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咏物诗与谢物小启主要产生于文学集团,描写对象也有很大的共同性.六朝后期写作咏物诗的文人大都创作有谢物小启.在六朝创作咏物诗最多的萧纲、萧绎二人所创作的谢物小启也是最多的.与南朝连篇累牍的咏物诗相比,北朝咏物诗的创作简直是不成比例.在庾信、王褒入北之前,北朝连一首谢物小启也没有.可见六朝咏物诗与谢物小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对于谢物小启的写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齐梁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已相当成熟.谢物小启的产生及其写作技巧都受到当时咏物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涂境内的青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所,也是李白景慕的南齐诗人谢朓的筑室之处.它可谓有幸,在不过三百年的时间里,竟吸纳了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二人的山水诗受到千百年来读者的喜爱与称颂.尽管李白山水诗中有谢朓的影子,但他们成就各异,艺术追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诗人谢朓和李白的山水诗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千金"原来专指男孩在今天,家有娇女称为"千金"。"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据《南史.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腓,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腓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谢腓10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上山游玩,让谢腓写一篇命题作文。谢腓拿过笔  相似文献   

4.
在挪威的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名叫谢拉格山.由于这里濒临美丽的海湾——里瑟峡湾,两岸壁立千仞,巨岩耸立,形成了很多壮观的景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那块夹在两山之间摇摇欲坠的"谢拉格伯顿石".  相似文献   

5.
谢(月兆)是南齐时代的重要作家,"永明体"代表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谢(月兆)仕途坎坷,一生政治抱负未能遂愿,年轻的生命也因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陨落.在谢(月兆)诗歌中清晰地表现出了他对自己政治前途和生命的担忧的这种忧患意识,下面通过谢(月兆)的文学创作并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来探讨一下他的这种忧患意识下的隐遁思想,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了解谢(月兆).  相似文献   

6.
谢鞋山探幽     
谢鞋山是廉江市新开辟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吸引了远近的游客.山中还有我国内陆极少的野生荔枝林.每当阳春三月,山上荔枝花海若霞,蜂、蝶翔集,蔚为壮观.山里空气特别清新,人们在山中行走会出汗,但不会感到干渴,这是因为山里负离子较多.近日到谢鞋村探亲时,在堂兄的带领下,我有幸游览了谢鞋山.  相似文献   

7.
谢朓任随郡王文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朓任随郡王文学之事,史书有载。然其具体时日,史乘阙失。以所钩沉之史料为依据,结合谢朓所作之诗文,首次考证出谢朓任随郡王文学在永明十年春天至永明十一年十一月,填补了谢朓生平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9年第4期刊登了谢志坚老师的《也谈巧用功能关系求物体的加速度》一文.谢老师认为,用功能关系求加速度必须是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为恒力,并通过两道例题说明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谢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例1如图1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质  相似文献   

9.
曹建国 《巢湖学院学报》2001,3(2):59-64,118
谢脁李白都是彪炳千古的伟大诗人,但如果从政治角度去理解,斯二人无疑是悲剧人物.但谢脁的悲剧是入世造成的,而李白的悲剧恰恰是未能入世造成的,李白征怀谢脁起始是建立在对以文入仕的渴求和自信上,时运不济、知音难求,又使他怀念起奖善好施、举贤任能的贤太守谢脁.所以从根本上讲,李白不是基于二人的共同点去怀念谢脁,而是立足于自我.  相似文献   

10.
无声的一课     
上课铃声和着杂乱急促的脚步声飘荡在走廊里,又是一节语文课。谢老师已经病了两天了,班主任老师说,医生严厉警告谢老师,必须休息一个星期。也许年纪小不懂事,我们倒没觉得有什么,家长们却很着急,“怎么谢老师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呢?马上就升学考试了,就算来个代课老师,哪儿比得上谢老师呢?”  相似文献   

11.
初秋,我到七岳山采风。莽莽苍苍的七岳山上,有一所在悬崖边的乡村小学学校里,只有一位姓谢的老师,谢老师在这个学校已经待了36年了。7年前,谢老师还是这所乡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来通过考试转了正。他每月的工资从最初的6元,到后来30多元、70多元,再到现在的1300元。36年来,谢老师一共领了183400元工资。这些,他都在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者认为,晋宋之际,殷仲文、谢混用山水改变了玄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的确对玄言诗风的转移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从山水的角度.实际上,殷、谢的诗歌恢复了对华美、意趣的追求,直接继承了建安、太康诗风,从而引导了元嘉诗人抛弃玄言诗风,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并不恰当,在他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一首“惆怅”之作,“作者并非如教参所说‘念念不忘’那条未选择的路,而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倍感欣慰,无怨无悔”.谢老师的这种解读与教参的结论截然相反,虽然新颖,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15.
那年四月,谢瓦里夫为反对有污染的工厂在巴图姆镇投建,与镇上的人一起拒绝搬迁,被抓去关了两个多月。等到谢瓦里夫被放回时,地里的麦子由青泛黄,沉甸甸的,风吹处像金色的波浪一片一片地起伏,再有几天就可以驾驶收割机收割了。谢瓦里夫心里充满了喜悦,因为在  相似文献   

16.
教职工会上,谢校长带领大家学习一篇社论,突然停住了,原来有一字不认得,便立即就近请教.  相似文献   

17.
汪红光 《初中生》2008,(13):30-31
两千多年前一个细雨淅淅的黄昏,在汉江岸边,一个在林间避雨的砍柴郎,听到了一段优美动人的音乐,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随后,他们演绎了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相似文献   

18.
处于"永明体"的时代氛围中,谢脁诗歌典型地体现了其对语言构建的用力.谢脁诗歌中运用最灵活的当属动词.对仗、形容词动用、动词或者动词和形容词的连用、非对仗动词、动词句式变化等都很灵活.这同时也体现了谢脁山水诗中动词的静态运用问题.而名词运用中,同一意象的多重描绘以及多种意象的汇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水画面.谢诗在语言方面还大量运用双声叠韵以及叠字,既随意自然,又达到了圆美流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以来,谢朓研究取得很大成果。首先,对谢朓诗歌情景的浑融、才情与谋篇、格律技巧及艺术风格都有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情景交融这一点,抓住了谢朓诗歌的根本特色,研究不断深入、细化,标志着谢朓研究的进步。而对其才情与谋篇得失还是毁誉参半,未有定论。对其格律技巧的研究,虽常有述及,但由于资料缺乏及近体诗规则的拘束,不够深入。其次,把谢朓与谢灵运、陶渊明、李白进行比较研究,更多地展现了谢朓诗歌创作的特色。特别是李白与谢朓的关系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前期学者主谢、李相承说,并出版了专门论集,影响甚大,后期研究者则一反谢、李相承说,对李白与谢朓关系提出质疑,这些文章虽数量不多,但仍从根本上动摇了谢、李相承说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浏览网页,发现许多网友经常在自己的QQ日志、微信朋友圈或博客中使用"存谢"一词。诸如"【存谢】XX报刊发表我的XX文章""【存谢】XX好友寄来XX礼物""【存谢留念】XX远道而来看望我"等等。其实,这些"存谢"均属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