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雀鲷科鱼是以热带浅海为分布中心的小型鱼种,日本出产91种,大部分群生于岩礁、珊瑚礁海域,主食动物性浮游生物,但也有主食藻类,并以此划势力范围的鱼。所有的雀鲷科鱼都产附着卵,雄鱼或雌雄共同保护这些卵。虽然这种鱼食用价值并不高,但是色彩美丽的鱼作为观赏鱼很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海钓鱼饵,品种丰富,可分为环虫类、贝类、甲壳类、鱼类和植物类等五类。环虫类的海蜈蚣、红海虫、蓝海虫、沙蚕等,用来钓鲈鱼、黑鲷、春子、沙梭、雀鲷、黑毛、河豚、乌鱼、海鳗、黄鸡鱼等等;贝类的蛤子、淡菜、蝾螺、藤壶、常节、石劫、牡蛎等,用来钓石鲷、黑鲷、剥皮鱼、河豚、鹰羽鲷等等;甲壳类的寄居蟹、螃蟹、虾、龙虾、海蟑螂、南极虾等,用来钓嘉吉鱼、鲈鱼、黑鲷、石鲷、黄鸡鱼、黑毛、河豚、赤宗、海鳗、雀鲷、石狗公、石斑鱼等等;鱼类的秋刀、苦蚵仔、青鳞仔、小卷、炸弹鱼等,用来钓黑鲷、石狗公、春子、乌鱼、鹤几、鲣鱼、嘉吉、…  相似文献   

3.
浮游矶钓一般以黑鲷和黄鳍鲷等鲷类鱼为目标鱼,但其他鱼也能钓,如鲈鱼、石斑、黑毛等等。本文谈的重点是钓黑鲷和黄鳍鲷钓组的咬坠和挂饵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黑鲷和黄鳍鲷一样属鲷科,它体型俊美但颜色没有黄鳍鲷漂亮,全身漆黑,健康的鱼体是乌黑发亮有光泽,故南方人称之为“牛屎腊”。  相似文献   

5.
鱼名趣谈     
当今世界已被发现的鱼类约有2万多种,它们都有自己颇为独特的名称,将其归纳起来是很有趣的。1.以数字排列的名称,以显示其身体的某些特征:如一角双髻鲨、二长棘鲷、三线舌鳎、四须盘、五指马鲅、六须鲶、七丝鲚、八目鳗、九刺鱼、十字架鱼。2.以其五彩缤纷的体色命名,如红鳍笛鲷、黄鲻、蓝园、绿鳍鱼、青石斑鱼、黑天竺鱼、白鲳、紫红锯鳞鱼、橙斑刺尾鱼、棕红拟盔鱼、黑鱼、乌青、金鱼、红鱼、锦鲤。3.冠以其他动物的名称命名,如象鼻鱼、虎、狮头毒、狼虎鱼、牛眼凹肩鲮、马口鱼、鹿斑、狗鱼、猴子鱼、鼠鲨、画眉笛鲷、蝴蝶鱼、蛇…  相似文献   

6.
海钓牙点     
“牙点”是本地和香港叫法。其科目:笛鲷科。中国大陆称约翰笛鲷,台湾地区称黑斑笛鲷。体长大的有70厘米,一般都在20~30厘米。特征:侧线上方的鳞列与侧线平行,一直到背鳍、软鳍下方开始向上斜升,体色为黄铜色,带有银光,腹部及头部下方为银白色,胸鳍、腹鳍及臀鳍都为黄色,背鳍前软鳍条后方的侧线上有一明显黑色大斑。整个鱼型从颜色和体型来看都十分舒服,令人喜爱。  相似文献   

7.
唐小义 《钓鱼》2005,(7):39-39
上川头岛,位于广东台山的上川岛,这里风大浪大,一般水色较白带蓝,是个理想钓场。这里钓鱼最好的时间是从10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钓场的深度一般在2~3米,深的地方有4~5米,这里矶钓的鱼种有黑鲷、白鲷、牛尿鲷,而且个体较大,一般在一两千克,大的有有三四千克,香港、澳门以及广东钓手经常光顾这里。  相似文献   

