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虹 《福建教育》2006,(9A):25-26
一、教学场景生活化 很多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难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使得口语交际课不好把握。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如何解决“教师难于指导学生懒于开口”这一难题?还是让我们从于永正老师《学会赞美》(苏教版第八册)的教学案例中去寻求答案吧。  相似文献   

2.
案例 :《观察蔬菜、水果 ,招待客人》(授课对象 :一年级)(摘自《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第276~279页)(上课铃响 ,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蔬菜和水果的篮子走进教室。)班主任 :于老师 ,你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师 :我家来了一位客人 ,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 ,上课铃响了 ,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生 :于老师 ,我替你送到办公室去吧!师 :别 ,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此时 ,学生睁大了眼睛 ,目光里满是新鲜、好奇和怀疑。)师 :小朋友 ,我家来了位客人 ,他是医生。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们注意看 ,看看谁能说一说。(于老师…  相似文献   

3.
丁时辉 《云南教育》2003,(34):11-12
于老师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上均有很高的造诣,这是人尽皆知的。然而,他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同样独树一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为广大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参与他的课堂,听者往往浑然忘我,沉浸在美好的教学境界之中,深深地被他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教艺所折服。谁不为他这$"分钟的丰富内涵和浓厚情趣以及教学环节的呼应转承、主体与主导的水乳交融、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相得益彰而击节赞叹呢?难怪学生在他的课堂思维敏锐、妙语连珠、高潮迭起,让人忍俊不禁。为欣赏于老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教学艺术,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于他所执…  相似文献   

4.
孙小冬 《广西教育》2010,(19):32-32,49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于它拥有挖掘不尽的"宝藏",在于它持续显现的示范作用。于永正老师那些经典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虽然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对时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以此为例,谈谈“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 ,我参加了市里举行的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观摩活动 ,听了于老师上的两节三年级作文课。听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不再视作文为苦差事。在于老师精心创设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没有任何负担和胆怯 ,跃跃欲言 ,不吐不快 ,妙语连珠 ,妙笔生花。课堂上 ,学生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真是情趣浓深 ,其乐融融。细细品味 ,我想原因有三 :一、创设情境 ,激发表达欲望。于老师进行的“语言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的指导思想就是从社会语言交际需要出发 ,为社会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堂课伊始 ,于老师就对学生说 :“于老师不是来上课的 ,是来打…  相似文献   

6.
桑玲 《山东教育》2007,(7):69-69
听过于永正老师的很多课,其中许多的闪光点早已为人所知,下面我仅从讲课备课的一些细微小节处,挂一漏万地谈谈于老师带给我——一名青年教师的启迪。因为有时候“小节”处不注意,也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甚至于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7.
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口语交际《学会转述》,评价不一。有的人感叹:“真是艺术享受!”也有的人戏谑地说:“逗小孩玩呗!”在我看来,说法虽然不同,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对他教学艺术的高度评价。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儿童生活的活动方式在特征上具有游戏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9.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细节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细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过程的丰富程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既温厚敦实、血肉丰满,又摇曳生姿、妙不可言。细品起来,与他关注教学细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吴芳 《江苏教育》2000,(9):51-51
以前,我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他的介绍上,但“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笔有幸听了于老师的《全神贯注》一堂阅读课。这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经验来自于教学实践,其特色也体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之中。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确立了独特的作文目的观、作文内容观、作文环境观、作文训练观和作文评价观。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明确实用又真实的写作需要、呈现可写更易写的写作题材、营造乐说也乐写的写作氛围、提供灵活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以及给予良药不苦口的写作评改。  相似文献   

13.
沈鸣 《江苏教育》2000,(9):46-47
听于永正老师上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是听过于老师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老师通过长期、大量的语教学实践,通过认真反思、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他的以主体观、素质观、创新观为主要内容的语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王琳  李芳陆 《山东教育》2004,(13):34-34
庆祝袁瑢老师八十华诞的盛会上,我们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幽默、洒脱和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老少童趣竟是如此自然、和谐,回味之余感触愈多。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行为。地方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的,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小学生》2011,(4):47-47
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 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在师范读书时,我看过于永正老师的上课录像,读过他的文章;走上讲台后,曾有幸当面聆听于老师的课。我深深折服于他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简洁、淳朴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几年,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策略能有效地运用于口语交际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师:小青蛙听说我们今天讨论保护有益动物的话题,特别高兴,他想带我们到动物王国去走走.去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