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也不可能取消考试 ,至少目前还不能。考试作为教学检测手段和激励机制 ,能为“应试教育”服务 ,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是我们怎样利用考试。在省“九五”课题《改革语文考试 ,营造主体实践环境的实验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一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出发点 ,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考试的功能定位在有利于检查教学质量 ,更好地改进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把语文教学引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上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认识:1.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个大语文教学思想:“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而“民间语文”则是语文联系生活的桥梁。2.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构想也有涵盖“民间语文”的意向,只是目前“民间语文”仍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3.刘国正先生用“展开双翼才能腾飞”来赞扬湖北宜昌的“课内外衔接”实验,“课内外衔接”实验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含有一些“民间语文”的成分。二、课…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大语文”教育观。这是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在开展“大语文”教育改革实验中所形成的共识。他们从1995年起,突破“封闭式”语文教育的樊篱,开展了“构建‘大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实验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初步构建起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题实验成果鉴定活动,考察之后,感受颇多。1.“大语文”教自给语文教学赋…  相似文献   

4.
实施"学生素质评价"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由片面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手段。为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得以完善,我在语文教学中着重抓了"以‘素质评价’为导向,重视‘双基’的落实、以‘素质评价’为手段,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素质评价’为契机,加强语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语文能力"等有关语文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的教改探索实验。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语文整体改革"的活动,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语文成绩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202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命题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素养立意,守正创新,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落实“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整合教材内容,发挥教材育人载体导向功能;丰富试题情境,引导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三个方面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标准》并没有排斥乃至否定语文考试,只是“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改革往昔的考试观念、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以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毋庸讳言,迄今为止,考试仍然是语文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实也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语文考试罢了。我们感到,依据《标准》,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是当前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2005年的语文考试,有哪些新的富有启迪意义的可贵特点呢?一、五个板块齐全《标准》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全面推进依据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的命题原则,可见素养立意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命题设计的基本导向。下面围绕“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细化评价目标、设计评价题目、制订评价标准、呈现评价结果,综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及促进教与学的改进功能。  相似文献   

8.
实施和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实施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改革实验。在实验中,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优化教学过程、德育过程和育人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一、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五个突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为突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发挥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校坚持以深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为重点,以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构建了“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9.
解丽丽 《考试周刊》2013,(30):13-13
<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采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都说明了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它是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公民,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从1999年开始,将原来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改为学生素质汇报单,注重学生素质和全面评价。我在音乐考试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打破以往音乐考试形式单一、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美 《现代教学》2013,(6):39-40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坚持“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原则,体现了“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缘起1.向师而行:从“言意共生”学语文中汲取精华自从加入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为姜树华老师团队的1/15,第一次全面走近“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理念,面对姜老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我欣喜不已。“让学生往来于‘言’与‘意’的双向通道中,领略途中风景,体验并实现‘言’与‘意’的共存共生之妙,理当成为语文课堂的姿态”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我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徜徉于语文世界,教师作为有效的伴学者,  相似文献   

12.
《标准》并没有排斥乃至否定语文考试,只是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改革往昔的考试观念、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以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毋庸讳言,迄今为止,考试仍然是语文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实也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语文考试罢了。我们感到,依据《标准》,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是当前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山西’99中考语文试题,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基[1999〕5号文件精神: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依据山西省委制定的《’99年高中、中专考试科目说明》和《山西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调整意见》命制的。试题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控制客观题的比例,提高考查效度。在命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我校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从1990年开始,将原来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更改为学生素质汇报单,注重学生素质和全面评价。我在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考全国各地30多套语文卷加强对“三种文化”的考查,是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要求。精选语料,巧创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在中考命题中渗透育人理念,彰显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与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姚占胜 《学周刊C版》2014,(7):204-204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而指导这场改革的思想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当今小学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中.树立崭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从育人出发.以育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关于 2 0 0 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 ,进行考试改革 ,将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的试点工作总结会1998年11月中旬在苏州召开。此前,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语文考试,特别是语文中考,教育部基教司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闵行区、北京市顺义区为全国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单位。对于考试命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考语文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试卷结构力求简约;题型要适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命题要科学,试题要讲信度;禁止命偏题、怪题:试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实现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从2010年起,补写语句题就一直出现在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除了2018年是选择题、分值3分外,其余年份均是以主观题的方式考查补写语句,且分值占5分或6分。正如有老师在评析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时指出:“2022年语文高考的四套全国卷比往年更坚定不移地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具体表现在‘一坚持’‘一变化’。”这其中的“一坚持”就是指“坚持补写语句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