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秋天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来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生:好。(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大家还记得它们吗?生:记得。师: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带领大家复习一遍,谁愿意?老师这里有很多五角星,奖励最棒的同学。(指名带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他把“苹”ng读成pí。pín生:柱“子”…  相似文献   

2.
苏丙凤 《阅读与鉴赏》2008,(12):22-23,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是叶圣陶先生率先提倡的。何谓“美读”?叶老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①叶老先生界定美读。突出了情感性.即应当把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通过美读表达出来。从美读一词来看。应兼有读得美和美美地读两层意思。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读得美。而忽略美美地读。认为读得美就已足够了。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在课堂教学中,朗读应该指定低等生读,还是优等生读?(崐山县腰楼完小蒋榴洪) 答、在各个教学过程中,应指定什么样学生朗读,这应视实际需要而定。以一课分三教时来教为例:第一教时的教学要求,多半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教学生字新词。在这时候,可叫朗读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读。因为这时候的朗读只要求读得正确;这个要求比较简单,优等生是胜任有余的。一般儿童(尤其是低等生)是否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就可通过朗读能力较差儿童的朗读来测定。不过,如果课文是文艺性,初读的目的在使儿童完整地领会文艺作品的主要内容,那就应该由读得好的学生或教师头一次朗读。第二教时的教学要求,多半是读讲课文,这时候的朗读目的在帮助儿童理解课文,因此便要求在语调中分出轻重快慢,抑扬顿挫,表达课文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吉春亚的一堂诗歌教学课——《时光老人的礼物》(浙教版),这一课的最后“积累名言,设计名言”环节真是让人难忘,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读一遍(三位学生读,教师依次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样“置学生于文本之外,评价简单而笼统”的朗读教学,是无效的.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当是巧妙地融合在理解课文中,是润物细无声的,能给课文以生命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6.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7.
魏星 《现代教育》2006,(4):59-60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让“读风”盛起来了,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多,但是不少课读得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  相似文献   

8.
我错了     
下课了。汪老师在房间里和—个学生谈话。 “童××你把‘时光老人的礼物’这一课背诵一遍吧。” “你把东风带给树枝,让小鸟愉快地飞上蓝天,……”学生开始了他的背诵。当他背到“糊涂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的指出:“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儿童感受,要使儿童的感情意志得到陶冶,要使儿童对作品有全面领会,对形象有完整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使儿童从理解作品的语言抓住课文的内容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定,在认识上是非分清,在感情上爱憎分明。因此教好文学作品不但能丰富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能力,同时也负起学生思想教育任务。这项任务是通过讲读课来实现的。我现在就“怎样教好文学作品”写出两点体会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得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相似文献   

11.
王明娥  卢志君 《文教资料》2006,29(31):54-55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哈代在其中塑造的独特的儿童形象小时光老人长期以来受到忽视。少有的提到这个人物的文章对这个人物也是批评否定的。评论界认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不可信的。本文试图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解读时光的独特性格并得出结论:时光的性格是由于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光的性格是合理和可信的。时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对现实生活也有警示作用:一定要重视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2.
如教学“小时、分”,课末小结设计趣味故事“时光老人来做客”作小结。用多媒体投影“时光老人”,并伴随录音:“我是时光老人,小朋友们天天都和我打交道,我喜欢一个劲儿地向前走,从不停止脚步。会利用时间的小朋友,抓紧每一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贪玩的小朋友,我就从他身边悄悄地溜走。今天,我来检查小朋友,看谁把时间学得最好!”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识字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12个生字。随着上课铃响,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读拼音、读字词。读过3遍之后,老师要学生从第一组开始,一个接一个,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每次学生读完,教师都笑容可掬:“读得真好!”。为表示赞赏,老师还不时引着学生鼓掌。  相似文献   

14.
初三数学复习课具有阶段性、综合性、系统性。要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理念,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中考命题动向,精心预设每一节初三数学复习课,采用“读、议、练、展、点”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心、眼、口、手、脑都动起来,还要加强课后辅导。让学生在初三数学复习课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复习中,以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漂亮”、“缜密”,这是因为作者善于通过“缜密”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来拓宽作品的意境。手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往往觉得不是在读“文”,而是在看“画”,而且是在欣赏一幅幅形象逼真、妙趣横生的中国小写意画。  相似文献   

16.
开学初,我教了《时光老人的礼物》一课(见高小语文课本第二册)后,就根据课本上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春天的田野》的短文。原先以为是比较容易的事,谁知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作文题出现在黑板上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一个个咀噙笔杆,愁眉苦脸,瞪着两眼发呆。我说:“怎么,这还不好写吗?”学  相似文献   

17.
刘淑萍 《湖南教育》2003,(16):49-49
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细看。如第一课的《香山红叶》,我就用火红的彩纸剪成一片片树叶,进行“一片一片一片”和“红叶满天”的演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为学生理解句群的意思作了铺垫。由于化静为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反复朗读韵文,让学生理解。首先把纯拼音句群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读句群,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一方面复习了汉语拼音,一方面培养了认读能力。然后,指名读,读后集体评议,教师范读,进行正音,指导读准确。之后,分小组读,同座交换读,选出朗读较好的上讲台读,让学生讨论评议是否读得准确、有感情。这样以…  相似文献   

18.
<正>赏读目标:1.通过绘制故事地图,梳理两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归纳中发现故事情节的基本结构。2.小组交流对人物的评价,通过比较发现两个主要人物身上的共同点。3.引入其他故事的梗概,在比较中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领会两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三数学复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完成的,可见复习课是学生通往高考城堡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必须讲究复习课的最大效率.我主要从教学设计上,通过四点思考来提高基础班的课堂复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成绩.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注入“以点串线”整合知识,“形象”地突出难点,重在变式训练,对“形同质异”的题目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读为本 潜心领会──《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管见黄全法,庄丽丽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得好,可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要脑并用,读思结合。现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为例,谈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潜心领会。一、初读课文,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