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为了满足市民喜欢更迭变化的审美心理需求,在情节设置上,经常通过恰逢巧合、设置阻碍、突遭意外、发生误会、预设计谋、设下谜语、犯下错误等手段,达到了离奇、曲折、生动的情节效果。小说还用预告情节的方式,引起读者对情节的关注,并形成了平抑扬的情节模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渐渐恢复和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空前壮大,统治集团的控制能力逐渐下降,这时候王阳明学说逐渐为广大知识阶层所接受,并为更广大的市民阶层所趋  相似文献   

3.
按照获取身份的不同目的,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监生形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别,而这三类正好代表了小说作者对于监生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中,第三类监生形象尤其值得探究.通过作者的刻意渲染与多种建构方式,"才疏学浅"与"贪财好色"成为此类人物最为特出的性格元素,而其中也体现了整体观照与个体特征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纠葛.探寻"监生"形象从科举身份转化为一类特定的文学角色的生成过程,将有助于把科举与小说关系的探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明代白话小说三考过常职一、《错认尸》创作年代考《错认尸》是明代人洪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一篇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乔彦杰一妾破家》即据此篇稍作修改而成。《错认尸》写的是北宋仁宗时事,文中语气颇有似宋人处,但研究者多认为不是宋人所作,并以文中不...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民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社会关注的加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在题材上逐渐脱离了谈鬼说怪和历史、传说题材之奇,开始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新奇的题材,如选择小事酿大事、高出常人之举、变不可能为可能、做不合通常情理之事、阴差阳错、骗局、公案、复仇、意外奇遇等题材,使作品呈现出平常中见奇异的效果,为作品增加了奇异色彩,满足了读者求新尚奇的审美趣味,也形成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题材选用上的一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外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内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新生态变迁等。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为我们今天重视、构建和营造良好的文学传播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三言》是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代表作,是三部书、120篇小说的总称。《三言》中多数作品是冯梦龙在前代小说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的;在加工、整理前代小说的再创造过程中,冯梦龙融进了大量自己的思想观点,对以往小说表露出的妇女观有意无意地作了修整、变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视角新颖,胜义纷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借助语义学、训诂学、文化学等平台,寻绎出早期白话小说的形制特征及其与汉译佛典的文化源流关系,为变文讲唱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确定了"白话小说"的身份并予以小说史意义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看来,动物多无固定配偶,一大多妻和一妻多夫十分普遍。其实,被人们已经唾弃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贞烈”观念,即女子从一而终、夫死不嫁不失身的戒律,某些动物依然自觉地遵从着哩。  相似文献   

10.
明代社会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商品经济兴起并很快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代传奇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当时市民社会真实生活的风情画,小说中由各类人物所表现的诚信观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新型的市民意识和市民审美情趣,具有多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明代道教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文章以道教新特点对白话小说的影响为考察对象,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其间的关系尤其是道教之对小说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十五贯》是依据小说《错斩崔宁》改编而来的一部传奇名作。从小说到传奇主要人物身世和经历的改变,可以透视不同作家对商贾阶层或同情或鄙视的不同看法,以及传奇与话本的不同价值,即它记录了一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鲁迅认为晚明白话短篇小说的出现不仅在于前代文学的流传,而且更是晚明市井细民在经济大潮中人性复苏在文学上的反映.晚明白话短篇小说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学角色,全新的叙述模式,用白话写作小说的特色为鲁迅的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借鉴之资.  相似文献   

14.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代书目著录小说的特殊现象 ,说明当时的小说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唯实崇信的实用价值观已非唯一的衡量标准 ,传统图书分类所反映的学术文化结构模式已被突破。小说不再是与治世化民无关的小道 ,而能够与经史并论 ,在学术文化教育结构中据显要的地位。小说地位及价值的变化 ,突破了传统小说观的思想桎梏 ,为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在某小说中深切关注妇女命运,对妇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大力张扬妇女解放思想,形成了进步的妇女观,他的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来自于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也是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他的哲学观、美学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密切联系,泰戈尔生活在印度历史大变革时期,接受的是传统和西方两栖式的教育,加之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他的妇女观存在着矛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的书目著录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即小说著录从附庸经史发展到厕身经史并最终别出经史,突破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大大拓宽了小说创作的思想领域,促使人们更多地从文学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位小说。  相似文献   

18.
小说录,从明前的附庸经史到明代的顾身经史,以至最终别出四部,突破了传统的化价值观的束缚,超越了儒家诗教崇实用、重功利的观念,这大大拓宽了小说创作的思想领域,为小说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使人们更多地从学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位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妇女观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的妇女观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婚姻多属政治交易的手段,忽视压抑了女性的感情需求与思想意识;同时,女性丧失了应有的独立人格,体现为自我意识的缺失与话语权势的失语,导致英雄豪杰的形象塑造在某种程度上失真。而这一切均与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指出并订正了《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和释义疏误,以期使这部高质量的词典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