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疫灾之重仅次于清代。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而且地域广,规模大,此起彼伏,首尾相接,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其特点为:疫灾集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疫灾与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战争诱发疫病等。面对疫灾的发生,朝廷采取了蠲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措施,民间力量则通过聘医送药、捐赠棺木、掩埋尸骨等方式积极救灾,扩大了救灾面,弥补了官方救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利用雷暴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以及雷灾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汀县雷暴和雷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受损对象.结果表明:长汀县年平均雷暴日为78 d,年雷暴日呈减少趋势.每年的3-9月为雷暴的多发季节,其中8月最多.负地闪沿西南往东北方向逐渐减弱,正地闪较强的区域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以及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区.长汀县雷灾主要出现在5月和7月,9月-次年2月较少发生雷灾.1d当中出现雷灾的高峰期在16-18时,21-24时出现雷灾的几率最低.受灾较多的乡镇主要为汀州镇及大同镇,其次为河田镇.受损对象主要为户外的电力系统,家用电器,办公场所的网络、通信系统、监控器等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厄尔尼诺(ENSO) 事件对安徽省气候及烤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0 年以来共发生了14 次ENSO 事件,我省均出现了明显的气象灾害。在ENSO 发生当年我省降水减少,次年降水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当年我省气温明显偏低,尤其是夏季,次年冬春季则明显偏高,容易出现“凉夏暖冬”。在ENSO 发生当年我省烤烟生产大多减产甚至歉收,次年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上中等烟比重在ENSO 发生当年提高的可能性较大,次年降低的可能性较大。在1950~1993 年11 次NESO 发生当年我省烤烟生产有9 年减产,其中6 年歉收,减产年景的气候减产量共计65018 .0 吨,价值9118 .61 万元,平均减产7224 .2 吨,价值1013 .18 万元,减产率平均22 .41 % ;其中歉收年景灾损量共计59441 .0 吨,价值8622 .36 万元,灾损量平均9906 .8 吨,价值1437 .06 万元,灾损率平均30 .82 % 。  相似文献   

4.
美国早期的西部开发颇为成功,中国的西部开发则刚刚起步。中美两国西部开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自然环境均大为不同。美国西部开发之初,国际市场是一片待开发的荒漠,美国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当前中国西北开发所处的是被构建了的时空;美国在开发西部过程中,已跻身于先进国家之列,而今天的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及漫长的海岸线等优越条件,我国西北地区也不具备。中国的西北开发应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与太阳能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区域生态功能、灾后重建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太阳能资源综合利用在灾区重建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加快玉树太阳能资源利用进程与我省太阳能产业发展互为促进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玉树震后重建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合理化建议及示范推广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安市1998—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选取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和日照时数5个气候要素,运用R/S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安市最近15年来气候要素的年际和季节动态变化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在研究时段内分别表现出幅度不同的下降或减少趋势,而全年降水量和全年日照时数则表现出增加趋势;各气候要素的Hurst指数值均在(0,1)范围内,说明它们具有明显的赫斯特现象,反映了西安过去15年的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即持续性的气候变化效应,具体表现为: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全年日照时数可能是不同程度的上升或增加趋势,而年平均气压和全年降水则可能是下降或减少趋势;各气候要素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变化趋势则是基于不同季节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时期,气候有没有变迁、气候是按怎样的形式来变迁的?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些世纪里,以德国汉芬和法国阿拉哥为代表所持的“气候一成不变”论破产了。后来欧洲又有人提出“气候直进变化”论,认为地中海会一个劲地干涸下去。现在这一理论也被人们抛弃了。近些年来,气候(?)周期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气候是以怎样的周期来变迁的呢?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般都把气候变迁的周期仅仅理解为只有固定周期,如1800年周期;1000年周期;510年周期;260年周期;242年周期;170年周期;88年周期等。但是,所提出来的不少固定周期,有的只在局部地方出现过,有的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而下一次的周期则大大缩短了。