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建设的思考施长君师范院校是为各类学校提供师资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和善于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合格教师的重任。为此,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思想政治课、一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心理学》是师范专科院校为了实现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类专业必修课,是体现师范专科院校师范性特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师范生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师范生将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它还关系到师范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以及个性、行为的发展与完善。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作这样的定义将有助于提高《心理学》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摆正《心理学》课程的位置,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性职业教育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所有不同专业的师范生掌握教学心理、学习心理等内容,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教学专业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理想教师提供充分条件。虽然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师范生中还有其他的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公共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凸显师范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就是要鼓励师范生利用所学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把理论回归到生活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就中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而言,主张师范院校大幅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数量与课时比例不切实际、论据不足。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能否满足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需求,即学会教学、学会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学会育人和做班主任、学会评价、学会探究,以及是否体现了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的合理分工与一体化。职前教师教育应努力在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教育知识、获得教育知识与应用教育知识、提升专业知能与培养职业信念之间取得平衡。以教师工作需求为导向,调整核心学习领域,优化课程模块,是当前改进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教育类课程的关键与重点。  相似文献   

6.
何光耀 《教书育人》2006,(11):94-96
一、引言 《心理学》是师范专科院校为了实现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类专业必修课,是体现师范专科院校师范性特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师范生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师范生将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它还关系到师范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以及个性、行为的发展与完善。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作这样的定义将有助于提高《心理学》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摆正《心理学》课程的位置,有助于改变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的教与学的态度,调动双方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类课程是高师为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巧等的职业训练课程.其学科门类与教学时间的多少是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反映,是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外国的师资培训中,这类课程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学科门类多.我国现今高师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常只包括公共心理学、教育学、分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科目,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有关的改革探讨文章也很多,但付诸实施的却不多.1991年3月,国家教委师范司在北京召开“全国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教材改革研讨会”.会议对当时全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师,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为教育信息化作出独特的贡献。因为他们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教育信息化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它包括教学专业知识(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思想修养、政治常识).教师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是专家型教师,二是经验型教师,三是成熟型教师,四是不成熟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向绪根 《教师》2010,(23):115-115
教师专业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它包括教学专业知识(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思想修养、政治常识)。教师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是专家型教师,二是经验型教师,三是成熟型教师,四是不成熟型教师。一般情况下由不成熟成长为成熟型教师,需要3-6年时间,由成熟型成长为经验型需要3-6年,由经验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多于6年的时间。那么,怎样加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营养”呢?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师,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为教育信息化作出独特的贡献。因为他们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教育信息化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的重要保障,学习评价是促进这一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存在评价功能缺失、评价方式单调和评价内容简单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使用档案袋评价和改革考核题目及其比重的方法。公共心理学课程学习评价改革需要以下支持条件:改变教育观念,加快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持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扩展性,即在中师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不同级别的教师,根据相应的培训目标,有重点地拓宽其知识面。例如,为提高二、三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在他们普遍学过普通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给他们开设《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小学教师修养》、《班级科学组织管理》等课程;为提高一级和高级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给他们开设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等课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还应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即它所开设的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具体的指导价值,能够促进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4.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所在,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有利于促进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其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增强其入职以后作为教师的胜任力。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在教学实施中改革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引导职前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促使其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 ,出现了非师范专业部分学生毕业后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现象。为使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 ,我们采取了利用一学期毕业论文的时间 ,集中强化训练的培养方式 ,即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把师范院校分几年开设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程及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一学期里集中进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对于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尽快具备教师素质是切实可行的。一、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素质培养是否具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教法的理论知识 ,并能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四平师范学院刘国权心理学是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向学生传授教育、教学所必须的基础心理学知识和培养训练学生的一定从教技能技巧的双重任务,是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心理学课却不...  相似文献   

17.
公共心理学是高师一门基础课程,它既要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提供必保的心理学知识,又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训练。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一直存在以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降低了本门课程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难怪学生的反映是:“心理学讲起来好听,听完没什么用”,“缺乏操作与实验的心理学枯燥无味”,致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优化心理学教学,笔者对公共心理学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希望有助于推动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完成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所担当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类课程是高师数学系中具有师范性的重要课程。师范院校要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强调和重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更应根据时代与学科的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在师范生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示范、心理学依据、注重实践、考试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知识功底深①本体性知识,指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及与学科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文化知识;②条件性知识,指一种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形成教育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本体性知识较丰富,但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为学生提供促其“成长”的养料,即缺乏条件性知识。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大环境,教师就应做到两手一起抓,且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主题,它的实现,需要以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为前提,这既要求教师改变将信息技术视为“辅助性手段”的观念,也要求教师形成“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我国的师范院校要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要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与专业类、教育类课程的相互联系,还要合理规划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