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你感觉特别口渴,到处找水喝的时候,正好看到桌子上放着半杯水,你会有何反应々  相似文献   

2.
激励,就是思想教育中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和行为学告诉我们:激励主要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所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看其动机是不是被激发了,被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预定目标完成得越好,取得的成绩也会越大。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找水喝     
天真热,小黄狗口渴得厉害,到处找水喝。找呀找,找到了一个小水坑。小黄狗很高兴,正要喝水,跑来三  相似文献   

4.
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过去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许多小动物都在那里喝水,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喀嚓喀嚓”,远处传来了机器的声音。紧接着,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地。“愿上帝保佑你们。”乌鸦喃喃地说。现在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飞到小溪边,看着那一个个树墩和发黑的溪水,只好无奈地飞走了。飞啊飞,终于它发现地上有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但是瓶口太小了,它怎么也喝不到水。于是它叼来许多小石子,扔到瓶子里,水面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砰!”…  相似文献   

5.
镜子     
夜晚,我从沉睡中醒来,迷迷糊糊地想找水喝。走到一个拐弯处,碰到一个人:忧郁的面孔,蓬乱的头发,带着一丝惊疑不安的神色,出于礼骗,我让开了路。可让  相似文献   

6.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 (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 ) ,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护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动机 ,总是同他的需要密切相关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P .Aasube)在其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指出 ,在学校情境中 ,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也有人简单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学生学习日语的起因是发自内心的 ,是自觉自愿的 ,这便是内在动机 ;对日语本无兴趣 ,但为了升学考试或其他…  相似文献   

7.
《乌鸦喝水》这则通俗易懂的寓言,以乌鸦动脑筋想办法找水喝的故事,讲了一个简单的科学道理:石子沉到瓶底,占有水的地方,水就会升高。同时说明了凡事要动脑筋,也就能解决矛盾,克服困难。文章写得波澜起伏,趣味横生。文章共四节,可称四段。就故事的情节说,则可分三段:(一)乌鸦找水喝,引出矛盾;(二)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喝不着,揭示了矛盾;(三)乌鸦想出了办法,喝到了水,解决了矛盾。文章开篇便揭开了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主观上是“口渴”,客观上是无水,矛盾便展开了。“到处”一词明言乌鸦找水的地方很多,找的面很广,暗示正常有水的地方如“河流”、“池塘”等处都没有水,为下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伏下了一笔。要不然,河水奔流,池水盈盈,乌鸦怎会目及一个占地很小、水量微不足道的瓶子呢?同时,告诉人们,乌鸦嘴渴的程度之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导认知内驱力的形成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这种动机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认知内驱力是从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小学生年龄小,天生地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科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激励主要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这种需要或目标,既可以是生理或物质上,也可以是心理或精神上的。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往往不是一种,而是会同时存在多种需要。这些需要的强弱也随时会发生变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结构中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动机所支配、决定的。这种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就叫优势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内驱力是心理学中动机理论的一个概念,指有机体的内部驱动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联系的被称为原始性内驱力,而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而言,这种情境伴随  相似文献   

11.
王开东 《师道》2009,(1):23-24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位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说,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内驱力。可是,这种内驱力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拖延,有人非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她让138个儿童做一连串的工作,其中一半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另一半则在中途停止。一小时后,她测试那些儿童,发现有110人对未做完的工作比对已完成的工作记得更清楚。其结论是: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心态就叫蔡戈尼效应。其实,做事非要有始有终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把自…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取决于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一旦成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它就会激励人们去行动。要想在学校管理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掌握教师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4.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愿望满足某种需要的力量,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具体目标.读写听说作为人的活动,其动机自然也具有推动的导向的机能,是决定读写听说的内容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说为例,说什么、怎么说无不和说者说的动机密切相关.在讨论如何解决某一问题时,发言者出于为赢得别人(如领导)的好感的动机和出于为解决问题而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动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出于前一动机,尽管说得生动流畅、严密充分,也不如出于后一动机的结巴、稚拙.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其实就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从心理学来讲,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学生的学习也有动机在驱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教师的需要与动机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学教师的需要与动机及管理策略蔺宇贺德常需要与动机是伴随着人的降生和成长过程受社会诱因而产生和发展的,这是人们的内驱力,是生存发展和努力工作的原始的强大的动力。作为从事着一种特殊职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动机对其工作效果的影响更大。为此,学校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活动一般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的。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造成一种导向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就是动机。人的动机不仅可由内部因素来激发,也可由外在刺激力(诱因)而引起,诱因与内驱力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激起需要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心理学理论 ,动机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 ,即内驱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心理 ,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擅学习的严重后果这时不宜过多地进行理论阐述 ,而应先用生动的事例来触到他们的“痛”处。比如 ,说话不得体的“老汉请客”的故事 :“他是该来的呀”,“他是不该走的呀” ,“咳 ,我不是说他呀” ,一句话赶走一个客人 ;有学生“称赞”老师是“毁人不倦的人” ;古时庸医因“请勿轻用”…  相似文献   

20.
杨娟 《教师》2013,(10):46-46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行为的指向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drive)的刺激,以达到需要的满足。因此,"内驱力"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驱力"通常可分为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和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三种。认知内驱力是指以求知为目标的学习欲望,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这种内驱力一旦被"拓展",就会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