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出师表》,总要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而“鞠躬尽瘁”一语的出处,是在所谓的“后出师表”。既然有“后出师表”.那么也得有“前出师表”啊?“前后出师表”,对学生总得有个说法。先说“前出师表”。“前出师表”,就是现行教材上选用的《出师表》。因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提及的,所以,从问世到现在,真伪问题基本上未起纷争。该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5期20页《高考综合练习(六)》第29题是这样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自己对君主  相似文献   

3.
析《出师表》的表达艺术教材研究JIAOCAIYANJIU湖北\宁胜初韩恩莲“表”是封建社会臣属对君主陈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亲率大军北驻汉中,临行伐魏之际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刘禅是昏庸无能之君。在此4年前,即公元224年,...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并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许多文章在谈到《出师表》的艺术特色时,总免不了要例行公事地说几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套话,好像古代的名篇都应该如此似的,殊不知《出师表》的结构并不是那么谨严的。所谓“表”是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究其实,应属于议  相似文献   

5.
公元 2 2 6年 ,魏文帝曹丕病死 ,子曹睿即位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 ,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到来了 ,决定北伐 ,《出师表》是其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这年为公元 2 2 7年。因为数年后他又上一表 ,为区别起见 ,称为前、后《出师表》。自古以来读者莫不感叹诸葛亮在其中表达出来的誓死伐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忠精神。古人云 :读《出师表》而不泣者 ,非人也。然而 ,众人却不知这前后《出师表》实乃诸葛亮心病的流露 !(刘备白帝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 ,刘禅要是“不才” ,你可以“自为成都之主”。这话与其说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不如说是…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乍一看,人们还以为他在责骂自己,其实,诸葛亮并不"卑鄙". 现代汉语将"卑鄙"释为"卑劣龌龊"之意,指的是道德品行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而鄙伺"之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  相似文献   

7.
近来读到西安市委党校老教授胡觉照写给教育部的一封建议信,信中称"要把诸葛亮的《出师表》从中学课本中剔除"其理由是:一是《出师表》宣扬了"穷兵黩武"的思想,不利于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二是《出师表》反映了诸葛亮的愚忠思想,更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这种观点通过香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讨论,更以烈火烹油之势迅猛升温,大有"剔除"而后快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才干无双,忠义两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先后两次率军北伐,也因此而留下了两篇《出师表》。《前出师表》就写于公元227年初次伐魏前,当时的诸葛亮豪情万丈,奈何首战失利,深受打击。公元228年,他又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后出师表》就写于此时。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这些变化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可以看出,《出师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诸葛亮表达衷心的陈情书,事实上它是诸葛亮为保证北伐胜利而采取的安定后方的重要措施。这里我们将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出师表》的真实旨趣。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出师一表真名世”?从《出师表》中向诸葛亮学习什么呢?①文如其人。读《出师表》,我们仿佛就在诸葛亮身边,见到他心事重重,见到他临表涕零,见其形貌,也见其心地。《出师表》是诸葛亮精神的集中表现。有诸葛亮那样的感情,那样的品格,那样的见解,才有那样的《出师表》。学习诸葛亮,须从根本处学。当然时代不同,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根据我们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诸葛亮的宗旨是感恩图报,而且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生死不渝。他在那个时代,当然只能有忠君的观念,他是感先帝之恩,报先帝之恩。感恩图报,是良心。他是那样…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出师表》一课的释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准备出师北伐曹操时写给蜀国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的。”“好凶”一词,课本注释为“指曹丕”。《语文函授》七八年第一期《〈出师表〉备课笔记》也说:“他(指诸葛亮——笔者注)在文中把曹操称为‘奸凶’”。这些注释,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说明】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反映诸葛亮思想的重要文章。写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驻军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县),准备北伐,在出师前给刘禅写了这“表”(奏疏)。原无篇名,篇名是后人加的。因为据说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另一次出师时又曾上过一表,所以又将本篇称为《前出师表》。  相似文献   

13.
《出师表》的教学要在传承中创新。文中的真情与忧思是解读的着力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情凝聚,文中所表露出来的忧国思国之情,既是诸葛亮对刘禅的言说,又是对自己的言说。诸葛亮以这种言说的方式,锤炼自己的认知,巩固自己的信念,兑现自己的承诺。解读《出师表》的真情与忧思对掌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北伐中原,临行前给刘禅上了《出师表》,称为《前出师表》。陆游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文历来被认为是表中的典范,千百年来,诵之者不绝。其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尤见耿耿忠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该句  相似文献   

15.
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对长勺之战的正确指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诸葛亮的《出师表》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前文的主人公曹刿(一说即《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洙)是一介草民,后文的作者是丞相,地位迥然不同。然仔细品读,认真分析,再结合写作背景,就可以发现,在深层次上,《曹》文曹刿认为"肉食者"之"鄙"与《出》文诸葛亮的肺腑之言都是出自于对君主的担忧,都表现出忧国忧君的思想感情,真乃"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有三道"课文自主解读"题. 题目: 1.从<出师表>中,你对作者诸葛亮有怎样的了解?请简述.  相似文献   

17.
谈《出师表》的潜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上伐魏之前,向后主刘禅进表陈情,这就是为陆游盛誉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前出师表》(以下为和教材标题一致,一律称《出师表》)。后世读者感于诸葛亮的真情切意之余,对其主旨,形成了这样的定论: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  相似文献   

18.
讲《出师表》,总要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而“鞠躬尽瘁”一语的出处,是在所谓的“后出师表”。既然有“后出师表”,那么也得有“前出师表”啊?“前后出师表”,对学生总得有个说法。先说“前出师表”。“前出师表”,就是现行教材上选用的《出师表》...  相似文献   

19.
“表”是一种古文体。不少同学对它认识不清 ,甚至有的同学对它全然不知。为此 ,下面将对“表”予以介绍 ,愿能对同学们有所裨益。“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来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如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出师表》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应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以修明政治 ,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据资料记载 ,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汉代则分成“章”、“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看到了凤凰卫视"Ⅰ虎一席谈"的一个节目,是讨论诸葛亮的<出师表>应该不应该从中学课本中删去的问题.我觉得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老先生的论述很有道理:<出师表>宣扬穷兵黩武和愚忠的封建糟粕,不宜让中学生学习,应该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