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代历史散文沿袭并开拓了散文的智性传统。在南帆等人的散文作品中,“历史”不仅意味着一种叙述策略、一种主题,同样意味着一种智性的向度,孕育着散文发展的某种新趋势。南帆在历史叙事、人文思考、人格塑造、现实关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散文所体现出的“冷峻”态度,转而从关系的层面来理解和表达智性,主要表现为历史与人物、抒情与审智、人格与命运等,实现了由文化智性向历史智性的跨越与突破,彰显出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的创新活力。南帆历史散文丰富了当代智性散文的版图,其有关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理论阐述亦为当代历史散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听到南帆教授的文名.是从孙绍振老师那里。孙老师认为南帆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是“超越审美审丑的审智散文”.并将之誉为一次横空出世的壮举。在南帆教授为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作主题报告后.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的关于散文阅读和写作的访谈。 徐泽春:南帆老师.现在的文学研究者都喜欢讲西方的理论.我还以为您也会从近年流行的西方文论开始讲呢.结果您从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散文艺术积累最为雄厚的是抒情和幽默 ,南帆却不屑于抒情和幽默。他的散文以反抒情的冷峻见长 ;他虽然不乏幽默 ,但是在他的散文中 ,只是偶尔为之的点缀。他的风格特征是学者的智性。智性的抽象与审美感性的矛盾 ,是当代学者散文的一大难点。南帆主要用两种方法达到智性向感性的转化 :第一 ,是依靠感性话语的重构 ,向智性深化。第二 ,表面上是智性的分析 ,深层却贯穿着情绪性很强的、片面而深刻的逻辑 ,这种逻辑介于智性与情感之间 ,更接近于情感 ,又不完全是感性的 ,故称之为亚审美逻辑。但是 ,其功能却是超越情趣 ,构成智趣  相似文献   

4.
散文不拘一格,体式灵活,用南帆教授的话说"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无特征"。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层面上如何去把握?有无规律可循?笔者以为无外乎要解决两大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现就结合执教丰子恺先生的《云霓》来谈谈自己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关于 90年代中国散文的学术对话。各位对话者倾向于认同 90年代中国出现了“散文热”的判断 ,同时认为 90年代散文繁荣的重要标志是随笔的复兴和报章散文的兴盛 ,它们有力冲击了当代散文的写作模式 ,开拓了新的言说空间。 90年代散文是 80年代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既呼应了现代散文传统又有许多新的探索 ,它将引发散文观念和散文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学术和散文的互动表现尤为明显。欧阳修处于学术-散文互动模式的中心位置,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影响到了他系统而深刻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同时代的散文创作起引导作用;他坚持学术与文学并重的选材标准,为促进学术和散文的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选定苏轼为继承者,为中国散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站在学术前沿,从"译介"这一崭新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散文的基本范式和理论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开创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选举产生了新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对第五届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全面描述,一是近年乃至五十年来古代散文研究的回顾总结,二是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研究,三是历代散文研究,包括总论和作家研究,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古代散文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还是相对滞后于诗词、小说、戏曲等领域的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龙健春《人类精神与艺术之源———世界上古散文浅论》一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视野开阔,拓展了散文研究的学术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新文学大系”的通常分期,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系统、概括又具体、详尽地梳理并缕述了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实在进展,对其成就及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回顾和反思,对其中有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撮要的介绍和精简的评价,最后在“简短结语”中提出三点思考意见:第一,“范畴论”问题,未能彻底厘清,从而留下严重后患;第二,因为散文范畴的泛化,散文的特征论、创作论、批评与鉴赏论等均无从着手;第三,中国古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均是文类而不是文体,完成散文文体的净化应勇敢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市场火爆流行的散文选本,大致可分三种选编类型.其一,年度型,即按年度次序编排,如李晓虹等编<2001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02年4月版)、王剑冰主编<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漓江出版社2004年2月版);其二,浓缩型,即按几年、几十年或一百年的时序浓缩编排,如季涤尘等编<1988-1990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季羡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散文杂文卷>(作家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尤廉等编<20世纪学者散文百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其三,题材型,即按题材类型编排,如贾平凹、南帆主编<美文典藏>(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按情爱、体验、时尚、昨天、智性、朋友分为6卷本,俞元桂主编<中国当代散文精粹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按创业、世相、心态、情爱、人物、山水、乡土、域外、闲适、理趣分为10卷本.  相似文献   

16.
由对人的命运的感悟,进而深入到历史考察人与社会之关系,再从历史回到当下现实,围绕动物关怀深入思考严峻的人类生态问题,是蒋子丹散文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的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去的人和事,而尤以写故旧亲朋的系列散文“过客什章”等最见功力。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的创作,以《边城凤凰》为代表,偏重在对凤凰地理历史和人文的考察叙述。第三阶段则是2004年以后以动物关怀为焦点的生态散文写作,集中在《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两本书中。前者主要是纪实性的关于动物保护的人物、事件、动物故事(档案),后者则是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展开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动物伦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明显具有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色彩。  相似文献   

17.
<正>一、就高中散文教学来说,明确教学内容,首先要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有位学生曾问我:老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也是散文吗?这个问题引起我深长的思考。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简单问题,其实牵涉到散文内涵与外延的问题了。目前来看,许多"散文"的定义及对散文的分类本身就很模糊混杂。所以,具体考察和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是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审识不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20.
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既以雄健的学术气势着意于叙述的大视野和大格局,对百年中国散文的历史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描绘和分析。同时叉注意小心求证、在微观把握上做足功夫,宏微相间、知感交融、反思独到。是这部著述的最大亮点。在20世纪历史进程中结合多种因素叙述散文的发展及衍变,包括对散文文体的思考和认识,体现出作者文学史观的宏观和深刻。资讯详实、实证性强、论述有理有据、关注内心、感性把握,体现人文关怀,是其微观体察和认知的特点。该著还体现了知识分子独立的学术理性,以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和严格的批判精神.静观和反思20世纪中国散文的潮起潮落。《中国散文史》是对“垃圾化”文学史泛滥的警醒.以及时文学史写作伦理的真正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