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静 《上海教育》2005,(9B):55-55
在真正互动的课堂上,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教师备课时不曾预料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的观点是不回避,直接面对学生的各种“发问”,因为妥善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考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异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李聿 《语文知识》2004,(10):33-33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课注释:“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这是冉有的谦词.如:至于。俟,等。”此注回避了一个难点.未给虚词“以”加注。译句中有“只好”一词,但“以”字是绝对没有“只好”义的。显然,“只好”是根据说话的口吻补出来的.“以”字并未得到落实。不少老师把这个“以”处理为表顺接的连词“而”,笔以为这个“以”当解作“则”。  相似文献   

3.
上课提问,是我们做教师的常规武器,常用常新。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有着很好的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我们提问学生,也欢迎学生提问我们。可对学生的意外的发问,该如何对待呢?【教学案例一】  相似文献   

4.
上课提问,是我们做教师的常规武器,常用常新。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有着很好的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我们提问学生,也欢迎学生提问我们。可对学生的意外的发问,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5.
宋亮 《教育》2014,(6):48-48
《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因为和安徒生童话不同的结尾,被部分家长抵制。安徒生的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而《一只丑小鸭的悲剧》里的丑小鸭坚信自己将成为天鹅,选择离家出走后,被农妇抓住,成了一道佳肴。对于这样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黑暗”童话故事,教育论坛里的家长纷纷表示:“三观尽毁啊!”《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避免阅读和讲解有负面信息的文章,已成为语文教学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鲁迅文章从必修变为选修的原因——新课改要求讲解课文要结合实际,负面信息课文怎么结合实际?只好不讲了。  相似文献   

6.
2013年10月15、16连续两天,《中国青年报》每天以整整一个版面跟踪报道了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向当年在“文革”中被批斗的老师公开道歉之事。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反思“文革”的风潮。应该说,类似的道歉与忏悔并非首次,  相似文献   

7.
刘胤翠 《云南教育》2001,(23):48-4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思路。但是,有的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有困难学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一发现某个学困生听课走“神”,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往往使学生手足无措,只得以沉默、垂手立正来弥补心中的愧疚。有的教师更是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就会有怎样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而言,能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善于发问,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直观体现,是学生是否真正融入课堂的重要依据。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是学生能够成为课堂主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多年,92年厦门市“教坛新秀”的我,首次在学生的问题前卡壳了.“让我再想想吧”,我从尴尬中解脱出来,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出现了“后浪推前浪”的趋势,这是对我多年教学的慰藉,忧的是我的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已呈现出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不适应教学需要的苗头.回顾我多年的  相似文献   

10.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多年,1992年获厦门市“教坛新秀”的我,在学生的问题前卡壳了。“让我再想想吧”,我从尴尬中解脱出来,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出现了“后浪推前浪”的趋势,这是对我多年教学的慰籍;忧的是我的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已呈现出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不适应教学需要的苗头。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对课堂教学作过改革尝试,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学生“发问”方面还很欠缺。如今,当我被学生的问题难住时,我不得不对此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宗教名词不应回避江西宜春市三中吴非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古文作品中,常出现一些宗教名词。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对于宗教方面的知识缺少感性认识,甚至把道士、和尚混为一谈,不知寺庙和道观的区别,这不能不说是知识贫乏的一种表现。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  相似文献   

12.
李严 《教育》2012,(4):5
2011年,撤点并校走过的第10个年头。然而,在这一年的最后两个月,两次校车事故将撤点并校彻底置身于舆论的漩涡之中。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78836所,总量减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要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强化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扬善,但更要批恶。首先,对恶的社会现象的分析、批判,有助于学生正确是非观的形成,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善与恶是生活中相对立的客观存在,人为地强调善  相似文献   

14.
李凯 《中国教师》2011,(8):53-54
<正>《论语·八佾》载,林放问孔子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鼓励学生发问,就是鼓励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想与老师的思想碰撞。学生不发问,怎能体现出师生交流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耍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强化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扬善,但更要批恶。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会暨优质课观摩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当时课堂设在一个礼堂的舞台上,台下是参加会议的老师。执教老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地驾驭着课堂。她时而动  相似文献   

17.
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并在提出问题后 ,能主动去寻求答案 ,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中 ,利用“提问记录册”制度 ,能在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 ,并主动寻求答案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1 “提问记录册”的创建及应用方法“提问记录册”是指在各班的课代表手中持有一本记录着本班提出问题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和备注等栏目的一本小册子 ,用它记录学生提出的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内容。“提问记录册”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 ,期末总评…  相似文献   

18.
[现场回放] 课堂里正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师从《七子之歌》的作者引入新课,在板书课题后启动了第一学习环节。 师:看着这一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引入是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常用的教法。因问题而生疑,因疑惑而思考探索,这是师生喜爱的教学过程。但学生生成疑惑并不容易,既需要一定的情景和知识基础,又需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提问之前,教师需要做好铺垫,将学生逐步引入问题的疑惑情境中,使其渐生疑窦、形成问题,这时展开教学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0.
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能都遇到过,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令人尴尬,比如“初恋”、“热恋”、“情欲”、“肉欲”等。这些词语,课本上有,许多课外读物里也不难找到。面对这类问题,许多教师总是感到左右为难,勉强解释,也不过似是而非。从教十余年来,这种现象我无一年没发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