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动性低血睾酮发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运动性低血睾酮发生的机理及不同中药调理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训练组(T)、服药1组(M1,先补脾,后补肾法)和服药2组(M2,补肾法),采用PCR技术和放免法观察8周递增负荷游泳和不同中药调理方式对不同组别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mRNA、雄性激素受体ARmRNA、垂体黄体生成素LHmRNA和卵泡刺激素FSHmRNA表达和血睾酮的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血睾酮显著降低(P<0.05),同时,LHmRNA和FSHmRNA 、GnRHmRNA 和ARmRNA表达水平下调,M1组和M2组血睾酮均显著高于训练组(P<0.05;P<0.05),并且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上调,M1组的效果优于M2组.结果提示: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可造成运动性低血睾酮,使下丘脑GnRHmRNA、ARmRNA垂体LHmRNA 、FSHmRNA表达水平下降,负反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采用两种不同的中药调理方式对运动性低血睾酮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减缓HPG轴负反馈抑制作用,即改善了HPG轴的功能,且M1组优于M2组.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多种方法,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新近研究的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血睾酮降低过程中大鼠组织形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以5%体重的负重的进行间歇游泳训练五周(TA组)(游泳5 min-休息1分钟,6组/日,6次/周)后,停训一周(TC组),继续训练一周:负荷不变(TD组)、负荷量加倍(5%体重的负重,2组/日,TE组)或强度增加(6%体重的负重,1组/日,TF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肝、肾等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与同龄血睾酮正常的不训练大鼠(Sc组)或以5%体重的负重的进行间歇游泳训练一周大鼠(TG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训练时间、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增加,大鼠血睾酮降低的程度加剧,伴随有重要脏器的病理性变化的运动性血睾酮降低,应属病理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在体育训练中的 作用,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人们尤其关注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 本文对我国的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通过分析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优势及中医药运动营养补剂当前存在的问题 ,认为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路应以扶正为总纲 ,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疲劳功能 ,立法时要把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结合起来 ,提出 :“辩证立法、依法选药、法有针对、剂量宜小”的立法原则 ,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及立法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17名优秀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抗阻训练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血睾酮(T)的变化特点,为今后科学训练及监控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在训练周期内,定期测定T并对其的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训练周期中,前3周的肌肉肥大训练后男女T值均上升,第3周T值与安静值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二阶段爆发力训练及第三阶段肌肉耐力训练后男子T值与安静值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为<0.05和<0.01),而女子的T值与安静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不同阶段的抗阻训练对男女T值的变化都没有差异(P均>0.05). 结论:抗阻训练对男女T值的变化是不一致的,且不同训练效果的抗阻训练对男女T值的变化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摔跤运动员实战前后血睾酮(T)、游离睾酮(FT)和皮质醇(C)变化的情况,力求找到它们与训练负荷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我省16名优秀摔跤运动员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小强度实战对它们的影响不明显;中等强度及中偏大强度的实践血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及其比值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运动性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运动性脾气虚证本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运动训练性疲劳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运动训练性疲劳的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同时,基于影响肌肉收缩控制链各环节功能的因素都是引起运动性疲劳原因,提出对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需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及思考.  相似文献   

10.
调神定志中药用于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失眠30例治疗,观察对照组与不同治疗组的生化检测指标:神经递质(NE、DA、5-HT、5-HIAA)变化与治疗效果,中医药对恢复与治疗运动性失眠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我国中医运动医学临床现状,研究中医运动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和访谈对全国18家体育医院、体育康复中心、体育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中医运动医学临床开展情况,包括科室的设置、人员规模、治疗手段、研究课题等。研究表明:我国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投资力度不够、科研环节薄弱等问题,建议在技能培训、投资力度、办院特色、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以道家、儒家为特色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从秦汉到晋唐养生理论进一步完善,养生流派也已形成。宋元到明清中医养生学发展到黄金时期,各种养生方法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对如今的中医养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探讨了中医学和武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交融。指出武学在中医学的影响下价值和功能得到丰富和转化,传统武术桩功在武术功能丰富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养生方法的角度,结合传统武术桩功的特性,阐释了传统武术桩功"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剖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提出5条对策: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加强健身娱乐性;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让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学校;加强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医教育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云南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逐渐成熟的中医学教育体系,巩固好、发展好中医教育,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这在我省正在进行的桥头堡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关于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今后一段时期还仍是运动医学界的重要话题.通过对近20年来部分研究文献的总结发现,运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注射以及内外兼用四种.主要对这四种方法的研究及其临床实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农药,食品以及轻工业和日用化学工业等许多行业中.通过对近十年来的对CD的结构、分类、性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研究,得出了环糊精包合物可从多方面改善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性能,是优良的药用辅料,其应用研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将大鼠分为训练组和服药训练组 ,在两周内采用强度为 35 m/ s,坡度为 0的跑台训练 ,训练后进行速度为 38m/ s,坡度为 0的运动 35 min。服药组大鼠训练期间同时灌服中药。从测定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Na+ ,K+ - ATP酶活性入手 ,探讨训练及大强度运动对大鼠红细胞氧自由基代谢状况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 ,训练使大鼠红细胞内 SOD代谢情况发生适应性变化 ;大强度运动后 GPX活性的上升有助于细胞内 H2 O2 快速转化为 H2 O的能力 ;抗疲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对训练中增加的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 ;训练鼠大强度运动后 Na+ ,K+ - ATP酶活性的升高有助于保持酶活性的稳定 ,抗疲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红细胞膜转运 Na+ ,K+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方专利的创造性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新配方在原中药专利配方基础上进行的药味、剂量加减是否具有创造性的认定异常困难,这不但使司法实践中的侵权认定模棱两可,而且使新配方的专利申报困难重重。在医疗实践中,对原中药专利配方进行的药味、剂量加减,如果能够在作用部位、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适应新的病症等任何一项有所突破,就可以认定该配方对中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非显而易见性”,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以苦参为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含苦参的复方,制成制剂时,受水、加热等因素及与共存的还原性成分影响,使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逐渐降低,苦参碱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