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呜曲。它与音乐相连,为此板书以五线谱为衬托,体现了文章与音乐有关的主题,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语文课为什么画出五线谱?  相似文献   

2.
板书设计: 【说明】《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难点以及重点在于让学生搞懂更赢为什么能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实质上也就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懂得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从板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更赢整个射雁的过程,也能看出更赢思维的过程。从带箭头的线上也  相似文献   

3.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脉络,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相似文献   

4.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其教学重点是搞清蝙蝠的嘴与耳朵的作用,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从板书中可清楚地看出蝙蝠嘴与耳朵的作用,蝙蝠与雷达的探路原理。带箭头的虚线表示雷达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制造出来的。另外,利用板书亦可阐明夜航的飞机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1.艺术性的板书,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板书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必然充满情趣,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秋姑娘的信》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朋友给小树穿“冬衣”的秋景秋姑娘的信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根据教材以及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较强的特点,从板书的造型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板书设计 秋姑娘的信 二、设计说明 1.艺术性的板书,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板书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必然充满情趣,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秋姑娘的信>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朋友给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根据教材以及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较强的特点,从板书的造型和色彩两方面进行精心构思,勾勒了一幅既能突出课文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板书.  相似文献   

7.
说明:《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其教学重点是搞清蝙幅的嘴与耳朵的作用,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从板书中可清楚地看出编幅嘴与耳朵的作用,蝙蝠与雷达的探路道理.虚线箭头表示了雷达是在蝙幅启示下制造出来的.另外,利用该板书亦可阐明夜航的飞机何以安全地飞行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月光曲》     
课文写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不一定确有其事,但生动地反映了音乐家贝多芬与人民情相连,意相通的思想感情。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我抓住了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情感上的连系来设计板书。这篇课文抒情性很浓,意境很美。教学时,  相似文献   

9.
一、板书设计 :(断尾巴的小壁虎图片)借尾巴二、设计说明 :第一 ,板书设计要简明 ,要有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著名特级教师袁老师说 :“设计板书 ,要提倡简而明 ,既精又活 ;反对多而乱 ,堵塞学生的思维。”一课好的板书 ,往往以精练的语句 ,简洁的线条来显示课文的条理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 ,从中介绍了它们尾巴的特点和作用。于是 ,我在板书说明中紧紧围绕“尾巴”这个中心词 ,打竖用两个箭头揭示故事的发展过程 ;打横用了简明的线段和板书了几个重点词 ,…  相似文献   

10.
《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月光曲》传说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谱曲时的思想感情,并学习怎样理解事物,展开联想。教学中,应从人、事、景、情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先看  相似文献   

11.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本单元由《月光曲》、《菩萨蛮大柏地》、《灯光》三篇课文和一则读写例话组成。《月光曲》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学好本组课文,能激起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同情心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2.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  相似文献   

12.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师: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已夜深人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走近茅屋)师:他为什么不再散步,而走近茅屋呢?生:因为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就走进茅屋了?他当…  相似文献   

14.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15.
<正>《月光曲》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笔者在教学中,呈现了两处亮点。亮点一:借助白板的绘图功能创设演示情境,依图背诵,高效“内化”,突破教学难点。《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产生丰富联想的一段是本文的一个高潮部分。兄妹俩的情感随着波光粼粼的大海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意境、语言都非常优美,  相似文献   

16.
一所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行为的情境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从情境中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情趣感染力的德育氛围中,淡化对单纯理论知识灌输的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17.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8.
《惊弓之鸟》板书设计及评点评点:这则板书努力体现更羸的思维过程,说明他射箭不仅动眼、动手,而且动脑,是一名真正的“射箭能手”,板书的左上方由三个词组成了品字结构,“魏”为生字,“羸”为难字,“能手”为文章的中心词,三词连句练说,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 :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 ,我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然后巧用CAI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 ,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 ,而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的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 ,让学生感受乐曲变化 ,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  相似文献   

20.
《月光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老课文,这样的课文在教材中数量不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课文怎样教出新意,闪耀出新理念的光芒?我在执教该课时,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猜“断断续续”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读到这里,学生提出疑问:“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这是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表现。我对学生说:“老师也感到很奇怪,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①可能是贝多芬离茅屋较远,琴声传来时忽高忽低,有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②可能是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