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从事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已经有10多年。这10多年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班主任心中就应该装有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学习好坏,品行好坏,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施"爱"。只是"爱"应该有所不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不能溺爱,要"严爱";学习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细爱",让他们觉得老师心中有他们,从来没有歧视他们。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数学教学存在"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评价时"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任务上"重积累,轻理解";教学范围上"重教材,轻延伸";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像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  相似文献   

3.
现在老师的普遍感觉是:学生越来越难教,某些学生给人有无情无义的感觉,他们不晓得知恩图报,他们认为你教师教他是应该的,父母养他也是应该的.社会就应该以自我为中心,有时那些无厘头的狡辩真让长辈亲朋啼笑皆非.不光这些,他们对人际关系也很敏感,常感到"知心的没有几个";有的学生还表现出行为异常、沉默寡言、紧张不安、讨厌上学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严重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程磊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18-119
<正>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叶澜老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遵循"五实",即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叶澜老师提出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19,(11):61-62
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者,要根据学情和前置性学习反馈,教——"讲学生能听懂的";根据教情和学生学习能力,练——"练老师讲解过的";根据教学的进度、难度,考——"考学生能做对的";对所谓"学困生"学习状况有全面认识,补——"补学生最紧缺的";对学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评——"评学生有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校讯通是家长签到的"安全卡";对于小学生来说,校讯通是老师发的"作业条";对我们农场的中学生来说,校讯通是老师发布通知、成绩的"小黑板";对于我来说,校讯通是我课下有效管理学生的遥控器。翻阅以往的短信记录,我总结如下几点方法:一、内容要多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理解并遵从社会文化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技能",简言之即"明道"与"修业"。在教育方法上,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既定的"质料"即儒家文化伦理规范,表现为老师对学生单向度的"传道"与"授业";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形式"即注重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伦理规范的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表现为老师与学生双向度的"明道"与"修业"。当前教育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儒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因此,特别重视"道"的教育,形成了"重道轻器"的不良传统;当前的教育矫枉过正,走到了"轻道重器"的另一个极端,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前社会伦理道德风气的腐化堕落。现代教育应该追求"明道"与"修业"的并重,即注重"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当前教育承袭了传统"精英教育"与"权威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很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例如在教育策略上必须充分尊重现代教育的独立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既要注意"明道",又要注意"修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尤其要注意"明道";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应该摒弃单一的书面知识"考试"模式,而以教育目的为依归,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合情合理地设计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晓春 《河南教育》2008,(11):20-21
说服,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较为常见的现象是,老师们往往把说服看成是对学生的单向"训导",而不是双向交流,于是教师"说服"学生的姿态就和"授课"差不多了.而且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  相似文献   

9.
李丽 《考试周刊》2015,(42):178-179
<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受到学生尊敬尊重。在现实中,有些教师"高端大气上档次";有些教师"低调奢华有内涵",可是,前者往往高高在上,后者才不外露,二者学生都难以接近。实际上,学生和老师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师生才能相互合作实现教育的传授过程。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你、接受你,才能让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那么,如何做学生才能喜欢呢?我觉得要点有以下几点。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11.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写作业,顶撞老师,对同学拳脚相加……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专心,就是"不想学";不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学习不认真;顶撞老师,是"成心捣乱";打骂同学,是"没有家教"……诸如此类的学生,就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其实许多"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属于心理上的困惑,是伴随成长而来的烦恼。如果把这些"问题"简单地从觉悟、道德等方面去判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高中教材中,有诸多不够"满意"的地方,部分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却在必修教材中被删除了或仅有示意图而无"内容"或过于"精练";在选修教材中有些内容前后重复或过于繁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删除了的"但重要的应该"捡回来";是隐含在示意图中的,应该引导学生去"挖出来";是重复而繁杂的,应该引导学生去"精练";是过于"精练"的,应该"细讲",等等诸多"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大纲,适当增减,有的放矢,不应该完全"遵循"教材.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仅凭借一己之力去教学是不够的,适当地通过培养小老师的途径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学习上的互动,对于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提前辅导后进生,让部分学生成为课堂"小老师";适当选择特长生,让技能学生成为兴趣"小老师";充分利用高分生,让优秀学生成为课下"小老师"。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守则的制定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价值导向的,认为学生正处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去做善良正义的事情,规范的表达注重"学生应该做什么";另一种是规范导向的,认为学生守则应该是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主要说明学生不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的新情况,师生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对所带的高一(1)班52名学生进行了"你与教师相处是否有困扰"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比较严重.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倾心交谈";有48%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了解他的忧虑与不安;有4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私的老师";有38%的学生认为"老师常让他感到紧张与不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校园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益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态校园是学校整体形象和社会美誉的"宣讲使";生态校园是学生美学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加油站";生态校园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引燃剂";生态校园是学生环保行为和生态意识的"催化器";生态校园是引领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器".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升学压力.置身于这一领域已有十二三个年头,认识"火车头生"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苦";看清学生的"底线"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酸";发现学生的"亮点"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甜".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习作训练: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敢写";创造习作机会,激发学生"想写";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能写";突出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以此突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一思 《课外阅读》2013,(13):38-39
<正>台湾老师的建议上海广中学校请台湾财团法人、外展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廖炳煌老师在浦东为学生进行外展训练时,廖炳煌忽然向乔俊君提出:"乔校长,能不能从今晚开始,让老师和学生一桌用餐?"乔俊君对廖炳煌的建议有些不明就里,因为按照惯例,学生和老师是分开就餐的,尽管在一个大厅里,也是学生们坐在一起,老师与老师坐在一起。"当时我一听,他想一起用餐,应该是为了增加师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与管理》2007年4月刊发了厉剑童老师的《让学生代批改作业现象缘何屡禁不止》的文章,该文指出了为什么教师让学生批改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的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对布置作业的目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由于教师"曲解新课程改革精神";三是因为教师"懒惰、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师德";四是因为教师"对教师减负的曲解";五是因为"学校对代批作业现象要求不严,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