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精确新闻最新形态之一的数据新闻,其产生是技术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文化上的"视觉转向"、传播上的媒介融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新闻融合传播的突出特点是可视化和精确性,这些特点对传统新闻报道的传播流程和记者的传播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条文化的新闻规范由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行业标准两部分构成。新闻行业标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闻职业标准,另一种是新闻事业标准。因"报道端"有着自己不同的深层结构,奉行新闻职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建构的社会现实",而奉行新闻事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被要求建构的社会现实"。媒介有"前窗",也有"后窗"。媒介的"前窗",以新闻行业标准在新闻生产中形塑新闻框架;媒介的"后窗",以禁止性新闻规范在新闻生产前过滤事实。  相似文献   

3.
李红祥 《文教资料》2012,(4):145-146,149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生产已不是由单一媒介单独作战的"作坊式"生产,而是跨媒介的融合生产。与此相适应,新闻记者也要从传统单一型记者变为全能型记者,由单纯的信息生产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与管理者。这就要求新闻教育必须整合课程设置,融合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适应媒介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媒生态。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显然具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意义,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挖掘的后台与数据可视化的前台呈现,使得数据新闻在互联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新闻挖掘和叙事方式。在这种形势的变化下,亟须对新闻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加大数据新闻的课程比例,培养新闻专业学生运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同时应促进新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互动合作,使得学生在掌握技术"武器"的基础上,真正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工具去挖掘和呈现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扶贫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的一大创举,是新闻媒体发挥传统优势的"催化剂"、推动媒体新闻改革的"孵化器"、适应新媒体大环境的"组合拳"、探索媒体品牌之路的"快通道"。深化新闻扶贫实践是传统新闻媒体拓展公共服务的有效形式,有助于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改进新闻生产、推动新闻改革、重树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谢光玉 《文教资料》2020,(6):191-192,15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深度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研究并实践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新闻跨专业和交叉学科等特点,对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新闻学教学产生冲击,本文主要从数据新闻对当前记者的技能要求、教学现状及困境出发,着重探究"数据新闻可视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专业新闻教育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web2.0网络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介入,新旧媒介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媒介融合被许多学者称为媒介的必然归宿.目前,专业新闻教育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媒介融合视域中专业新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这要求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者在媒介生态转型下积极适应"大新闻、大传播"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媒介融合或者融合媒介.这是我国专业新闻教育的时代走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媒介功能和内容生产的功能主义媒介融合范式逐渐向以数字技术为元技术平台的转化,将不同维度上的媒介重新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涌动的"网络社会"。媒介融合理念的衍变需要改变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基于此,拟从强化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建立跨媒体实验平台、培养创业者型人才三个维度探析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将科学数据转化为数据图表,让科学思维可视化。文章将从数据图表“可视化”输入,科学观念建构进阶;数据图表“可视化”编码,探究实践能力进阶;数据图表“可视化”输出,科学思维品质进阶三个方面谈如何利用数据图表让学生科学思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