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归原主 目的:快速、灵敏的练习。 准备:将幼儿分成数相等的两组,安排在两块场地内(如图),各组设若干球(比人数略多)。 方法:游戏开始,各组设法把自己场内的球“送还”给对方,在限定的时间内,场内球的数量少的一方为胜。 注意:可用小沙包、布球代替球。设法把球送到对方场内,但人不能越过中线。 保龄球 目的:击中三米外的目标。 准备:十个易拉罐,场地布置如图。 方法:看谁能一次把目标全击倒。小足球游戏两则@罗志远$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一、单选题: 1.将质量是m和2m的两球分别上抛和下抛,如果在运动中两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均为球的重量的0.2倍,则上抛球和下抛球的加速度之比为: 答:[ ] (A)1:1; (B)1:2; (C)5;3;(D)3:2。  相似文献   

3.
金点子答案:从8个球中取出6个球,平均分放在天平两边,如果天平平衡,说明破球在剩下的两个球中,用天平一称即可见分晓;如果分放在天平两边的6个球不平衡,则取出较轻的那3个球中的其中两个分放在天平上,如果不平衡,轻的则为破损的球,如果平衡,则3个中剩下的那个球即为破损的球。幸运获奖名单:匡弘揆(重庆)刘弈成(云南)熊明亮(四川)程柏森(山西)杨瑾瑜(湖北)王田(江西)周嗣洋(江苏)黄宗桂(广西)刘梦琪(湖北)10月号“酷酷party”答案及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用什么策略来巧妙应对这些“意外”呢?★因势利导在“感知球的特性”活动中,我选择了两个鼓瘪有差别的球,首先请幼儿上来摸摸证实一下,接着我又请了两个幼儿来拍球。本以为,一定是那个气足的球跳得更高,结果却与其相反,这是由于球受力不同所引起的。该怎么给幼儿解释这个现象呢?为此,我先让两个球从同一高度掉下去,证实同等条件下气足的球跳得高。然后,我按照力气大小把幼儿分成两组,各组轮流拍这两个球,让幼儿在操作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事件1 试验试验 1  (从一个口袋里任取两球 )从装有 2个红球和 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两球 .试验 2  (从两个口袋里各取一只球 )甲口袋有 2个红球和 3个白球 ,乙口袋里有 4个红球和 5个白球 ,从两个口袋内分别摸出一个球 .2 事件( 1)类事件 :对于试验 1:事件A1 :恰有一个白球 ;事件A2 :恰有两个白球 ;事件A3:都不是白球 ;事件A4 :不都是白球 ;事件A5:至少有一个白球 ;事件A6 :至多有一个白球 .对于试验 2 :事件B1 :恰有一个白球 ;事件B2 :恰有两个白球 ;事件B3:都不是白球 ;事件B4 :不都是白球 ;事件B5:至少有一个白球 ;事件B6 :…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片断:师(出示下图):这里有五个盒子,从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有奖。两灰一灰一白一白七灰两白三灰两白1.感受可能性最小为0师(课件演示2号盒内球的变化):请看大屏幕,在2号盒子中再加入一个灰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3。师:如果再往2号盒子里放入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4。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90页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如右图的转盘,学生转,转到哪个部分就做哪个游戏.二、摸球游戏1.第一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球(白球和黄球)共6个,两种球的个数不相等.男女生选择球的颜色.(2)学生上台摸球.(3)学生摸球后老师宣布结果.(4)师:对于这个结果,男生服气吗?这两种球的个数是怎样的呢?老师把球倒出来给学生看(5个黄球、1个白球).师:看看这些球,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吗?你们觉得游戏公平吗?怎样调整规则就能够使游戏公平?2.第二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3个黄球…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乒乓球)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乒乓球。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个皮球。 师:(将两个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大,一个小。 生:皮球大些,乒乓球小些;大球重,小球轻。 生:浮在水面上就轻。 生:光看大小不行。 生:两个球都能浮在水上。 师:用手掂一掂,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上册),“学生实验九”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作这个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不相等,那么,作实验时用哪个小球作入射球好?为什么? 图中所示,是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球发生斜碰时的情况,A为入射球、B为靶球。设A球的质量为m_1,B球的质量为m_2;两球碰撞前,A球的速度为v_(10)、其方向与两球  相似文献   

