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专学生处于人生现、价值观等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德育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相对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积极性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阐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当前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学习""被学习""假学习"和"浅学习"等问题,分析将非智力因素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具体策略.即合理规划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方式陶冶学习情感、创设教学情境磨炼学习意...  相似文献   

4.
生命哲学中的教学理念蕴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理念。在生命哲学看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去模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与体验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教学应当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只有回归生命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5.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强调哲学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味"。力求通过指引学生体验"三味",让哲学智慧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生的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一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态度值得教师深思。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语文学科作为重要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学校在《哲学与人生》课堂革新教学方面不断探究,成果明显.但是,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仍有待加强.其实,《哲学与人生》是一门看似深奥,却非常实用的课程,只要教师高度重视,舍得下功夫,善于去思考,完全能够实现“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之目的.在《哲学与人生》中实行“三味”教学,能够促进该课程或其它德育课程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习的语文文本都是一种生命哲学的阐述,它是作者运用智慧搭建起的俯瞰人生的瞭望台,是读者与作者亲密"洽谈"的平台.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对其生命哲学的挖掘,只是浅薄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语文思想的重量.因此,教师应唤醒语文文本中的生命哲学,让其在课堂中崛起.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哲学是针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人文主义哲学流派,它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主张“存在先于本质”,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鼓励人们进行人生选择.存在主义哲学对于中国大学教师的教学观有重要的启示,文章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当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观转变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哲学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在特殊教育高职院校进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残疾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从残疾学生自身特点入手,摸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与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膳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升华哲理意识,内化哲理品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提高哲学课堂的实效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曼宇 《文教资料》2009,(25):62-63
语文教育以"文学"与"人学"为主要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正视生命的本相,关注生命的细节,追求生命的深度,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可贵,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以及关爱他人的生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面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形成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进而能从容面对人生中各种困难与逆境,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家长愿望、社会需求,笔者在<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中,通过运用情感因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哲学的智慧领悟人生的意义,从而提高了哲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四下方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校哲学教育本应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逐渐形成独特的自我意识和完善的人生价值观,但目前高校的哲学课堂,学生却毫无兴趣,一个学期上完也常常是受益甚浅,所以,从哲学教材到哲学教学的整个高校哲学教育都应纳入高校教学改革体系,使哲学教育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意味着课堂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灵、精神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我在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榜样人物资源设计、组织教学,希冀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榜样人物资源,来传授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生命照亮生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灵动的.把生命的自然灵动转变成生命的自觉灵动尤其是人类生命的自觉灵动,是教育发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师走近并表达哲学智慧的必然途径.教师哲学智慧形成与表达的过程就是教师主体性张扬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精神气质的灵动与自觉,进而引发教师教学个性的灵动与自觉.三者交互融合,自然体现出教师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不能够只讲人生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要根据初中生自残、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的原因,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