8.
海钓,大部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鰕虎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9.
杨美健 《钓鱼》2007,(6S):44-44
海钓,大都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10.
石鲷──石鲷科 幼年及半成年的石鲷鱼身上有鲜明的黑白条纹,而雄性鱼成年后条纹即消失,吻部变黑,俗称“黑嘴”。雌性鱼即使进人成年条纹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没有小鱼那么鲜明。成年石鲷的牙齿状如鸟嘴,十分坚固,能毫不费力地咬碎螺形贝和藤壶类的坚硬甲壳。 石鲷栖息于水深50米以内的岩礁地带,喜欢吃带有硬甲壳的底生动物。好奇心强,有时会凑到潜水员身边看个究竟.一 产卵期在每年的4~7月。稚鱼期(小鱼苗)总是伴附着流藻在海面附近活动,主食动物性浮游生物。长到几厘米长之后转移到海底,吃底生动物。作为矶钓的对象鱼人气…  相似文献   

11.
河鲷的分布从非洲东岸一直绵延至远东、南洋和澳大利亚,在如此广阔的地区中,我相信它们一定会有几百种不同的名字。这种鱼有一个陡峭的前额和尖尖的吻部,上半身银灰色,下半部银白,有着典型鲷科鱼类的漂亮和潇洒。有些种类体看我钓到一条就大呼小叫,手舞足蹈,把鱼都吓跑了。  相似文献   

12.
蓬莱钓青鲷     
青鲷是名贵的海鱼,蓬莱人把单尾重300克以上的称青鳞加吉(大青鲷),250克以下的称海鲋(小青鲷),家来贵宾,高档酒宴,必有加吉鱼一道名菜。  相似文献   

13.
手竿钓青鲷     
蓬莱周边海域,因地理条件良好,部分青鲷常年在蓬莱近海繁衍生息。而“大部队”青鲷洄游时,蓬莱近海海域亦是其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鳍鲷是闽南海钓爱好者的主攻品种。这里说的大黄鳍鲷是指1斤以上的黄鳍鲷。在厦门乃至整个福建沿海地区,黄鳍鲷与黑鳍鲷基本都是“量身论价”,1斤以上的黄鳍鲷与1斤以下的黄鳍鲷价格相差很多,如果两斤以上的与1斤以下的比,价格甚至翻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黄鳍鲷是广大海钓爱好者的“梦中情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有缘千里来...  相似文献   

15.
黄鳍鲷     
——鲷科 黄鳍鲷从背鳍根部到侧线间有3排大鳞和1排小鳞,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的下半部分为黄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是黑鲷属的其它种类。因个体的差异,有的黄鳍鲷的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的下半部  相似文献   

16.
夜钓大黑鲷     
蛇口地处南海之滨,盛产鲷鱼(当地人称为立鱼或腊鱼)。而站在海滩边能钓到的鲷科鱼通常只有黄鲷和黑鲷这两种,其他鲷科鱼须乘船到深海才能钓获。每年的7、8.9月是钓鲷盛季,站在海滩边钓鲷鱼的发烧友成群结队。有的甚至通宵不归。蛇口海域的黄鲷量多,喜结群,但个体较小,钓友们钓上来的大多在200-35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垂钓》2001,(3):15-15
厦门海洋鱼类资源丰富,鱼种众多,常钓的有黄鲷,黑鲷,石鲷,真鲷,石斑,多麟鱚、魟鱼、红鼓、臭肚、石九公、黑毛等近百个鱼种。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11)
海钓,大都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  相似文献   

19.
一、 手线妙。手线是垂钓中常见的一种钓 法,在黑夜中施钓收抛线、上鱼饵、取鱼等较为方便、快捷,抛线定位准确,辨别鲷鱼咬钩感觉明显,可及时掌握分辨鱼种。鲷鱼咬钩有三个特点:1.黑鲷咬钩较重,走线慢,传递到手中信息是沉、实感;2.白鲷咬钩凶狠,走动迅速快捷;3.黄鳍鲷咬钩较为慎重斯文,先是叼两下,然后含饵慢慢走动,如果此时摄线过紧,它会察觉到即脱口,所以黄鳍鲷较为习沿。所以说掌握鱼种信息手线较鱼竿“妙”。 二、无砣妙。无砣钓法在笔者多年垂钓中感觉最“妙”的一种钓法、适应于风浪小,水流缓的水域。它“妙”…  相似文献   

20.
文龙 《武当》2006,(8):21-24
八卦掌有基础腿法七十二种,连环腿法六十四种,混元腿法六十四种,地趟腿三十六种,腾空腿法七十二种,龙行腿法三十六种,金鹞腿三十六种,雁形腿法三十六种,雀形(包含燕形、鸡形、鹤形三种)腿法七十二种,手腿阴阳金刚连环腿一百零八种。其它腿法还有搓腿七十二种,摔腿七十二种等等。燕雀腿便是雀形腿法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