10.
球、圈、绳、棒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器械。下面,为大家介绍这些器械的不同玩法。球:1.抛接球(一人玩、多人玩)。2.传接球(两三人传一球、纵队胯下或头上传球竞赛)。3.滚接球(两人对滚接、三人胯下对滚接)。4.夹球(夹球跳、两人用身体夹球学螃蟹走)。5.抱多球走。6.与球赛跑(球可以由自己或他人滚、踢、抛)。7.按住反弹起来的球。8.球操。9.赶小猪(用羽毛球拍拨地上的球)。圈:1.跳圈(把圈置于地上拼成各种图形连续跳)。2.开火车(排起队,滚动手中的圈)。3.跳绳(大圈)。4.  相似文献   

11.
明明和爸爸比赛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和方法是:(1)三局两胜制;每局谁先赢满11个球,这局就为谁胜。(2)每局先发球的一方发两个有效球后,轮另一方发两个有效球……(3)谁胜对方一球,为准加1  相似文献   

12.
例1。有两个相同的木球A、B,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A球被水平方向飞来的子弹所击中,且子弹嵌入A球内部,则两木球: (1)仍同时到达地面;(2)A球比B球先着地;(3)A球比B球迟着地。“上当”途径:A球被水平方向飞来的子弹击中,而获得了一个水平方向的分速度。由于水平方向的运动与竖直下落运动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分运动,因此水平分速度并不影响A球的下落运动,故两球仍同时到达  相似文献   

13.
做做玩玩     
准备一张大彩纸,一只塑料彩球。将彩球放在彩纸上,幼儿拽着彩纸,将球拖着走。若中途球滚下,需放好才能继续走。幼儿可分成若干队进行比赛。(陈迎供稿) 桌面传球若干课桌拼成一个长条桌,每个长条桌为一组,各组幼儿人数相等,分坐在长条桌的两边。选一名幼儿为裁判。裁判发令,各组传皮球。传球的方法是从桌面上将球滚到对边,对边再滚回(见图),看哪一组传球最快。  相似文献   

14.
[例题]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小球,密度之比为ρ1:ρ2=2:3,将它们都放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时两球所受的浮力之比为F1:F2=6:5,试求:(1)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2)甲乙两球的密度ρ1和ρ2。这是一条数量关系隐含于物理过程之中,很难直接求解的习题,可应用假设法讨论解答此题。  相似文献   

15.
器材:均匀粗铅丝一根,大小相等的钢球(或玻璃球)两个。方法:把足够长的粗铅丝做成水平双轨道,轨道宽度可使钢球(或玻璃球)在上面滚动(见图)。在水平轨道上,使一球静止,另一球以一水平速度和它作弹性正碰,则两球交换速度.然后把轨道一小部分伸出讲台边缘,  相似文献   

16.
在不少书刊和高考模拟试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分别带电后离开一定距离,两球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F。若将两小球接触一下后再分开,仍放回原处。发现两球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仍为F。则这两个小球原来所带电荷( )。  相似文献   

17.
一、螃蟹夹球目的:练习侧身跑;培养互相配合的能力。准备:大皮球(或小篮球)两个,螃蟹头饰与幼儿数相等。玩法:将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如图所示站好。一、三组排头各两名幼儿面对面将球夹在胸前,听信号侧身向前行进,到对面把球分别传给二、四组的排头,然后站在其队尾;二、四组排头各两名幼儿同样胸前夹球侧身向前行进。照此轮流进行,最后哪两组快便为胜者。规则:幼儿侧身向前行进时,胳膊不能夹球;如  相似文献   

18.
1.作用:主要是练习迅速传球(手递手传)的能力。1.设备:排球(或一公斤重以内的实心球)两个。3.教学方法: ①将儿童排成一列园阵。请一儿童做追球的入,从追球人算起,估计在园圈的三分之一的地方,发一球给该处的儿童,前面又三分之一的地方,再发一球给该处的儿童。如图: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济 准备:竹竿若干根。 游戏:一家三口为一组。家长和孩子的同一侧脚绑在竹竿上,走到指定地点返回。 赶双球 准备:一大一小皮球为一对,共若干对;网球拍若干副。 游戏:一家三口为一组。爸爸站在终点线,由母亲和孩子在起点处各持一拍赶球(妈妈赶大球,孩子赶小球),要求两球同时到达终点,然后再由爸爸一人持双拍把两球同时赶回起点。  相似文献   

20.
一、火箭升空准备:每人手持一只响铃球,分散站在场地上。玩法:①将球向上抛起,双手(或单手)接球,看谁抛得高,抛得直,接得住。②将球向上抛起后,双手迅速环抱围成圆,让球从圆内落下。③两人一组,相互用双手(或单手)抛接,或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