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在生活中却显得相对无知,稍不留意就犯错。对幼儿的错误,家长朋友可能会告诉他们,这样.那样是错误的,也可能是火山爆发式的呵斥。可是家长是否想过,您对孩子的批评方式,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和孩子的成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批评孩子的学问。  相似文献   

4.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出在父母的态度以及批评孩子的方式和时机上,作为父母如果能注意做到如下几点,相信孩子通常是会接受批评的。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毕竟忠言逆耳。我们许多 成人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由于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孩子 正确对待批评,结果,幼儿在家挨了批评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在幼儿园受了教师的批评 就不愿去幼儿园。可见,成人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不但要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做才对,还要培养孩子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一、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别人很容易发现,而自己却不知道。一次 在上课前,我故意在脸上抹了一道灰,到了班上,一名…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药”,但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孩子易于接受的良言,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做到施“良药”而不苦口。  相似文献   

7.
批评小议     
教师不可能不批评学生,不过批评本身也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批评,应该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错误兴趣。这些错误兴趣为家长增添了许多烦恼,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遇到孩子错误兴趣肆意展现时,我一般是批评、教育,大道理讲一通。但过不了多久,错误兴趣还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0.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  相似文献   

11.
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而近于苛刻,过去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近来,听到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批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于是,就一反常态,改弦更张,从此再也不批评孩子了,就是发现了毛病、缺点,也不指出,也不批评;就是犯了错误,也都说“好好好”“棒棒棒”,简直成了“好好先生”。即或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家长否定,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那孩子就会丧失自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  相似文献   

12.
孩子犯了错误怎么办?批评甚至打骂是最直接的方法。许多父母会采取此类措施。但这是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呢?可能未必。本文的父亲面对孩子的错误考虑得比较全面,其效果自然也很好。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5,(1):14-19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公平” 山西运城市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比较调皮,常常因纪律问题或同学问一些淘气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我们很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苦。最近儿子说,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公平”,而且非常生气,多次提到这件事。我们想,可能是老师因为忙,没有做详细的调查所致。但儿子的情绪也让我们想到,是否平时在教育孩子时,太强调公平原则,以致让儿子产生这样强烈的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家规制约法”就是用家庭的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孩子,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青少年自觉性不高。需要一定的制约。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我们提倡说服教育,但不等于不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给以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惩罚都是必要的,当然这只能是辅助手段,但没有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孩子能不能说真话,敢不敢说真话,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孩子撒谎几乎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因为往往在犯了错误之后要受到惩罚——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数落或者打骂。孩子为了逃避这些惩罚,就不敢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也就是不说真话。作  相似文献   

17.
楚冬丽 《河南教育》2011,(10):38-39
赏识教育的理念人们似乎都知道.可是对于赏识的真正含义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赏识”就是容忍孩子所有的过错.即使孩子做错了,也不能批评孩子。这种无条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只会让那些家里的“小太阳”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他们自私、霸道、蛮不讲理、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家庭教育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它。然而,批评像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可以成为一剂“良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使用不当,就会像一柄“利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造成孩子与父母对立,结果是事与愿违。因此,家长批评孩子的效果不仅一般性地取决于批评的方法,还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制约。如果家长能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效应,巧借积极的心理效应,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与措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巧用“椰壳效应”,让批评变得甘甜一位朋友的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他就把一个椰壳…  相似文献   

19.
吴献存 《今日教育》2014,(11):60-60
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家长、学生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难当。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但能力、习惯缺少养成,更缺少接受批评的心胸。我们常看到不懂得包容、理解、体谅别人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为子女开脱错误的家长。这些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稍有闪失,指责、呵斥便纷纭而至,这也使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交谈时都慎重考虑措辞。于是,孩子犯了错误,别说惩罚,就是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20.
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批评".毫无疑问,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方法,说它重要是因为在教育中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而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