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带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设计一个玩具”。这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第三课“摩擦起电”的一个作业题。利用各种干净的塑料制品导电性能很差、比重小、加工方便等特点,可以设计许多高效、有趣的静电小玩具。  相似文献   

2.
对于测量并计算出底部(或顶部)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高度问题,教材两次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中国古代数学家则用“勾中容横,股中容直原理”推导出的“重差术”解决.对比发现,我国古人善于从一类问题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与规律,并运用这些结论与规律解决同类问题,体现了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算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欲”相当于现代心理学“需要”一概念,在中国古人观念中,它更偏重于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古人在对理与义、义与利的论述中,则体现了中国古代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将它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比,两相暗合  相似文献   

4.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贯穿于惯性、密度、浮力、物态变化等初中物理知识教学的始终。然而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对“质量”这一概念难以接受或混淆不清,其原因是:1.学生头脑中已有了用质量来表示产品份势的生活常识。2.对“物质”这个新概念因初次接触而显得模糊,会与“物体”混为一谈。3.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一比较抽象的说法,只会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4.把物体的质量的误认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因此“物体的质量”这节的教学成了教学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气湿度的变化早就有了了不起的认知。唐代黄子发著的《相雨书》里便有“壁上自然生水者,天将大雨”,“石上津润出液,将雨数日”等记载。西汉时期,人们不但明白了大气温度与下雨的密切关系,还发现了大气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各种物体体积和形状的变化,而且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变化程度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要点解析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2.密度的概念(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3.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说明:①“先、后、再”是调节天平横梁…  相似文献   

7.
一、物体与物质的联系与区别。物体指自然界存在的岩石、空气、树木、星体等等和人们制作的课桌、板凳、铝壶、铝勺、铁锅、铁铲等 ;而物质是指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如 :课桌、板凳这两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可见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同一物质可制成不同的物体。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用塑料 (物质 )可做成什么东西 (物体 ) ?”或“这东西 (物体 )是用什么 (物质 )做的 ?”可见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 ,但却有密切的联系。二、质量。质量是指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所有的物体都有质量 ,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是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二大板块。“地球和宇宙”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a.细读《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内容。《标准》将“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  相似文献   

9.
古代有“顿牟缀芥”的说法,“顿牟”即琥珀,“芥”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沫,“缀芥”的意思是吸引轻小物体,这个成语是指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起细小物体。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中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有密度、比热和电阻等.由于这些物理量跟“物质”特性有关,因此在叙述时千万不能说成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1.
朱靖华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尤其是在苏轼研究上造诣颇深。《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一书以“用学术论文为东坡作传”为核心目的, 注意把苏轼放在文学发展史中进行论述, 尤其重视苏轼在文学史中具有的开创性贡献。在对作品和现象分析的时候注意把握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同时还重视文学史上一些经常被忽视的细节问题, 挖掘其中的内在原因和规律, 从而为苏轼研究建立了一种“范式”。朱靖华教授的研究“范式”, 不仅对苏轼研究, 而且对  相似文献   

12.
史达祖的妻子是湘楚一带的一位歌伎,他们共同生活过十多年,感情深挚。其妻死后,他写过11首悼亡诗:有专意写的,也有偶有感触而发的,还有托物言情的。这些词感情深厚,感人至切,但意象略有重复。  相似文献   

13.
《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  相似文献   

14.
论惠周惕《诗说》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周惕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惠栋的祖父,他的《诗说》是研究《诗经》的一部著作,在诗经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诗说》主要涉及了关于《诗经》的这样一些理论问题:《大雅》、《小雅》区分的依据;《诗经》中所谓的正变问题;《二南》所指涉的具体对象;汉学和宋学关于“赋”、“比”、“兴”看法的对错。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诗经学的方法与成就,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开启了清代《诗经》研究的风气之先,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它是某些惠氏家族经学研究特色的渊源所自。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其篇末“异史氏曰”既承袭了史传文学的传统,又独具特殊效用,或发唱惊挺,或寄慨良深,或补充叙述,实是其篇章结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界对这一曲终奏雅的艺术形式虽有所论及,但褒贬不一,终无确评,其中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之处,此文拟对之做初步的梳理及探究,以利于更好地评价“异史氏曰”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宋人方昕的《集事诗鉴》是一部以宣扬封建家庭伦理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咏史之作,与另一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范》合刊而流传至今。此集不仅在古代孝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在版本文化等文献方面也颇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伦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略以窥其大概。有关尸子的现存资料甚少,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尸子》的作者、生卒年、成书年代等问题,虽是研究之前提,然亦众说纷纭。从《尸子》文本本身、目录学著录、文化思想等路径,综合诸家前人研究考察,《尸子》一书当为战国后期的尸佼逃入蜀国之后创作的杂家著作。  相似文献   

18.
石毓智的语法近作《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中有"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少数后置的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等语。说上古汉语的数词修饰语都在动词谓语之前,是无可厚非的;但说上古汉语的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后置的数词定语因多为表"列举"的修辞现象而"特殊",则误解和否认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这个误说的成因,或为没有深入调查上古汉语的语料,或为忽略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或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