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执教者孙凤英评析者兰健一、复习口答。看题列算式,并说出是哪种类型题。(1)150的是多少?(2)360千克的是多少千克?(3)五(1)班有42个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4)有120本图书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可分多少本?〔“求一个...  相似文献   

2.
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56页例1.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统编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有一节的题目是:“按比例分配”。我认为应纠正为“按比分配”。因为比和比例的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比的意义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7.或5/7。而比例的意义则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例如3:2=15:10或3/2=15/10。  相似文献   

4.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劳动者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探索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劳动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质。探索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通过合作探究、运用知识的过程,培养合情合理分析问题、灵活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招名额按比例分配是初中升高中的名额按实际参加考试学生的百分比分配到各初中,然后由县招生办在各校报名考试的学生中由高分到低分录取。我之所以提出以上建议,出于以下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学生由于受课本例题、习题的强因素的影响 ,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即一看到两个量的比 (如 :A∶ B) ,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两个量的比转化为几加几分之几的形式 (如 :AA+B) ,这样在分析应用题时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为了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联想 ,夯实基础教师给出含有两个量的“比”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 ,为应用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通过合作探究、运用知识的过程,培养合情合理分析问题、灵活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3.体会“按比例分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善  相似文献   

10.
一温故知新新课前的复习,要有的放矢。为了配合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内容,教师可出示以下练习:1、回答下面算式所表示的意义。40×(3/5);75÷(5/8);(3/7)×35。2、回答下面各题中比的含意。(1)二年级少先队员人数和非队员人数的比是7:3。(2)图书室里文艺书、科技书和故书本数的比是2:3:5。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铺垫,疏理沟通1.填空.(集体讨论后指名回答)(1)甲数是乙数的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3,甲数是乙数的( )倍.(3)甲数是乙数的25%,甲乙两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2.根据“甲,乙两数的比是3:7”,在空格里填上分数.(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2)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两数和的( ).(3)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相似文献   

12.
中招名额应该按比例分配中招名额按比例分配是初中升高中的名额按实际参加考试学生的百分比分配到各初中,然后由县招生办在各校报名考试的学生中由高分到低分录取。我之所以提出以上建议,出于以下一些原因:第一,从目前怪状看按比例分配的迫切性。即使一个不十分关心教育的人,也会看到目前教育中出现的许多奇怪现象:一是少数中学班额过大。每个班级100多人,学生拥挤不堪,学习环境不好,授课困难,辅导更加困难,作业批改不过来,不能及时反馈,学习效率不高。面对书山题海,师生实在没有办法。摧残学生身心,影响教师健康。多数中学,尤其是农村乡镇…  相似文献   

13.
一、沟通关系训练 1.先回答问题,再把答案填在横线上。①月季花株数与菊花株数的比是5:3,月季花是菊花的____倍。②月季花株数是菊花株数的2/5,月季花与菊花的比是____。③月季花株数是菊花株数的25%,月季花与菊花的比是____,菊花与月季花的比是____。 2.根据“花布米数与白布米数的比是3:7”,在括号内填上分数: ①花布是白布的( )/( ),白布是花布的( )/( ); ②花布是两种布的( )/( ),白布占两种布的( )/( ); ③白布比花布多的是两种布米数的( )/( );  相似文献   

14.
一、沟通关系训练 1.先回答问题,再把答案填在横线上。①月季花株数与菊花株数的比为5:3,月季花是菊花的__倍。②月季花株数是菊花株数的2/5,月季花与菊花的比是__。③月季花株数是菊花株数的25%,月季花与菊花的比是__,菊花与月季花的比是__。 2.根据“花布米数与白布米数的比是3:7”,在括号内填上分数:  相似文献   

15.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已知几个数量的和与这几个数量的比,求这几个数量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方法一般是把这几个数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数量分别占它们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求出这几个数量,通常叫做分配法。适用于一般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但对于复杂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果只限于这种解法,不仅局限了学生解题思维的创新,而且计算也较麻烦。若用分数法或归一法来解答这类应用题,则显得简捷而分明。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下:例1同学们分组采集树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采集树种的比是5∶3∶4,第一组…  相似文献   

16.
前两期给同学们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分数约分、求梯形的面积。这期给同学们介绍什么知识呢?按比例分配。一  相似文献   

17.
“按比例分配”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往往被我们教师所忽视。如何从知识点出发,拓宽学生的知识思路,沟通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完整、系统、连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运用以练为主、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外,  相似文献   

18.
“按比例分配”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往往被我们教师所忽视。如何从知识点出发,拓宽学生的知识思路,沟通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完整、系统、连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运用以练为主、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领略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形成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心理素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练习层次如下:练习一: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公顷?100÷5=20(公顷),学生解答后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把耕地等分成几份?学生设想到:把耕地分给农民,或在耕地上种上不同的作物……“在耕地上种上不同的作物,平均分行得通吗?”启发学生想到:由于各种农产品需求量不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才行,有的种得多一些,有的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把各部分量的比转(?)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教学这节内容,应运用转化思想,揭示其解题思路。 (一)运用直观,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各部分量的比与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关系。例1:农业专业组计划在400亩地里播种粮食作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配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从而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蔬菜专业户种蔬菜”和“搅拌混凝土”,这两个材料对于城市的学生是很陌生的。由于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背景不熟悉,所以笔者在设计时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