巷道底鼓现象而出现的巷道整体垮塌的情况时有产生,制约着矿井安全生产。随着煤资源开采范围的增大,煤矿采深不断变深,复杂地质条件的赋存资源越来越多,矿山压力逐渐增大,深部开采采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巷道底鼓现象的制约。深部开采巷道鼓量可占到顶底板移近量的2/3以上。深部巷道底鼓导致巷道底板变形与破坏,并且对顶板和两帮稳定性产生影响,深部开采底鼓现象会加速围岩破坏进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钻探及井下采掘资料,探讨了兴安井田二号煤层群的赋存特征,通过煤厚变化规律及煤层可采指数分析,表明二号煤层群除11号煤层全区可采外,11下、12、13号煤层局部可采。通过对二号煤层群变化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河流的同生冲刷、构造特征是影响厚度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我矿183采煤队现开采的一采深部29#左六工作面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为依托,将高档普采采煤工艺与综采采煤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寻求更为适合深部薄煤层开采的采煤工艺,为矿井的安全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涡北矿北二采区煤层赋存条件较为复杂,倾角大、构造多、煤层极其松软。采用大采高综放回采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顶煤易发生漏冒,造成大面积空顶,液压支架易出现失稳下滑、歪架,甚至倒架现象,工作面一度处于停产状态,严重威胁着我矿的安全生产。对8203工作面回采以来出现的倒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5,(9):86-87
我国煤岩渗透率普遍偏低,同时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又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它是以吸附态存在于储层中,因此需要先排水降压,达到临界解吸压力气体才可以产出。要实现煤层气井快速高效投产,需要制定合理的排采工作制度。本文从排采工作制度和防煤粉工艺两个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归纳了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制定煤层气井合理排采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可采煤层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下、上石合子组。各含煤段岩层各有不同,为了全面了解各含煤段岩性特征,本文从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叙述,为煤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贵州保田-地瓜坡勘探区12#煤层赋存于龙潭组中段顶部,是本勘探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在研究本勘探区12#煤层煤质资料基础上,总结出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勘探工程布置和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石凹煤矿5-2号煤层作为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及主采煤层,具有厚度大,变化也大的特点。文章总结了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厚度变化的分带特征,探讨了影响5-2号煤层变化的原因,得出影响煤厚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煤系底基层凹凸不平,同生冲刷作用及后期断层构造影响,其次为层滑构造与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