于是又有人把长短复杂的周期,“彼此重叠”,而“实际表现的结果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地势特点, 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 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致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等西部多省份灾后重建对人才的需求规模前所未有,如何在危机与机遇中做好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是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都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及信息化、文化思想观念、人才激励机制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因子,提出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事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西部文化环境建设,建设新型的西部文化;制定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及市场法则的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吸引机制等策略,以此促进西部地区技术的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因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典型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而成为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其中,利用气温、降水数据资料以及曲线图、柱状图、点状图等图像对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判断分析则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难点内容;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则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从文献统计看,清代洪灾发生的次数大大超过明代,说明洪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强烈。文中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洪灾具有普遍性、频繁性、季节性、破坏性、复合性的特点。指出气候、地理、人为活动等为嘉陵江流域洪灾的成因。人们在防治洪灾时采取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各种措施,为减轻洪灾损失和灾后的重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疫灾高发时段集中在明嘉靖二到三年、万历十六到十八年、崇祯十三到十四年,清康熙四十七到四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五十一年和咸同之交;疫灾密集区域,以明代舒城、合肥和清代无为、庐江为多;疫灾危害比较严重。针对频发的疫灾,官方应疫行为主要包括增设地方医疗机构、设仓积谷、紧急救疫、灾后赈济和抚恤等方面。从各级政府救疫责任韧性以及地方官救疫行为来看,官方对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预灾与赈济是应灾、御灾的两个重要阶段.明清小说灾害主题更加注意动植物、植被等与预灾、救灾、减灾的有机联系.树叶能昭示水旱风雨灾象;神木崇拜所体现的巨木通神,被传说其能自行,且与龙宫、洪水有关.有些植物能代替粮食菜蔬,荒年救急,即明人总结"生态缓冲"的《救荒本草》.植被遭破坏就会引发灾难,明清增多了水族、树神等托梦故事.如水灾被认为是蛟龙作怪,提前搜捕则可遏止水灾;异鸟出,水灾将至,某些水鸟可捕食蛟.不能忽视明清有益于减灾、防灾、御灾的思路.首先,古来传承的有些御灾措施反而会破坏生态,诱发次生灾害.其次,有些灾害如水灾等,因其突发性,只顾救灾效果,而忽略了灾后生存问题.再次,御灾防灾,要广种博采可食之物.最后,要关注灾害迭现与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增强防灾减灾策略的理性认识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欧洲西部纬度跨度大,但主要在温带,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尤以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影响其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陆轮廓、地形和洋流等。  相似文献   

16.
位于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季风气候系统和以冬季降水为主的西风气候系统的过渡地带的中亚干旱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新疆西部和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综合中亚干旱区过去的地质记录等研究资料发现中亚干旱区过去五万年气候干旱程度的变化:在42~30kyrBP期间,气候比较湿润;在28~13kyrBP期间,气候比较干旱;在12~5kyrBP期间,多数研究显示气候比较湿润;5kyrBP以来,地质记录复杂,对于气候干旱程度有很大的分岐。中亚干旱区古气候变化在万年尺度上主要与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引起北半球太阳辐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希望,雄起     
德阳市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地区之一.从灾后重建的资金和项目上看,国家万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将约有20%会投到德阳,将启动一大批灾后重建项目,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就业岗位的形成,将促进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同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以及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等战略的实施,都将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其时空特征分别表现为普遍性、季节性、持续性、趋势加剧性、区域性及周期特征。灾度特征则主要以1、2度水灾为主,3度水灾分布间隔时间较长,4度水灾主要分布在清朝中后期。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河流的水文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等社会因素,是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1978-2011年期间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粮食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黑龙江省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频繁、季节性强、交替出现、地域性强;农作物灾情均呈现扩大之势,年均受灾率和成灾率分别高达41%和20%,出现高灾害强度指数的年份间隔越来越短;粮食产量与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反向变动关系;粮食年均灾损量为372.47万吨,年均灾损比例为12.77%;从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来看,风雹灾害最严重,旱涝灾害次之,而冷冻灾害则无显著影响。为保障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安全,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普及农业气象灾害基础知识,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培养灾害预测技术人才,加强抗灾作物的选种和育种;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灾害与明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灾异天谴说"的影响,明人往往将灾害视为上天的谴告,视吏治不修为重要的致灾之由,整顿吏治为重要的弭灾之道.为消弭灾谴,明政府一方面主动加强对整个吏治的整顿;一方面在官员因灾上言的推动下,在大臣因灾乞罢的传统之中对人事进行调整.可以说,灾害的发生为吏治整顿提供了重要契机.反过来讲,吏治对灾害也有着重要影响.明前期吏治较为清明则灾害较少,或有灾无害;明后期吏治腐败则灾害较多,或小灾变大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