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写体验式新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涤平  阎欣 《新闻传播》2002,(12):64-64
  相似文献   

2.
赵勇 《新闻前哨》2009,(2):69-70
在新闻心理学领域,大多侧重探索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对自身心理的研究往往被忽视。笔者有意抛砖引玉.概述几点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原鹏 《新闻爱好者》2006,(10S):54-55
穆青离去已经快3年了,当一代新闻巨擘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不应是淡忘,也不应仅仅是怀念,而应是充分地挖掘他所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既包括他崇高的人品、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他的新闻理论。然而,纵观今天众多有关穆青的文章,我们发现,人们对其人品和作品给予了充分的热情,而对其新闻理论的关注和挖掘依然十分有限,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与理论领域都颇有建树的穆青而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正是出于对这种遗憾的弥补,笔者不拙浅陋,管中窥豹,对穆青的新闻采写理论进行了粗略的梳理,不仅作为一种纪念,也希望有助于人们对穆青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周琼 《东南传播》2014,(2):134-136
新闻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为各类媒体培养记者的新闻采写教学,要在新闻传媒的上链中有所作为,必须与时代链接。运用新的传媒方式来帮助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最终达到所培养的学生与媒体工作的无缝接轨。  相似文献   

5.
肖嬿 《新闻窗》2008,(4):75-76
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细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灵敏捕捉并正确运用各种新闻细节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会获得意外的成功,做到无事有新闻,小事大新闻,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7.
李斌  曹燕宁 《新闻界》2008,(2):146-148
义工活动的宗旨与公共新闻学的理念相合,本身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培养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的核心品质,要使二者结合,应该重组新闻采写课程,与本土义工组织的合作,在义工活动中进行"参与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如何去粗取精?面对众多真假难辨的事实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类问题都考验着新闻采写者是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去思考、分析、判断。实践已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闻工作者适应自身职业要求而应该具备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都知道写散文要讲求立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深邃、耐读,且意味深长。而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为什么也要追求立意? 笔者认为,如果在新闻采写中将“立意”运用得当,不仅能大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耐读性,也能让记者由“记录员”、“传播员”向事件的“发现者”、“思考者”、“参与者”转变,从而使记者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磨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百艺好学,一巧难求"。在新闻践行"走转改"中,怎样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所会,去更好地采写新闻?我觉得"好点子"必不可少。采访不易,立意更难。这里的"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新闻实践中,“点子”用得巧,对新闻素材的采撷、取舍才会游刃有余,新闻作品采写起来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好“点子”,才能将基层的新闻报道写出情感,充分体现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夏冬梅 《今传媒》2013,(11):142-143
全媒体时代,整合既是结果,也是一种思维理念与方法。我们将这种思维运用于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并从课程组织、任务设计与考核评价等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整合思维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老一代的新闻家将过去传统新闻采写手法以及新闻文本的形式一起统称为新闻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比如,用事实说话这一新闻采写手法以及逆向思维这一新闻采写思维等等,这两种新闻采写手法,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境界,这些采写手法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是这些新闻采写手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就要不但加强手法的强度,尤其是要强化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对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力。本文中,笔者就对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效果与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一些媒体稿件文字偏长,究其原因,是陷入了程序性思维的困扰。必须强化记者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抓取并阐述核心观点,使新闻短下来、活起来,方便阅读。  相似文献   

15.
非事件性新闻是区别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件性新闻具有强烈的时间性、独立性。而非事件性新闻并不一定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一般不是在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发生的独立事件。因此人们很难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个有价值的新闻,通常它是记者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精心提炼主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新闻从业者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新闻从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以下两种思维来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第一是逆向思维,第二是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逆向思维是其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思维方式,就是用相反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写当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围绕新闻采写,分析在其中运行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洁  刘哲君 《军事记者》2012,(11):26-27
新闻贵在创新。新闻作品能否常写常新.是衡量新闻记者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一项例行的工作、一个老套的话题、一次寻常的活动.或者一位普通的人物.如何通过记者转换思维视角,带给受众全新的信息知觉.使报道富有新意和特色?窍门之一。就在于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能否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一、求异思维在新闻作品采写中的功效求异思维是一把启迪新闻思路的金钥匙。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灵活运用求异思维,觉常人之未觉。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因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就是吸引人们的看点,也是媒体纷纷争抢的卖点和新闻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狂热追求,其采写过程中暴露出的庸俗化、低俗化趋势明显。针对目前我国民生新闻采写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民生新闻的写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新闻理论中.“地点”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一般认为其作用是标明新闻发生的“场所”。既然是一个“场所”,那么,用地点这一概念就显得不够准确。确切的说,这个场所应该是一个与一定时间相呼应、有一定周界范围的特定空间。正像黑格尔所说:“人们决不可能指出任何空间是独立不依的存在空间。相反地.空间总是充实的空间.决不能和充实于其中的东西分离开。”事实上,新闻特定空间往往既容纳了新闻事实,又存在其他景物、现象。如何界定这一空间.是新闻采写者不得不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雪娟 《新闻实践》2007,(10):54-54
对一个在基层从事报道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在实践中取得成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辩证地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坚持做到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也就是说,要根据党报的定位和读者群体的构成,在采写新闻时,站得高,看得远,突出大主题;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坚持通过小事件、小切口、小细节来反映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