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好!你们知道吗?“BLS”别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什么?“BLS”什么意思?“B”就是早餐,“L”就是午餐,“S”就是晚餐。对呀!我们8个人就是“一日三餐饮食小分队”。别看这一日三8餐事情并不大,我们却做出了大文章。  创业初期,每天早晨我们从每家每户叔叔阿姨手中  相似文献   

2.
校本研修,“研”就是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过程中成长。我们的研修并不复杂,就是聚焦课堂,关注“有效”,实打实地研究和提升有效课堂的“关键行为”。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想”,维特根斯坦给予了明确的表述:“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用我们的日常话语来表达,思想就是我们对于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言,就是我们用以诱导、申述、劝说、暗示等等言辞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应当给教师“喘息的时空”、“快乐的生活”、“特别的待遇”,这是社会之福。保护教师.就是保护我们自身,就是开创我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刘关军 《小学生》2010,(1):36-37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物万事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能听到儿童生命成长的拔节之声。  相似文献   

6.
作文千变万化,究其本质,无非“因”和“果”的关系。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从“因”到“果”的实现过程或根据“果”推论“因”的过程。作文中的“果”,也即我们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指向。除典型的议论文之外,“果”不直接出现,而蕴涵在文本中,文本就是“因”。一篇完整的作文我们可称之为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7.
明月秋 《辅导员》2010,(4):45-45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做好准备,同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所谓“预”就是“事先”,“习”就是“练习”。也就是说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学生事先把课文按“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纲”读一读,了解熟悉、练习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8.
邓忠  邓珂 《学语文》2005,(7):1-3
今朝苗圃花又开,现代诗文“花”正艳。 著名作家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我们这现代诗文的“今朝苗圃”,就是使“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不能为了“整齐划一”,不管她有多绿、多艳,只要她超出规定的范围,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这是多么的可悲!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学生的优势来激起他们的激情;我们要学会宽容,有一点美丽的“杂音”,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也许那就是玫瑰,那就是火光,那就是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们对“课程”有一种肤浅的认识,以为“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就是系统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以“知识”和“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市提出的语文教学“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方案,我们拟定出“内引外延、两促并进”的教改课题。所谓“内引”,就是把学生已经观察积累到的生活知识和体会,引导到阅读与写作中来,所谓“外延”,就是把在课堂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所谓“两促并进”,就是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使读写能力共同提高。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读写训练为主线,突出一个“引”字 这里的“引”就是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方…  相似文献   

12.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梦”。孩子的未来就是每个父母的“梦”,也是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梦”,从“育儿”到“育孙”,是我们全家共同的“梦”。  相似文献   

13.
陈蒙 《教书育人》2008,(11):6-7
我们之所以将学校命名为“英桥国际”,就是取英文Enjoy“快乐、享受”的含义,这个Enjoy,就是要让我们的师生能够享受到人性的丰富与美好,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与幸福,师生同心、同行、同乐,校园,成为我们心中的家园。这个Enjoy,就是要让我们的师生能够享受到世界的多元与融合,在理解、尊重、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胸怀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4.
马甲 《四川教育》2013,(1):29-30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正规出版物,我们会发现,教学研究大多把方向定位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我们都知道,教学说到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  相似文献   

15.
【活动主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应主动了解新闻,关心时事,把握国家脉搏:“奥运”就是一重大话题。而在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获取、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本次专题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我们与奥运”。  相似文献   

16.
毋庸讳言,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钟摆总是行走在“讲”“问”之间,不是讲个不停,就是问个不休,再不就是练个没完。而“读”,充其量也只是被视为“蛋糕上的酥皮”,偶尔用来“点缀”一下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7.
建设“明快严实”的教务工作作风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明、快、严、实”教务工作作风的要求。“明”就是上下求索,左顾右盼,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教学规律,开展比较研究,坚持深入实际。“快”就是工作效率高,质量好。“严”就是严...  相似文献   

18.
黎思丹 《小学生》2011,(3):16-16
1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比如说,“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又比如说,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次科研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由此可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语文试卷上,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4,(1):40-41
寒冬来临,万物沉睡。可恶的病菌是否也“休息回家”呢?有的病菌非常顽强,它们出没在冬春之交,喜欢安居在我们的中枢神经,它就是脑膜炎双球菌,“流脑”就是它们一手“策划”的戏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