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聚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聚落的建筑用地使用情况、乡村聚落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扩张情况,在乡村聚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年至2015年间四期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图像分类流程化工具与人工解译的方法,提取广西边境4个市(县)延边25公里内的乡村聚落,...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悦  宋永永  薛东前 《资源科学》2020,42(7):1311-1324
研究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乡村聚落空间格局,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位序-规模法则、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1990—2015年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特征,揭示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形成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1990年以来,黄土高原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用地规模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5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增加最明显,2005—2010年用地规模扩大最显著。②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规模处于非均衡发展阶段,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主体延伸和局部填充两种形式。乡村聚落密度在区域上呈现“一极两翼”的空间结构特征,关中平原地区是乡村聚落核心集聚区,银川平原—六盘山区—陇东高原、河套平原—汾河谷地—豫西盆地内乡村聚落集聚与分散趋势并存。③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的形成受到多重要素的综合作用。地形起伏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等是主要的自然作用力,人均粮食产量、总人口数和乡村人口比重等是关键人文驱动力。其中,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用地规模空间格局的影响均强于单个因子的影响。④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土高原地区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的影响差异显著。自然地理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高原风沙区的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影响最为广泛,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平原区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粮食生产与区位条件对灌溉农业区的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格局具有显著的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3.
广东永汉汉文明乡土聚落的景观结构及生态节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生态系统中,生态节制机制是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乡土聚落为例,从聚落文化和景观结构出发探索了汉文明乡土聚落这一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节制机制.通过对永汉300多个乡土聚落中的80个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得54个有效样本.这些样本聚...  相似文献   

4.
村寨是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当地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地处偏远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村落形态、文化活动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为核心的浙西南畲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调查,现场踏看,座谈评估等方法,探究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畲族村落由于被动式的选址,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散而小";由于主动式的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畲族山地聚落空间,文化遗产丰富;由于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应当本着尊重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原则,优化村镇规划的工作模式,审慎对待村庄撤并,营造民族特色空间环境。本文对畲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多视角审视与阐述,并对人居环境改造中应关注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对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传统文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9月26日,首届全国"绿点大赛"颁奖仪式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遂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此次大赛选取了遂宁市内6个乡村点位为规划设计对象,主题为"乡村振兴─聚落更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以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此次设计竞赛与现有新农村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旅游部署、脱贫攻坚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聚落的聚合     
陈卫东 《科教文汇》2009,(8):188-188
聚落是高中《地理》和中等专业学校《地理》课程所教学的内容。聚落的聚合,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的聚落合成一个较大的聚落的过程。研究聚落的聚合,有助于增强教师驾驭地理课堂的能力,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个聚合体的大概念,既包括居室、院落、乡村、城市等聚落环境,也包括大气圈、土壤圈、水系、地表植被等地理环境,还包括为人类提供各种矿物资源和能源的地质环境、空间环境。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的信息。我们人类的聚居的地方,我们简单称之为聚落,而人类的聚落总是出现在自然环境相似的地方,那这些聚落分布都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聚落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凉山州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的评价,分析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将凉山州与四川省农户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农户生计发展水平与山区聚落的地理条件具有显著相关性;凉山州县域农户生计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空间差异明显.最后,对提高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发展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鲁思敏  张莉 《资源科学》2021,43(5):954-963
研究干旱区聚落的空间演变过程对探究历史时期干旱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现代地方志、遥感影像等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1759-1949年新疆天山北麓中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地区聚落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1759-1949年聚落主要分布在坡度10°以下,...  相似文献   

12.
罗光杰  李阳兵  谭秋  王世杰 《资源科学》2010,32(11):2130-2137
以代表岩溶山区不同发展水平的贵州省4个地区为例,应用1963年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63年,该区聚落规模较小,受地貌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土地生产力高的地方,聚落分布形状较为规则。经过几十年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增长,聚落在不断扩张,因受制于山区的地理环境,聚落分布形状趋于复杂,且有向交通线集聚分布的趋势。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聚落空间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其中优化开发型地区聚落稳定并朝自身扩张和合并方向发展;保护开发型地区聚落变化小,部分聚落向保护地区外围迁移;恶劣发展型地区聚落变化数量大、等级低,其发展方向以新生为主,消亡较多;岩溶山区聚落的分布格局变化对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异质性明显,因此岩溶山区聚落的周边生态建设方向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包头市固阳县农村聚落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固阳县农村聚落的形成历史、分布位置、聚落规模与形态及院落布局、房屋形式等方面,阐述了本县农村聚落地理的特点,分析了聚落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历史发展的关系,提出农村聚落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267-267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与聚落文明。作者分析了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原因,对羌族建筑元素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寻找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并要求当代应当及时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保护羌族传统聚落建筑。  相似文献   

15.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道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结构形态、结构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总体抽象。  相似文献   

16.
王成  徐爽 《资源科学》2021,43(7):1375-1386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打破旧有宅基地制度壁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互为起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助于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在“三权分置”制度逻辑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加速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提升乡村聚落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宅基地属性外延,分析宅基地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从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缘起和内涵解析、制度的外部环境、制度的多元主体和制度的绩效4个维度,解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逻辑;梳理“三权分置”制度下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选择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需要匹配不同地域乡村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藏式传统聚落,与西藏的其它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是西藏艺术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藏学观的观点和方法,从藏式传统聚落的布局与构筑理论入手,着重就该聚落构筑的方位选择、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结构和建筑色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态特征与特色,以期从理论层面为西藏打造精品城镇和特色城镇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张淑杰  王青 《科技通报》2020,36(2):9-16
聚落的景观格局变化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为研究单元,探究藏-羌聚落交错区在2009年,2014年以及201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A区和B区聚落的斑块类型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的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 C区景观破碎程度在逐渐降低,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较小,景观格局逐步趋于稳定;(3) A区尚处于土地利用挖掘期;而其它两个区域尚处在调整期。本次研究有助于土地的保持与维护,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9.
舒昕 《华夏星火》2021,(6):44-49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新手段,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总体上看,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快,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但是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底子"还比较弱.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发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迅速增长,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旅游产业也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文章旨在研究桂林乡村旅游现状,以及调查桂林乡村观光果园的优势,创新其园艺业的开发,探索其发展多元化旅游的可行性,推动桂林的乡村旅游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