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光下的革命》是迟子建在199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迟子建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和人文主义关怀,她的小说深深渗透了她对世俗世界、底层人民人性的关切与体悟。本文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看《月光下的革命》,着重探讨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的释放与对抗,以及在集体无意识的操纵下,人的精神的萎顿。  相似文献   

2.
在澧县灵泉公社的戚家和同兴两个大队,广大贫下中农一致称赞:“杜慎英这妹子,年纪轻,做事讲认真,为俺贫下中农办教育硬是铁了心。”这话一点不假。杜慎英是一九六五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当时还不满十六岁。十年来,她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定地前进在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上。她在革命实践中,始终坚特一个信念,这就是她入党宣誓的誓言:“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为无产阶级办教育.育新人,毫不动摇地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班的学生王彩灵突然提出要中途退学,这使我大为震惊。王彩灵为什么要退学呢?我想起在她八岁那年,和她一样年龄的儿童大部分都背着书包上学了,可是她却因为家中弟弟妹妹多,父母亲整天忙于抓革命,促生产,不得不让她带着弟妹们。为了上学她向父母亲不知请求过多少次,但是都没有得到允许。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校大搞教育革命,提出了学校为贫下中农子弟开门的口号,实行了“三许可”的制度(即贫下中农子弟因为家务忙许可迟到,许可早退,许可带弟妹们上学),吸收超龄儿童入学。小彩灵的父母看到学校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处处为贫  相似文献   

4.
是巍巍井冈不屈的革命精神赋予她震撼人心的追求之美,是庐陵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给予她纯朴宁静之美。她就是坐落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下、赣江之滨的井冈山师范学院,以她不屈的奋斗之姿和那特有的纯朴亲情吸引着八方学子来此学习生活。三年前,当校园那排法国梧桐微微泛黄的时候,我满怀着对大学殿堂的向往踏上了这片红土地,迎接我的是学长们热情的掌声和那无数醒目的招生海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师院深厚的  相似文献   

5.
她是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之一;从河北到陕北,从战争年代到共和国的舞台上,她一直被广大观众深深喜爱着。这位老艺术家,就是中国乐坛的"国宝"级人物王昆。革命的女儿著名作家王蒙曾赞誉王昆是"革命的女儿"。因为"她的时代是革命与文艺联结得最光彩夺目的时代,她的嗓子用在了人民的抗日救国和革命事业当中"。提到王昆加入革命队伍,还要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以创作的丰富独特 ,革命经历的丰富 ,人生道路的坎坷而言 ,丁玲在所有的女作家中 ,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个性开朗豪放 ,在任何复杂困难的环境中都保持着积极的革命热情和艺术创作的独特品位 ;同时她既是革命作家 ,又是能从革命的角度来透视人性的作家。这不仅从她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还从她的一些生活轶事可以看出来。丁玲出生于一个姓蒋的官宦书香家庭 ,由于父母亲都不善理家导致家道中落。她三岁时父亲便病故 ,因家产败落 ,母亲带着她寄居三舅父家。三舅是一个“地头蛇” ,有权有势。她们母女在舅舅家既非主人…  相似文献   

7.
谢冰莹的思想以1948年去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思想积极、乐观,具有革命性;后期则消极、悲观,对革命讳莫如深。这是她在漂零生存状态下的无奈选择。前后环境的迥异及复杂的人生遭际是构成她前后矛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校红卫兵小将辛若愚,发扬反潮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通过对旧考试制度的批判,向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猛烈开火,在批林批孔斗争中起了冲锋陷阵、积极带头作用.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我是辛若愚同学的级组长.在评卷的时候,我是主张给她打零分的.辛若愚的信在报上发表,说打零分是个路线问题,我很久都想不通.我想,平时我并没有把她看做坏学生,师生关系一向也不错,给她的试卷打零分是严格要求她,怎么能说是个路线问题呢?在学校党支部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的女性写作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作为一个与男性一样平等,一样具有人的权利与欲望的女性,她拒绝接受男性视觉下的女性神话:美女神话,贞洁神话,母爱神话;张爱玲作为一个对女人这一性别有着清醒体察的女作家,她打破了同时代女作家女权视觉下的叛逆神话、知识神话、革命神话。她的写作立场是女人而女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形成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共产党的先进性,从她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宗旨及特点上充分体现出来,她不愧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她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和优良作风,都是前所未有和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延安宽松的文化氛围,鲁迅精神的倡导等是影响她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延安宽松的文化氛围,鲁迅精神的倡导等是理解她创作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是在特殊的战争年代诞生,又是在战争时期逐步发展的。她在当时作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机关报,指导了全解放区的各项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在邯郸创刊、成长,体现了邯郸对中国革命的独特贡献;她留下了丰厚的革命精神和众多的史迹,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青年组织。六十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培育下,走过了一条光荣的道路。她团结全国广大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中国革命史册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我们党和人民高度评价了共青团和青年对革命、对祖国所作出的贡献。中国共青团最早的名称(1920年)叫  相似文献   

16.
她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曾祖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建人方志敏。从小学一年级至今,她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就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南昌市豫章路小学五(1)班少先队员方铭璐。  相似文献   

17.
1945年12月,《山东教育》在沂蒙山革命老区正式创刊。 她是共产党领导下全国第一个冠以省名的教育刊物。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创刊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凭着对山区孩子母亲般的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钟情,革命老区平山县西柏坡学区下寺教学点的李爱书老师,在太行深处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已整整坚守了25年,大批山里孩子在她的关爱培育下走出了大山。她,被当地百姓誉为照亮山里娃圆梦路的秉烛人。她她是是留留守守儿儿童童的的"慈母"—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从西柏坡向西北,一直在山间公路上颠簸七八十里才到达孟家庄镇下寺教学点。  相似文献   

19.
批评与建构--1940年丁玲创作理路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延安宽松的文化氛围,鲁迅精神的倡导等是理解她创作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韦护》是丁玲于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从个人主义转向革命文学、"向左转"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丁玲在转型期间复杂的思想内涵。长期以来,《韦护》被认为是趋向"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的创作。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挖掘其中与同类模式的革命文学的不同之处,旨在探寻丁玲在秉持着革命战胜爱情的目的而进行写作时,不自觉地流露出与创作目的不同的性别化立场,借以展现丁玲在完全汇入革命的洪流前,她从创作之初坚守的女性立场在时代话语的威压下所进行的挣扎与求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