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的报刊并非为了一般民众所办,报刊上基本上是官府文件的文章也非为一般民众所能读懂的。自然,所谓的报刊文风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最早注意中国报刊文风这个问题的是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者。马礼逊来华初期,在广州翻译中文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藏语报刊诞辰百年(1907年-2007年)的特殊历史坐标上,本文试图凝聚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2004年-2007年)之核心成果,对中国藏语报刊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媒介构架、媒介功能和传播品质做出精要的论述,为学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传播事业的历史,全面把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独有的参照文本。  相似文献   

4.
揭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回族报刊从萌芽到成长、繁荣乃至在抗战时期和40年代后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张小妮 《新闻知识》2012,(9):103-104
英语报刊是加强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本文依据我国英语报刊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创办地方英语报刊,主动增强外宣软实力,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说,报刊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我国报刊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这个起源和演进过程中,从内容到装帧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着。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悠久,造就出宝贵而丰硕的优秀文化成果,由此形成举世瞩目的中国文化优良传统。作为中国优秀文化成果之一的中国报刊,不仅品种数量繁富,内容广泛多样,而且有力地推动着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报刊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报刊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9.
所谓社会转型,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是指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人侵,中国被迫进行的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化等诸多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社会转型往往呈现出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可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1)。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要求、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等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在这场转型变革中,近代报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以1815年到19世纪末的近代报刊为对象,阐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树娟 《新闻传播》2010,(7):109-109,111
文人论政特指近代文人通过报纸发表言论,议论政事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19世纪.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的清政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帝国主义的挟持.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些进步文人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体制后.对国家前途进行思考,并通过办报、办学堂、办会社等形式宣传变法、革新思想、启迪民智,以期促进民族之强大。王韬、梁启超、张季鸾、储安平等报人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任《大公报》15年主笔的张季鸾更可谓文人论政的典范.虽然“文人论政”渐随历史消逝.但中国文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的这一探索、实践.已经构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独特且耐人寻味的一页篇章.也对反思现在新闻界出现的问题有所警示、帮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报刊透视婚恋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圆 《新闻记者》2002,(4):14-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一些报刊上陆续开辟了关于女性、家庭、婚恋的专版 ,女性类报刊也纷纷崛起 ,如《中国妇女报》等 ,成为展示新一代中国女性的窗口和舞台。而女性形象的变化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反映 ,因此 ,通过透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管中窥豹” ,从而看到我国社会在近一二十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 ,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 ,婚恋中的女性尤受关注 ,因为婚姻与爱情永远是女性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如一篇刊载在JournalofCommu…  相似文献   

12.
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和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报刊博览会。举办这次博览会,旨在检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的新发展,展示报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成就,交流报刊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变的新经验,以推进报刊改革,增强报刊服务的功能,扩大报刊的影响。这次报刊博览会荟萃了3500多种报刊,是从全国公开发行的近9000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据新闻出版署提供的数字显示,15年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仅186种,期刊930种。至1992年底,报纸已达1791种,期刊7092种,分别增长了8.6倍和6.6  相似文献   

13.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一九九七年开始创建的“中国报刊碑林”是根据“集报大王”徐孔章的提议,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中国报协、中国期刊协会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筹建的。地处咸宁市咸安区的“中国报刊碑林”现已初具规模,三百二十八亩基础工程的“三通一平”和办公楼东门楼的主体工程已完成,主碑楼、藏报馆等正在兴建,有关资料的征集也正同步进行。 中国报刊碑林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报刊生存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日,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拥有17年历史的专业体育报纸《球报》正式停刊:一个月之后的9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体育》亦宣布停刊。这两份极具影响力的体育报纸的先后停刊,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17.
仇琛 《中国索引》2004,2(2):55-56
主要介绍中国报刊网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报刊网提供的分类浏览、模糊查询等功能和特色,并对该网站的内容、组织及检索功能作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现有正式报刊400多种,从数量上看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省报刊为齐鲁大地“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本省名报名刊、大报大刊比较少,就连地处偏远的甘肃也有名刊《读者》,对此作为报刊管理工作者深感不安。 笔者以为,本省报刊现在的局面与全省报刊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关,也与报刊业管理工作者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创新有联系,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很好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 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9.
做大做强是传媒人职业理想。本文认为,尽管传媒重组的势头目前暂行平缓,但暗潮涌动,未来的传媒市场仍然充满变数。在未来的报业竞争中.一部分报刊肯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的互动与融合,为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环境。地方报刊如果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在办报思路和内容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民的队伍。据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