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艺术审美超越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在艺术活动中的对象化,主要包括对审美客体的超越、对审美主体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的超越以及对实用功利价值的超越。但是,艺术审美超越又不是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最终必然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主体、审美客体及接受主体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喜剧性笑的发生系统。喜剧性笑的产生与喜剧的创造善于运用逻辑智慧、变易语言要素或巧用艺术与修辞技巧有关,同时,审美客体应呈现某种反常和不协调状态,接受主体也应在具备一定的化背景及个人素质的条件下对喜剧客体产生意外、惊奇或优越等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审美性与求知性的统一;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当代舞蹈艺术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现象,其审美价值的产生主要依靠创造主体根据自身客观的感悟,发展了审美追求,从而实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本文在分析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客体以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乡土美学的审美主体是进行审美活动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美感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二者互为对象,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象性关系。当“乡土”成为审美主体的“为我之物”,就构成了审美活动的最基础的客体。而审美主体因所处文化背景的复杂与多义,其身份有明显的双重性与悖论性,呈现出了精神取向与价值观念上的“生活在别处”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孙娟 《教学与管理》2008,(2):146-147
音乐教育,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审美主体,音乐是审美客体,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促进主体与客体的沟通,让学生自觉投入到音乐审美体验中,以心灵感应音乐,从而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和人文感化作用。音乐的进行和发展,必须符合人们的情感发展的需要,人们才觉得音乐是美的,是抚摸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体现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马克思还阐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中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践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的主观客观性、审美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及和谐美与缺憾美的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试图阐明“美就是客体的意象与本体个性情趣的呼应与共鸣”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代码     
审美代码是具备感性特征与可知解性的符号或形式。审美代码承载着多种层面的审美信息而成为与人的感性存在和本体存在密切联结的对象或客体。审美代码的符号蕴含包括:1.作为审美对象它是非本体的;2.作为经验的载体它唤起审美体验;3.作为价值赋予所成之本体它又是非对象的。  相似文献   

12.
诗是有意味的生命形式,就是说,诗是借助审美对象蕴涵意味,具有生命意义的整体符号。缘于诗的以形传神,寄情寓意,象征符号。诗的结构是召唤受众填充的象征结构。审美意味是情感意味、人性意味、观念意味、美感意味的集合体。诗是生命形式的创造,缘于心灵体验,生命外化,生气灌注。诗是受众永远填充不完的、具有无穷魔力的、有意味的生命符号。  相似文献   

13.
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以其飞扬灵动、神秘怪诞和抽象构成的审美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基于楚国的自然宗教特征,楚漆器艺术中自然形象与审美意义的联系通过象征的方式而产生。根据黑格尔艺术象征观点,艺术中形象与意义是统一与对立的辩证动态过程,由此而产生了象征、古典与浪漫的艺术类型划分,中国楚漆器艺术就属于象征艺术中的典型。黑格尔针对东方艺术提出的艺术象征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中感性形象与普遍意义的具体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神秘、怪诞的自然意象的拼凑与组合都是楚人基于幻想的审美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少数民族服饰大多色彩斑斓,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是其民族顺应自然的实用之物,又是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色彩同服饰款式、纹样等都在各民族的认同性上具有规定性,并以其独有的象征意义成为区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符号,各民族内部支系、年龄身份的符号,表达了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气质与审美情趣。这些丰富的民族服饰色彩,囊括了自然崇拜、社会形态、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墨竹这一中国文人画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入手,简要论述了竹画的产生、发展与确立,展示了竹子从绘画形象转化为绘画符号并且最终还原为审美对象的过程。进而以墨竹为媒介探完了诗歌题材中带有自然性与原生态的审美,儒家思想中人伦道德的审美与文人画中淡逸抒情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与流变。最后.以墨竹与中国文人画审美的暗合为突破口,揭示了墨竹题材产生的内因,阐释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商标翻译是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移情和共鸣对审美客体即原商标进行再创造而产生新的审美客体即译名商标的复杂过程。在商标翻译的审美再创造过程中,音美再创造、意美再创造和音意合一再创造是三种主要的再创造手段。译者即审美主体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洞析译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洞察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地使原商标与译语商标具有相同甚或更佳的审美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文化的化身,气质的浓缩,身份的象征。而服饰的审美元素包括了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 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缺陷掩饰之美、整体搭配之美等,服饰的审美应融合服饰、穿衣者、看衣 者三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这样人人均可成为主宰自己个性,把握潮流命脉的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18.
从防治“逻辑恐惧症”谈起,辨析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提出逻辑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进而论述加强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结合,体现逻辑学应有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发展的风向标,新词新语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新词新语体现出了和谐的声律之美、新奇的结构之趣以及新颖的语义之巧。  相似文献   

20.
情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在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关系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艺术人类学者扩展了情境的内涵,重视情境的历史文化内涵,凸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观审环境在具体情境中的组合特征,从而使美感研究与人的研究结合,并在多维研究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