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景】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爱读课外书并且读了不少的同学请举手。”只见举起了一片“小树林”。老师又问:“读了不少书作文又写得好的同学请举手。”“小树林”顿时倒了一大半。波波就是倒下去的一个。这也一直是波波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书,作文还是没有话说呢?  相似文献   

2.
刘亚芹 《小读者》2012,(3):37-38
【情景】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爱读课外书并且读了不少的同学请举手。”只见举起了一片“小树林”。老师又问:“读了不少书作文又写得好的同学请举手。”“小树林”顿时倒了一大半。嘎嘎就是倒下去的一个。这也一直是嘎嘎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书.作文还是没有话说呢?  相似文献   

3.
刘宏 《文教资料》2006,(18):104-105
平常在教学中,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是说作文难教。是的,作文确实不好教,怎么使学生把作文写好,真的很难说得清。特别是那些新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也常为作文教学的问题而困惑。不单是老师们反映作文难教,学生们也反映作文难写,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不少学生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我也不好回答,我只说,只要多读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道理谁都懂,但怎么个多读多写?实际上很模糊呀。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读些什么?写要写多少?写些什么?真是谁也讲不清呀。说起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到高中,按理说这作…  相似文献   

4.
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普遍观点认为:应该多读多写。为此,自古及今,有不少写作名人就注意到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杜甫认为他的“下笔如有神”,是得益于他“诗书破万卷”。宋代苏轼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元代程端礼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也说过“读了再写,写了再读”。确实,多读书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读好书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能借鉴各种表达技巧方法,到作文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第三,能拓宽眼界,增长知识。这些都是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正因为读书对写作有这样许多好处,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强调要求学生多读,使学生以读书之“劳”换取写作之“逸”。写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强调多写,甚至每周有规定的写作篇数。老师们对读写训练如此重视,然而结果如何呢?绝大多数学生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仍然把作文视为畏途。我在高校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不少,虽然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但大多是平庸之作,而且应付式的居多,作文中的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文中句子中还留有空格,把不认识的字让老师给补上,更...  相似文献   

5.
<正>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被作文教学活动困扰着,学生怕写,老师怕改。这一直阻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制约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深感到,语文教学,厘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指导学生多读、精读,以多读带动多写,以熟读带动熟写,不失为一条通向学生学好文本、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自古以来,"读"和"写"就密不可分。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学生的读书和作文,是一项  相似文献   

6.
刘帅 《成才之路》2011,(21):91-I0020
在汉语文高考试卷中,作文分数占卷面总分的三分之一,是占分最多的题,同时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道题。作为考察藏区学生汉语文综合水平的作文题,是衡量学生汉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要秤杆。但对于藏区学生来说,在汉语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连“听”和“读”都有一定的障碍,更何况是难度最高的“写”。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考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位汉语文老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多读多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读和写,更离不开改,可以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所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 ,作文教学的现状依然堪忧。学生害怕、厌倦写作 ,老师怕改、烦改学生习作的现象随处可见 ,作文教学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笔者从作文教学的投入、作文的教法和评价、写作的积累等几个方面 ,提出目前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以供同仁们参考。一、加大作文教学的投入中学生现有的趋读畏写、重读轻写 ,与写作训练不足是有直接关系的。众所周知 ,写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只有多写多练。正如欧阳修所说 :“惟勤读书而为之 ,自工。”著名教育家张中行先生也认为“作文除了多读多写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长期大量反复训练的结…  相似文献   

9.
读抄写改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者 ,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 ,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提高缓慢 ,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 ,教会学生多种写作方法 ,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 ,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平时 ,我们不妨从“读、抄、写、改”四方面入手 ,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读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是提高作文教…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谁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后作业的要求完完整整地写才叫作文?是否各类文体都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种“模式”才叫作文?  相似文献   

11.
唐双庆 《文教资料》2005,(36):148-149
“作文作文,作到头疼。”这既是许多初中生的苦恼,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困惑。作文果真如此难吗?近年来,我通过摸索,终于有了一些体会。一、培养多读勤记的习惯曾以为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能“说”会“写”的表现艺术,一周六节语文课,绝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上,岂不本末倒置。于是我就无课不讲“写”,结  相似文献   

12.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后作业的要求完完整整地写才叫作文?是否各类文体都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种“模式”才叫作文?这些问题值得每位语文老师深入地思考。蒋老师上的《美丽的清贫》,给了我一个生动的启示。他精心设计的三次练笔各有侧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贵溪县教研室邹邦奴老师在县一中任教期间从1979年开始进行了数轮语文学法指导实验,成绩斐然。学生中多人次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在省地市刊物上发表习作。 邹老师的学法指导强调“引导”二字。利用迁移法规律引导,利用共生效应引导,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和习惯性的相互顺应,促使人际互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学法指导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寓读”。这种指导又分两方面:引读和导写。“引读”要求“读有所思,读有所爱,读有所得,读有创造”;“导写”要求“写有所思,写有所爱,写有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7.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生因为写不好作文,而怕写作文,而他们觉得提高作文的途径在于掌握写作方法,也就是写作技巧。那么,写作技巧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要掌握什么样的技巧才是有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黄厚江先生和洪劬颉老师就一位学生的来信展开了“究竟要不要写作技巧”的对话,如果你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困惑,不妨给两位老师写信:  相似文献   

19.
“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发表的四篇随笔,是周行同学读初一时写的。他以丰富的词汇、变化的句式、灵活的章法,表达了自己相当个性化的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对人的细致观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一个初一的学生为什么能写如此有特点的文字?《“随笔”带动我的作文进步》给了我们答案。范永泉老师用“写随笔”的方法,彻底解开了束缚学生心灵的“八股”绳索,从而挖掘出了埋藏在学生身上的写作潜力。这种方法抓住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打破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范老师的改革看似简单,实则是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底蕴的。只要观念转变了,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多的是。我们相信深圳不止一个周行,各地的周行就更多了。希望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把你们那里的“周行”和“范老师”推荐给我们。  相似文献   

20.
六年级语文考试结束了。家长在试卷上的签字收上来了。“感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家长的盈盈谢意洋溢卷首,信手翻阅的胡老师欣然点头。突然,一行醒目的红字跳了出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署名:曾创。“曾创!他怎么能代替家长签字?”胡老师把试卷传给同年级组的老师观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接过传来的试卷一看,发现曾创同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失分,“阅读理解”没有失分,失分的是“作文”,40分的作文竟失去了12分。难道曾创同学写跑题了吗?我仔细察看本次的习作要求:“写一写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