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确定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学生由被动的“注入式”教学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人文教学”,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应该具有“人”的权利,“人”的需求,我们应该根据人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把教学看作学生自身“内化”、“发展”、“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红杰 《天津教育》2014,(23):25-27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校长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这个“人”应该是大写的人,所以,我们的中学教育应该是综合的大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灵魂的优秀公民,既是中国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肖振华 《吉林教育》2005,(11):20-2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切合民心,符合时势,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校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学较,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素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神准备和精神支撑。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民行动中应该起带头和骨干作用,应该走在前面,也应该作出表率。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只有和谐的人.才能去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郭欣 《语文知识》2011,(4):76-77
创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应该确立起以“培养人的健康发展”为主导的价值观取向,应该破除价值虚无主义,培育生活道德,化育生命情怀,接纳真实社会情境。  相似文献   

5.
唐惠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5,(11):26-27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它首先应该是“成人”的教育,然后才是“成才”的教育。我们要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就应该重视对他们的精神哺育。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职责不应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机械过程,不只应该“授人以鱼”,更应该“教人以渔”。有专家说,21世纪的文盲指的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已成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件事物,有头便有尾。课堂教学也足如此。它不仅应有很漂亮的头,也应该有很绚丽的“尾”。但现在往往研究如何开头的多,一讲起开头的方法与技巧来,就有点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什么“情感导人”“故事导人”“复习导人”“提问j导人”“名人名言导人”,还有“唱歌导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士大夫一直以“德”和“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尺,而且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高于“才”,位于“才”之前,比“才”重要。但在司马迁看来,“才为先,德次之”,司马迁的这种德才观无疑对以后的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11.
从“满堂灌”到谈“讲”色变,从“人灌”到“电灌”,教师对“告诉”的误解使美术欣赏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欣赏教学离不开“告诉”。高明的“告诉”应该讲求实效而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和张扬人格技能的重要方式;应该把高质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应该促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应该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悟;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应该激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欣赏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同生共存。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道法自然”句,一直以来都解读为“道”效法“自然”,然而我们通过对“道”的内涵探讨,从人与道、道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发现,“道法自然”难以自圆其说,非老子原意。老子想表达的是“王或人效法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行为主体,应该顺随自然而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就是按预先的标准去“塑造人”、“培养人”、“约束人”,还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说后者更符合人性。  相似文献   

14.
渗透"感恩教育"内化学生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也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  相似文献   

15.
都说,一个人可以不漂亮,但是不能没有气质。正所谓“人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可爱”就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同样,从教师的角度看,一堂好课也应该有其独特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应该建立一门中国“姓名学”孙玉溱(内蒙古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姓名是人的符号,还有什么学问吗?应该说,大有学问。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活动过的人数太多了,因此人的“姓名”自然会出现五彩缤纷而令人眼花镣乱的情况。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这样,人...  相似文献   

17.
have to与must都表示“必须”,但词义和用法却有很大区别。现浅析如下: 一、have to表示根据客观需要应做某事,意思是“必须,不得不”,而must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有“必须,应该”的含义,其否定式mustn’t意为“不应该,不准”。例如:  相似文献   

18.
杜丽荣 《现代语文》2001,(10):32-32
讲到中国近现代化史时人们常常会用到“西学东渐”这个词.其中最后一个字“渐”一般人总是习惯性地念成‘'jian”,笔曾询问过许多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念成“jidn”,其实这里它应该念作阴平的“jifin”,而不应该念作去声的“jian”。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是人思想的产物,数学教学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所有人变得更好……因此,数学教学到底该怎么进行,应该由“人”说了算。而这里的“人”,说到底还是“人文性”。数学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性,其应用的对象同样包含着人本身。与此同时,数学对人的影响是隐蔽而又深远的,它绝不会摆出说教的姿态直接告诉人类应该怎么做,而是先培养人的理性精神,再让人类自己选择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20.
过失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从过失侵权中的谨慎义务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角度看,应确立“合理的人”、“合理的谨慎”、“不应该的危险”这样三个基本概念并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并以“合理的人”、“合理的谨慎”、“不应该的危险”作为具体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过失侵权的客观标准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