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涉及新闻方面的纠纷越来越多,相关的侵权事件也层出不穷,甚至一度形成了状告记者和媒体的热潮。保障新闻自由及其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闻报道中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合理的保护,文章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认为解决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新闻领域的法治化,并在实践中严格依法规范相关的从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主要指人们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自由的新闻精神追求的目标。自由的新闻精神正是以追求新闻自由的方式实现着自身。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就意味着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自由才是正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在塑造完整的人格权方面具有某些相同的功能,然而在实践中二者更多地表现为冲突的一面。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有社会的原因、立法方面的原因、新闻自由和隐私权在本质性质上存有对抗性原因。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本质是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因此,应运用权利制约机制来调解它们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是西方标榜的两种民主形式,也是公民的两种基本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时常有新闻自由侵犯隐私权,或隐私权妨碍新闻自由的事件发生.BBC已故知名主持人萨维尔性侵事件和默多克集团《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中涉及到的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及事发后的应对方法,对中国规范媒体行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来,纪实文学勃然兴起,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新闻挑战。现实证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新闻自由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民主政治的建设、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闻观念的更新等几方面对新闻自由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爱仙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2):113-114,122
文章通过阐述新闻自由的概念和隐私权的概念,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及其原因,对处理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从而提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平衡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领域偷拍(录)采访手法的使用为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拓宽了渠道,但偷拍的掩饰性、被动性等特征与新闻自由的主动性、揭示性、公开性特征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但两者并不矛盾,记者在行使新闻自由权时必须把握两者的平衡:一是寻找公众知情权和隐私权之间的平衡点,二是记者的行为要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8.
商事人格权与传统民法人格权关系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人格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是商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商事人格利益为客体,并可转让、继承的一种人格权.它和传统民法人格权同属私法范畴,但两者在主体、客体及范围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首先论述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邓小平新闻理论的基本特点,诸如新闻自由是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自由,是既讲自由又讲纪律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等。邓小平新闻理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又提出了一些贯彻落实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兴起和广泛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络的数字化、虚拟性也使网络成为侵权事件的高发地。作为一种在网络环境这种新技术土壤上繁衍的违法形式,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侵权具有不同于传统侵权行为的特点。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主体有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两类,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及隐私权的侵害。应根据网络的参与者所担任的不同角色,确认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是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中适用较为广泛的责任承担形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我国民法对隐私权的规定不尽完善,新闻法亦未出台。随着我国公民对隐私权认识的提高,新闻报道中公民隐私权与新闻采访权、报道权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为此,本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现状及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正确处理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格智慧与价值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自由表明了人作为主体改造与建造活动及其成果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人格智慧就在于推进这一状态使其扩展;价值自由的获得反过来加强和提升了人格智慧。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基本法确认出版自由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可是,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却是施行“管制”+“侵犯”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是“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进取”到公民自由权的范畴,致使公民的出版自由变迁为出版不自由.由此可见,公民的基本权利仅有基本法的确认是不够的,应警惕行政权的滥用并构建有效的制约体制,以便形成行政权对基本权利的良性效力.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流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演变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具体人格权的类型逐步增多;人格权绝对的非财产权向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转化;人格权的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双重保护机制;应该在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人格权立法从分散形式逐步达到完整形式;应当增加关于“人格权的限制”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解决了一个问题,即人格权是一种私法上的权利还是公法上的权利。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对人格权性质的判断涉及到了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如何安排人格权的问题。因为只有把一种权利的性质确定清楚,才可以合理科学地把它安置到整个民法的宏观权利体系之中,以完备民法典。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生来就有自由的权利,但是社会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又束缚着个体的自由。社会对个体所展示的个性有一定的容忍程度,因而我们对个性教育需要严格的把握。家庭中两性角色平衡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基础,亲子角色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性的形成。为了建立完善的个性,亲子角色当以建立一种艺术上的平衡,从而在形成丰富、健康的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着个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各国法律的广泛承认与保护,但我国民事立法领域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定.当前新闻传播越来越自由,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借鉴国际上保护和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立法和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主体物质生活、道德观念以及心理需求的变化,一种新的法权要求——个人信息权利呼之欲出。个人信息权利的根本价值在于保护个人认为应当保守的信息利益,保卫权利主体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在此意义上的精神安宁。捍卫财产利益的个人信息权利不可等同于财产权,恰恰由于其完备的人格权特质以及法理根源,个人信息权利应该属于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